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农村普通人的饮食官方资料不多,但是皇家地理协会做民族学考察时留下了一些记录,1840至1860年间协会派员考察各地留下一些民俗报告记载了当时农民包括农奴的饮食。
比如他们记载乌克兰的农民:“小俄罗斯人(乌克兰人)身材健壮肌肉结实,劳动并不繁重。从小做繁重劳动并且缺乏良好饮食的人个子不大,体力也不好。农民身高多在158至175之间,发育良好。”
雅罗斯拉夫省的农民和农奴:“平时吃牛奶白菜汤、黑面包、燕麦饼、奶渣馅的饼、酸奶、白煮土豆蘸盐;斋日吃白菜汤、腌酸菜、煎土豆片、燕麦粥,节日的时候有肉汤、烤馅饼、猪油炸燕麦饼和土豆、咸鱼干、腌鲈鱼和鲟鱼肉。”
图拉的农民:“在斋日吃白菜黄瓜土豆甜菜胡萝卜洋葱调成的糊加调味油,喝荞麦或大麦粥;平时喝牛奶吃鸡蛋还有腌猪肉羊肉和牛肉。节日吃白面烤的馅饼,用白面做面条肉汤或牛奶面条汤,里面加黄米和土豆;用牛奶煮荞麦粥,凉菜是肉冻拌黄瓜和姜。节日的热菜必须有肉,吃咸鱼下酒的也很多。”
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农民:“平常喝加猪油的红菜汤吃黑面包,节日吃加牛肉的红菜汤,斋日喝蘑菇汤加麻油的红菜汤或鱼汤,外加用牛奶猪油或橄榄油的熬的粥。中午下地吃黑面包和腌肥猪肉,晚饭吃炸土豆或土豆泥,搭配腌白菜和黄瓜。”
“节日吃加肉或牛奶的面条汤,烤猪香肠和涂鸡蛋的大馅饼,最穷的农民也会杀猪宰羊准备肉食过节,平时则只吃腌肥猪肉。”
当时的俄国农民每周日休息称为礼拜日,周日算是小节日,吃得也丰盛些还要喝酒。俗语:周日寻欢作乐,周一寻骡觅马。
贫富差距也造成饮食不同,贫农平时除了牛奶不见荤腥,牛奶也不能敞开喝只能拿来做汤,只有节日才能见到肉。黑面包、白菜汤、豌豆汤、燕麦面条和煮胡萝卜是穷人家的主食,白面包是节日才能吃的,蜂蜜糖饼更是稀罕物。
在农奴制时代,农民的饮食差距不大,农奴制废除后农民间的贫富差距拉大了。从事手工业的富裕农民吃肉冻、煎火腿、白菜汤面条汤,热菜有羊肉和鸡鸭鹅,秋天还要吃羊羔。
俄国农民每天吃3到5顿饭,冬天农闲吃3顿早中晚,夏天农忙吃4到5顿,在早餐和午餐,午餐和晚餐之间各加一顿点心时间就在地里吃牛奶克瓦斯面包和腌黄瓜。
19世纪40年代土豆开始在俄国普及,很快取代了粥的地位变为仅次于面包的主食。俄国人吃奶制品比较多,穷人家基本靠牛奶和奶渣作为平时的蛋白质摄入来源。酸奶奶酪干酪等奶制品种类繁多,是农民最基本的食物。
农民周日一般会把肉蛋奶野果蘑菇和家禽拿到城里市场卖,钱用来购买农具盐以及自己不能手工做的产品,比如靴子。他们一般不舍得吃肉和蛋,都用来换钱,只有节日才开荤。
农民吃鱼特别多,因为可以自己去捕捞,一般是晒成鱼干或熏成腌鱼,熏制的腌鱼往往也不舍得吃要拿到城里卖钱。小毛毛鱼晒成的鱼干是农民下酒的零食。
俄国盛产蘑菇和野果,采集野果和蘑菇也是农民的食物和收入来源,松子榛子核桃可以用来抵税。水果苹果梨李子和樱桃居多,南方有西瓜和香瓜,菠萝和橘子是进口货只有城里的富人才买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