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根据齐东平教授在
2018
年
2
月
3
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投资是做一道有解的数学题”讲座内容整理,同时会涉及听讲中提问人的问题内容,并加入了李文重个人的一些理解和备注。为了保持文章的连续性,对于提问人的姓名就不一一标出了。
名句赏析
投资上市公司亏钱的唯一办法是诚心亏。
当遇到个股地雷时,就地趴下。
造成投资失败的,往往不是困扰我们的细节,而是标准的放宽。
K
线图看的是历史成本,我们买入的成本要比大部分股东都低。
坚持核心原则
大数投资的核心原则:组合投资、低估值和长期持有。下面以一个组合低估值投资案例的长期观察为例。
在《终极价值投资》一书中,我们在
2011
年
12
月
30
日根据市净率和市盈率两个指标,分不同行业,选择了
30
只低估值股票,
所用资金大约为
20
万元。
到
2014
年的
3
年时间内,
30
家企业的股票市值为
370384.74
元,所获得的分红收益为
14347.46
元,资产总额合计增加到
384732.20
元,增加了
90%
以上。
持续持有
2011
年底所配置的
30
家上市公司,到
2017
年最后一个交易日,股票市值为
553727.37
元,所获得的分红收益为
36014.2
元,资产总额合计为
589741.57
元,收益总额为
384796.57
元,增加了近
200%
。
2011.12.30
上证指数为
2199.42
点
2014.12.31
上证指数为
3234.68
点
2017.12.29
日上证指数为
3307.17
点
分两个阶段观察:
第一个阶段
2011
底至
2014
年底组合收益
90%
。
第二阶段
2014
年底至
2017
年底组合收益为
50%
。
注意
:
(
1
)这是在没有任何操作的前提下,如果进行优化操作,收益会更高。具体的优化操作有:上涨卖出,重新配置低估值股票;分红再投资;新股申购;可转债申购等。
(
2
)
市净率和市盈率要严格要求,起点很重要。在上述选择的股票中亚太科技的市盈率略高,其余都在要求之内。对于市盈率指标,建议投资初期的朋友,一定要十分严格;当有丰富经验时,可以在
20
倍附近有所把握,不可放宽过多。
(
3
)分层抽样代表了随机抽样,以行业为标准是基于行业之间的利润平均化规律来考虑的。
由此可知,只要坚持了大数投资的基本原则,亏损是不会发生的,除非中国经济崩溃。只要获得财富的起点正确就会终身获得财富。同时需要思考:任何优化策略如果没有优化的可能结果,不要轻易实施。两个判断基准:
(
1
)逻辑成立吗?
(
2
)有统计实证支持吗?
再来温习齐老师的名言:
投资上市公司亏钱的唯一办法是
诚心亏
。
底线思维
决策的最差结果仍然可以接受的决策才是可选决策。
1.
市场底线
齐老师对过去
20
年的投资进行了检讨:过去
20
年,仓位一直不高,但只有
50%-60%
的仓位稳稳跑赢大势,而且跑赢的幅度还不小
。
问题在于,把理论上的
1
倍市净率当作了实际的底部,而中国股市
20
余年的实践来看,大盘市净率最低点为
1.3
倍市净率,只在
2013
年和
2014
年出现过。所以,可以把市净率的底部设定在
1-1.3
倍之间,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设定。
2017
年,齐老师用
30%
的仓位,实现了
10%
的收益。
2018
年开始对仓位进行了调整,将
1.2
倍市净率作为底部,由此仓位整体上升
20%
,也即
2
倍市净率时仓位提升到了
50%
。至于后边的加仓幅度按照以下操作进行:
由此,以
3200
点为基准点,上证每下跌一定幅度增加
1%
的仓位,下跌幅度为
[3200-
(
3200*1.2
)
/2]/50=25.6
。也即上证指数
3200
点开始每下跌
25.6
个点增加
1%
的仓位。如果将底部设定为
1.3
,则上证指数每下跌
22
个点增加
1%
的仓位。
关于沪深股市市净率的情况,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并未给出,而且中证指数给出的数据我们发现总在调整,和我们检测的数据也有出入。另外,基于
wind
数据也发现了很多不准确的地方。因此,齐老师给出了基于上证指数市盈率和总市值,以及根据市净率与市盈率的
10
倍关系,来确定
2
倍市净率的基准点位的方法,
2018
年年初
3200
点为
2
倍市净率。具体的推导如下:
以目前沪深股市整体净资产收益率除去分红以后,
PB
和
PE
基本为
10
倍关系。
2.安全底线
首先从组合效果来看,
30
只股票可以非常好地拟合整体,不过在股票数量上还有一个底线,那就是
10
只股票。
10
只股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拟合沪深整体,保证了股票的基本安全。如果是
10
只股票,每只的仓位最高是
10%
。
齐老师以工商银行的乌龙指为例,助手在买入工商银行时股数上多加了一个
0
。由于初始买入是从
1%
开始的,所以将工商银行的仓位直接提升到了
10%
。对于这个乌龙指,因为有底线,所以是可以接受的,并未进行减仓。
3.成本底线
上涨买股票,是猜价格;下跌买股票,是基于成本。
K
线图看的是历史成本,我们买入的成本要比大部分股东都低。对于折价的股票,我们的成本比原始股东的成本还要低,我们有什么好担心的?
注意:
对于疯炒过的股票,一定要看复权
K
线,价格不能回到正常位置,绝不配置。这类股票不少,比如宜华、紫江企业等。
投资没有技巧但可以熟练,时间足够工匠就成了艺术家
1.
对于银行股,当前的操作,出现了大银行和小银行并行的情况,那就是原持有的大银行并未达到卖出标准时,已经配置了上海银行,两只并行。对于这种操作,笔者建议,经验不足时,还是不要操作,毕竟齐老师多了
20
多年的经验。
在此,详细介绍一下建仓时的考虑:
(1)
优选市净率接近
1
倍,市盈率接近
10
倍的;
(2)
对于市净率接近
1
倍,市盈率在
20
倍附近的股票,一定要等到达到
20
倍,此时先建仓
1%
,进行试探,不断增加仓位(这个操作,笔者一直没有严格执行,鸿路钢构的成本比齐老师多了
6
个点)。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