专栏名称: 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是中共贵州省委机关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8日,是全省覆盖面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党报,在反映时代变革、引导社会舆论、关注国计民生、反映人民意愿、贴近百姓生活,以其不可替代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成为贵州的主流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贵州日报

“哥的八个猜想”:这些贵州人的生态红包你肯定抢得到!

贵州日报  · 公众号  · 贵州  · 2017-06-18 12:38

正文

多年来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贵州,守护了青山青、绿水绿、空气净,也换来了生态美、百姓富。这些,是自然的馈赠,也是努力的结果,都是无价的生态红包!未来的贵州会是怎样的?今今有“哥的八个猜想”!



“哥的八个猜想”都不是空穴来风哦,6月17日,生态文明试验区贵阳国际研讨会研讨大会召开,专家学者们在会场上研究贵州生态建设的路径,而今今呢,就和老百姓们在会场外数一数贵州人的生态红包,逐一证实猜想……



水,是生命之源。这句话虽然老套,但却是真理。今今想象了一下没有水的日子,唔,可能今今活不过三天。


我们生活在长江、珠江上游,河网密布,水资源极其丰富。但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地貌,让我们蓄水难保水难,加上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资源利用率低,导致发展受限。


这几年可不一样啦,贵州不断加大依法水治水管水力度,几乎是一年一部水利行业地方性法规的节奏呀。全面推行的“河长制”和水生态补偿机制,被大家称赞为独具贵州特色的水生态保护与恢复双管齐下的模式,还有水利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解决了不少贫困地区工程性缺水问题!





今今呼吸道比较敏感,小时候咳嗽症几乎就没有好过,到了冬天更是三天两头进医院。为什么呢?因为那个年代,煤是家庭生活取暖的主要燃料,释放了大量二氧化硫,而当时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也带来了高耗能和高污染。


和今今一样,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认识到了污染的严重性,开始了持续不断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越来越清新的空气,让今今深吸一口气,就有五脏六腑都被洗干净的感觉。听说贵州现在被大家都称为“天然大氧吧”哩。


我想,这是生态文明建设为我们贵州百姓带给的第二个无价的红包。




今今突然发现,每到夏天,城里乡间就会多出很多外地车牌,最多的是“川”“渝”,还有“湘”“陕”“沪”等等。后来才知道,每到夏天,他们就会过来避暑。


是啊,年平均气温在14~16℃之间,最炎热的7月平均气温为22~25℃,最寒冷的1月平均气温为4~6℃,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的贵州,怎能不吸引人。有人告诉今今,森林是大功臣,因为它能在地表与大气之间形成一个“绿色的调温层”!说来说去,都是我们贵州植树造林建设搞得好!




每次看到石漠化的土地,今今的心情就会很沉重。很多地方,满眼望去,都是嶙峋地怪石,石头和石头中间,甚至看不到泥巴,杂草都没有几根,更别谈栽树种粮了。


今今知道,贵州是全国石漠化面积最大、类型最多、程度最深、危害最重的省份。但是我们贵州人有志气,从2014年开始,我们向石漠化发起总攻,用三年多的时间全面完成现有1042万亩宜林荒山的绿化。


现在老百姓有了更健康的土地,很多以前外出打工的人学到了市场经验纷纷回来种地了呢。



今今刚刚不是说到了很多人回来种地吗,其实我们贵州还有很多地方百姓舍不得出去,为什么?比如说贵阳市花溪区久安乡,那里是高原古茶树之乡,具有保护价值的古茶树有54000多株,久安人保护古茶树、发展茶产业,做到了百姓富、生态美,实现了真正的久安,造福着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


我们先前说的“山、水、气、土”,就是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理想之地。有这么好的基础条件,老百姓当然认真念好“山字经”,努力种好“摇钱树”,不仅有茶叶,还有果蔬和畜牧业,让绿水青山带来更多金山银山。



在乌当新堡乡陇上村打糍粑,在平坝小河湾村吃烧烤,在黔西乌螺坝摘草莓,在普定秀水村跑卡丁车……今今的周末,几乎都是和朋友在村子里度过的。


贵州乡村的发展变化、贵州乡村的美丽程度,只能用“惊艳”一词形容,乡亲们都告诉今今,这多亏了“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


以前买早餐,摊点占着人行道,大小不一。现在买早餐,统一的“小黄房”,证照齐全,干净卫生。以前垃圾车,开一路垃圾掉一路。现在,垃圾被压缩,垃圾车全封闭,再也没有这些问题……今今的朋友不断地说起这些年城市的变化,直夸“生活质量有改善”。







就是更多的获得感!你猜中了吗?



咦,若你要问“哥的八个猜想”,第8个是什么?这就要问你自己啦,想到什么,立即给今今留言哦~



编辑:晏海艳 胡莹 

设计:刘添元


您还可以关注

弹指一挥间,新刊在眼前——《生态文明新时代》杂志先睹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