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生命季刊
“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武汉本地宝  ·  2025武汉元宵节灯会活动来了!每个都想去! ·  2 天前  
武汉本地宝  ·  2月4日上高速,2月5日下高速免费吗? ·  2 天前  
武汉本地宝  ·  春节假期结束!武汉本周上班时间有变! ·  2 天前  
武汉本地宝  ·  武汉大年初六哪好玩?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生命季刊

你欠神五两、还是五十两银子?

生命季刊  · 公众号  ·  · 2018-01-22 13:17

正文

(请击点图片上方蓝色的 生命季刊 ,选择 关注 ,您就会每天收到生命季刊播发的文章)


你欠神五两、还是五十两银子?


文/陈俊迈

生命季刊微信专稿

路加福音 7:36-50


有一个法利赛人请耶稣和他吃饭,耶稣就到法利赛人家里去坐席。那城里有一个女人,是个罪人,知道耶稣在法利赛人家里坐席,就拿着盛香膏的玉瓶,站在耶稣背后,挨着祂的脚哭,眼泪湿了耶稣的脚,就用自己的头发擦干,又用嘴连连亲祂的脚,把香膏抹上。请耶稣的法利赛人看见这事,心里说:“这人若是先知,必知道摸祂的是谁,是个怎样的女人,乃是个罪人!”耶稣对他说:“西门,我有句话要对你说。”西门说:“夫子,请说。” 耶稣说: “一个债主有两个人欠他的债,一个欠五十两银子,一个欠五两银子。 因为他们无力偿还,债主就开恩免了他们两个人的债。这两个人哪一个更爱他呢? 西门回答说: “我想是那多得恩免的人。”耶稣说:“你断的不错。”于是转过来向着那女人,便对西门说:“你看见这女人吗?我进了你的家,你没有给我水洗脚,但这女人用眼泪湿了我的脚,用头发擦干; 你没有与我亲嘴,但这女人从我进来的时候就不住地用嘴亲我的脚;你没有用油抹我的头,但这女人用香膏抹我的脚。所以我告诉你:她许多的罪都赦免了,因为她的爱多;但那赦免少的,他的爱就少。”于是对那女人说:“你的罪赦免了!”同席的人心里说:“这是什么人,竟赦免人的罪呢?” 耶稣对那女人说: “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地回去吧!”


在其他三本福音书中记载了伯大尼的马利亚用香膏涂抹耶稣的故事(太 26:6-13,可14:3-9,约12:1-8),而路加却记载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描述一个有罪的女人,她的姓名圣经没有说,而“有罪的”称呼,一般就是指一个妓女。所以肯定与其他三本福音书说的马利亚,不是同一个人。故事发生在耶稣在一个名叫西门的法利赛人家中吃饭。按犹太人的习惯,尤其在像法利赛人或文士家中吃饭,一般人都可以随意出入,目的就是让人能够听到彼此交谈中一些有益的教训。当时犹太人吃饭时是斜躺的,身体靠着左肘,右手可以取东西吃,两只脚是向后伸展。这就是为什么这个有罪的女人,可以进到耶稣的后面,靠近耶稣的脚旁的原因。路加描述的这个故事非常生动,犹如一幕短剧,其中有三个人物。

1,第一个人物就是这个有罪的女人 。在经文中可以看到她的一些特征:


(1)她知道自己是个被人瞧不起的,有罪的女人,在她心中充满罪恶感,平时连抬头看人都不敢的。她是在耶稣比喻中欠债主五十两银子的人。


(2)她在过去听过耶稣的讲道,也看见或听说耶稣行的神迹奇事,虽然她不一定知道耶稣是基督,但她这次鼓起极大的勇气,进到一个她过去根本不准她进去的家中,穿过这么多对她投下鄙视眼光的人群,站在耶稣的脚旁。我们不知道她想求耶稣什么样的帮助,可以肯定,她知道自己的身份,不敢向耶稣要求什么,但若能靠近耶稣,或许能从耶稣口中得到一些安慰或鼓励的话,那也就很值得了。


(3)这个女人来见耶稣,不是一时冲动或因人多而好奇,她是有备而来的,她带着“盛香膏的玉瓶”(路7:37),这香膏可能就是她所有财产中最珍贵的,她愿意把这香膏献给耶稣。


(4)当她终于走到耶稣身旁时,这一时刻对这个女人来说是太激动了,因为她知道耶稣是何等高贵,何等圣洁,我今天居然能见到祂,来到祂身旁,她“哭”了,这个“哭”的原意是哀哭,悲号,即失声大哭。这是许多基督徒都有的真实经历,当我们刚喊:“我们天上的父”,眼泪就哗哗的流下,犹如失散的儿女总算见到自己日夜想念的父母,或因自己罪恶过犯,多年在牢中,突然被宣告无罪释放那种心情。


