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一口吃不成个大胖子”,但如果每顿都多吃一口,不仅可能导致肥胖,还可能引发肠胃疾病、急性胰腺炎、心脑血管疾……而适当少吃,则有助于降低疾病发生率,甚至延年益寿。
美国曾有实验证明,将小白鼠的进食量降低30%,其寿命更长,衰老性疾病的发病时间也更迟。
也有研究人员将200只猴子平均分成两组,其中一组(A组)不控制饮食,另一组(B组)只让它们吃七八分饱。
10年后
,A组猴子大多体型肥胖,患有冠心病、高血压、脂肪肝等疾病,且有一半死亡;而B组只有12只死亡。
15年后
,A组猴子全部死亡;而B组猴子还有很多存活,寿命最长的甚至高达43岁,
远超平均寿命
。
美国对218名21-50岁的参试者研究发现,食物摄入量
减少
25%
,血液中的好胆固醇明显升高,肿瘤坏死因子
减少
25%
,胰岛素抵抗
降低
40%
,整体血压也更低。
这些都表明:
适当少吃,有助于延长寿命
。
日本科学家发现细胞具有
自噬
机制,即:细胞在饥饿时,为了给自己的生存提供必需的能量,会吃掉自己体内无用或有害的物质。如此一来,就清理了衰老蛋白,保持了细胞的年轻活力。
适当少吃还能减少
氧自由基
的产生,降低其对细胞的损害,延缓衰老。
适当少吃,有助于控制体重,帮助人们保持良好的体型,同时降低因肥胖带来的多种疾病风险。
吃得过饱,会使肠胃处于超负荷状态,引起
消化不良
等症状。如果长期如此,还会损伤胃粘膜,甚至引发
胃溃疡、胃糜烂
。
如果蛋白质、脂肪等食物在肠道停留的时间过长,可能会产生有毒物质,增加
肠阻塞、肠癌
的风险。
而适当少吃,则有利于肠蠕动,能加速食物的消化吸收,减少代谢废物在体内停留的时间。
食物摄入过多,会影响葡萄糖通道的运动,还容易造成血脂升高,增加
冠心病、动脉硬化
等心脑血管疾病。适当减少食物的摄入量,则有利于保护心脑血管。
此外,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一项血管衰老的研究还发现,在食物摄入量较低时,人体可以产生一种名叫
β
-
羟丁酸
的分子,有助于延缓血管系统的细胞老化,保护血管。
吃得过饱时 ,容易使
横膈上移
,影响心脏功能。不仅如此,为了消化食物,人体耗氧量会大大增加,从而可能造成
急性心肌缺血或心肌梗塞
,引发猝死。
适当少吃,则能尽量避免这些情况,保护心脏功能。
适当减少食物的摄入量,能够保证大脑供血充足,避免疲惫感。同时,还能防止脑细胞迅速老化、脑功能减退,从而
预防老年痴呆
。
有数据显示,约
30%~40%
的老年痴呆患者,在青壮年时期都有长期饱食的习惯。
有研究发现,长寿的遗传基因在人体摄取热量到第六、七分饱时就会被活性化。而吃到七分饱,既不会觉得撑,也不会饿得太早,因此,
七分饱更有利于健康长寿
。
七分饱具体怎么吃?一般来说,可以遵循以下的饮食原则:
吃饭前20分钟左右
,可以先喝一碗不太油腻的汤,让自己有点饱腹感,有利于控制主食的摄入量。
胃部把“吃饱的信息”传递给大脑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吃得太快,大脑来不及接受到信息,就容易出现吃撑的状况。所以,吃饭最好
细嚼慢咽
,时间应该
不少于20分钟
。
蔬菜
能够促进消化液的分泌,
控制食欲
,避免人体摄入过多的主食和油脂。
太过精细的主食纤维含量少,容易加快进食速度,导致吃多。适当加点
粗粮
则有助于
放慢进食速度
,控制总摄入量。不仅如此,粗粮还能
增强饱腹感
,延长饥饿的时间。
两餐之间可以
喝杯酸奶、吃点水果或一小把坚果
,既能够增加饱腹感,也能防止下一顿吃得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