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相继推出了“校园贷”产品;本月6日,兴业银行又推出一款全流程线上自助信用消费贷“兴闪贷”;浦发银行、招商银行等也相继做好了“信用卡”重返校园的准备。
在这个非银行业机构已入场布局的市场领域、尤其是银行“后发”的线上消费信贷市场,商业银行要考虑的是如何运用好风险控制、合规经营、客户资源、资金成本的优势,抵补好过去产品体验、场景方面的短板。
而对于非银行业机构而言,他们原本的发展空间来源于“差异化竞争”,即从市场间隙入手服务传统银行不愿意去服务的人群。但如果传统银行集体强势回归这一“间隙”领域,他们或也面临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后的再转型。
“目前的消费金融市场,出现了风险控制、合规经营和利率定价方面的问题,在这些方面传统商业银行有较强基础,风控、合规及定价是银行的强项。”兴业银行零售资产负债部总经理严学旺在接受“愉见财经”采访时称。
他进而预测,商业银行对线上消费信贷的介入,将从整体上改变消费信贷市场供应结构,改观在合规经营等方面的滞后局面。
从传统商业银行的角度来观察,其优势主要在于风险控制、合规经营、客户资源、以及资金成本的优势。从已有产品来看,这些优势也已被综合运用。
先来看校园贷市场。以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最近推出的校园贷产品为例,其中,前者的贷款金额最高可达8000元,时间最长可达12个月;后者的授信额度为1000元~50000元,按照现行快贷产品利率5.6%执行,日利息万分之一点五,同时可全额提现。与市场上动辄利率高达百分之六七十的校园贷产品相比,银行的合规性及低廉资金成本是其重要优势之一。
从兴业银行最新推出的“兴闪贷”来看,银行在重视客户体验方面,已经跳出了原本“线上申请、线下审批”的路径依赖,采用全流程线上自助模式,即申请、审批、签约、放款、还款等全部通过线上办理。
因首期产品针对客群为“在兴业银行已有信用记录”的存量客户,这意味着客户不用再去银行网点面签或再行提供纸质申请材料,即可获得“最高额度30万、最长授信期3年、随贷随还、按实际使用天数和金额计息”的灵活产品。
单从“随贷随还”而言,兴业银行并非首创。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包商银行等都推出过类似的产品,贷款额度普遍在1000到30万之间,按日息计算的产品,日利率大约在0.02%~0.06%之间,用户可随贷随还。
这些产品在短时间内获得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建行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线借贷产品“快贷”已经累计服务客户超过200万户,贷款投放超过700亿元。
除了风控和资金优势,存量客户资源也是银行欲“后发超车”的基础。“我们银行借记卡客户有4千万,但贷款客户还不到100万。”兴业银行零售资产负债部副总经理张浩在“愉见财经”提问给出了一组对比数据。他表示,该行的营销手段也有创新,对纳入“白名单”的存量客户进行主动授信。
在打存量客户牌之后,从后续产品延展性设计而言,张浩表示,他们考虑将“有流水”客户也纳入辐射范围,比如与兴易付银行卡收单体系相结合以判断客户现金流情况。此外,也将在客户充分授权的前提下,对接外部征信数据源。
此外,传统银行本身的品牌优势也助力了其此轮扩张。比如在“校园贷”业务中,传统银行大多可以通过与高校官方合作的方式接触到学生群体,这远优于一般平台通过网络渠道获客,甚至可将优质用户群体提前掌握在手。
在客户操作体验方面,银行的借贷APP已与现有市场化产品越来越相似。甚至更进一步的是,比如兴业银行新产品,对存量客户而言已不用下载APP,在银行官方微信中就可获得相关申请通道。
有观察人士称,这吻合银行新近发展思路。在金融科技潮流的冲击下,做出能够真正盘活用户、流量、带来利润增长的改变,会成为必然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