(5)因为她的眼泪湿了耶稣的脚,一时也不知道用什么来擦,她就不顾当时的礼节,用自己头发来擦干耶稣的脚,并且“用嘴连连亲祂的脚,把香膏抹上”(路7:38)。为什么这个女人如此表达对耶稣的爱?尽管那时耶稣还没有说赦免她罪的话,但耶稣没有用常人鄙视的眼光看她,也没有因她眼泪滴在耶稣脚上而发怒斥责她,耶稣对她那种接纳的态度,那种说不出的爱,完全感染了她,这种感受只有在她年幼时,从父母身上得到过。那时刻,这个女人已经手忙脚乱,不知怎么来回报耶稣的爱,所以才做出这些举动。


(6)因为这个女人知道自己的罪恶,知道自己不配得到耶稣的救恩,结果她所得到的,远远超出她所想所要的,她的过去一切罪与过犯,都被耶稣基督赦免了。耶稣还赐给她平安,意思是让她不要再犯罪,抬起头来,过一个有尊严平安的生活。

2,第二个人物是法利赛人西门。 他在这个故事中表现出来的特征是:


(1)我们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请耶稣吃饭,可能因为这个法利赛人是当地人,不像从耶路撒冷来的法利赛人那么仇视耶稣;也可能因为耶稣在当地的名声太大,他也不得不做一些讨当地百姓喜欢的事情,请耶稣上门吃饭。


(2)他从心里没有太看得起耶稣,因为按当时以色列人接待客人,尤其是一个尊贵客人上门,必须做这三件事,一是按着客人的肩,给客人一个平安的吻。二是,当时以色列人都穿着像现代的凉鞋,走在泥土路上,所以进到一个人家吃饭,这家都会准备好水给客人洗脚。三是,一个比较有地位的主人对尊贵客人的头上或额上,滴上几滴名贵的香油。这三个接待礼节,西门一个都没有做在耶稣身上,可见他是有意怠慢耶稣,也证实他请耶稣吃饭很可能是出于当时不得已的考虑。


(3)这个西门有法利赛人的通病,一是假冒为善,为自己所谓虔诚的宗教行为洋洋得意;二是喜欢论断人,对在他们眼里的罪人不屑一顾。这就是为什么西门对这有罪的女人进到他家中,以及所做的事情如此反感。


(4)他认为自己行为是没有可指责的,所以,他就是耶稣的比喻中认为自己只欠神五两银子的人,或者甚至认为神欠他这样虔诚的人,因此,在与耶稣基督相处的过程中,因为他不认识自己的罪,自认为不需要耶稣的赦免之恩,结果即使只有五两银子的罪,也没有被耶稣赦免。非但没有得到什么,而且原来还认为耶稣可能是个先知,现在因为耶稣接纳这个有罪的女人,连耶稣是先知这个看法都消失了,他反而变成欠神五十两银子的人了,这是多么具有讽刺意义,很值得我们警醒的。

3,第三个人物当然是耶稣。 从这个故事中看到耶稣的一些特征:


(1)尽管法利赛人已经想要除灭耶稣,也尽管耶稣对法利赛人给予许多批评,但耶稣从来不拒绝任何人的邀请,因为耶稣总能够找到机会传福音,耶稣的福音大门是向所有人开放的,这次也不例外。


(2)耶稣对这个有罪女人的那种平等接纳的态度,那种对在罪中挣扎的人的同情和爱,是很感人的。这种态度本身就是福音的内容,不是耶稣那种接纳和爱的感染,没有人会接受耶稣的救恩。


(3)耶稣所作的比喻充分显示了耶稣的智慧。


(4)耶稣对这个女人和西门的心态,可以说了如指掌,说明耶稣是鉴察人心的神子基督。


(5)耶稣有权柄赦免这个女人的罪,证明耶稣就是来拯救人类的救赎主。

4,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


(1)这个有罪女人告诉我们:要想得到耶稣救恩的人,最起码的一个条件,就是承认自己是个罪人,如耶稣说的:“我来本不是召义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路5:32)


(2)西门的态度告诉我们:自义是接受耶稣救恩的最大障碍。


(3)耶稣提出了一个认罪,赦免与爱的公式:对自己的罪有多少认识,就会对耶稣赦免之恩有多少感恩,也就发自内心产生对耶稣有多少的爱。如保罗那样,认识自己“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所以才感到“我主的恩是格外丰盛,使我在基督耶稣里有信心和爱心”(提前1:14-16)。这个公式是我们成圣过程中的方程式,一个基督徒只有在不断认识自己与耶稣的差距,深刻反思自己罪的基础上,换句话说,认识自己欠神何止五十两银子,这样才可能不断进步,同时对耶稣基督的感恩和爱也与日俱增。


(4)倒过来,这个公式也成立,从一个人对耶稣的爱和感恩多少,就可以知道他对自己的罪有多少认识。这对我们基督徒是个非常好的提醒,一旦感到我们对主的爱在减退时,常常就是对自己满意度,或者更准确地说,自义的程度在增加时。


陈俊迈 来自中国大陆,现居美国。为教会长老,生命季刊董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