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槽值小妹
来源 | 槽值(ID:caozhi163)
千呼万唤的年过完了,重返学校、岗位的人们心情复杂:
新一年的拼(tong)搏(ku)开始了。
有人不舍之余,开始在出租屋里狂炫家中劫掠来的特产,以表思念;
有人跃跃欲试,安排了添加科技和狠活儿的外卖,调理已不适应健康饮食的肠胃……
其中也有例外——
比如
广东人
,不但没有太多
感怀
,甚至还有种吃噎了想停一停的感觉。
“忍不住想做出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出门吃K记,换换口味先。”
不为其他,只因此时他们的大脑、身体和心灵,早已经被一个念头占据:
家里上顿吃下顿吃的“省鸡”,到底还要多久才能吃完?!
图源:《外地媳妇本地郎》
众所周知,广东人过年前的“噩梦”:
擦不完的楼梯扶手防盗窗,戳不尽的沙发雕花的窿,“洗到晕厥”的塑料凳的脚……
事无巨细,样样都得到位。
以为过年完就万事大吉了?更“噩梦”的还在后头。
广东人过年后的“噩梦”:
吃不完的新鸡,剩鸡,新鸡,剩鸡,新鸡,剩鸡……
广东人:吃鸡吃到好想回去上班
“
冷知识,在人类史上,每年整个广东地区都会被白切鸡统治10到15天的时间。
”
所谓
“无鸡不成宴”
,从腊月二十几开始,
广东人的食谱都是一睇就知,简单明了。
图源:微博@广州日报
广东人吃鸡,频次高,说法上更是可观,
鸡在广东不仅是鸡,还肩负着不同功能——
年三十的鸡拜神拜公,初一的鸡要炒(三十的剩鸡重复利用),初二的鸡开年饭,初三的鸡用来复盘(前三天剩鸡再利用)……
图源:《七十二家房客》
吃不完的年初四继续,到初五接财神、拜财神还能接上,初七人日更要吃鸡。
广东人的春节——喝不完的天地一号、王老吉,吃不完的鸡。
保守估计过年期间广东的含“鸡”量,比本篇文章的“鸡”字含量还要高。
在吃鸡这件事上,确实也应了那句:
外地人绞尽脑汁,不如广东人灵机一动。
盐酥鸡、豉油鸡、栗子焖鸡、啫啫鸡煲、吊烧鸡、冬菇蒸鸡、猪肚鸡、椰子鸡、滑鸡粥、糯米鸡……
图源:《七十二家房客》
虽然经常在各类评论区看到,因为争论哪种做法的鸡最好味,广东人相互大“打”出手。
但只要一提到这三个字,每个广东人都会心悦诚服——
白切鸡。
鸡要刚熟骨带红的,肉
要白嘴
入口也能感受鸡汁鲜甜、不加配料保持原汁原味的。
图源:图虫创意
在广东人眼里,任何其他烹饪方式,都逃不脱利用调味料遮掩食材本味的窠臼。
白切现煮,才能突出食材的本味,就是常说的
“菜有菜味,鸡有鸡味”。
外地的朋友可以问问广东友人,过年把小院里散养了一年的走地鸡做成炸鸡,TA会是什么反应。
难怪元彪吃白切鸡,不蘸酱就配了好几碗米饭。/图源:电影《杂家小子》
去年全红婵跳水夺冠,哥哥来现场观赛,现场喊话就是:
“回湛江做白切鸡给你吃!”
可以说非常权威了。/图源:抖音@九派新闻
只不过再怎么好吃的鸡,也架不住天天吃,顿顿吃,翻来覆去地吃。
过年期间,
白切鸡对广东人来说,就像豆橛子之于山东人,线面之于福建人。
广东人面对它时,情感之复杂,不亚于浙江人看到锅碗瓢盆里的年糕,
心绪之沉重,比东北小孩面对200斤冻饺子更甚。
图源:小红书
白切鸡不断吃吃吃吃到厌倦之后,任你是广东人也遭不住白切鸡宇宙。
投射到一日三餐上,是中午白切鸡,晚上白切鸡,第二天还是白切鸡。
“救命,真的好想把桌上连吃了7天的白切鸡掀翻送转转回收了!!”
体现在食用方法上,是煮粥原料是白切鸡,火锅主菜是白切鸡。
上顿吃不完的白切鸡,下一顿还可以蒸熟白切鸡,再炒白切鸡……
没有一只鸡能逃出广东,也没有一个广东人,可以在过年期间逃脱鸡的制裁。
“二十九吃去吃肯德基已经被提醒:不要在外面吃炸鸡,晚上有靓鸡。”
图源:抖音评论区
因为遭遇类似事件频率实在太高,
广东人在和鸡旷日持久的“斗争”中,总结了无数经验。
中午没吃完的白切鸡弄成手撕鸡,剩下的连骨头炒一炒也能拿来吃。
其他还有火锅白切鸡、豉油鸡、盐焗鸡、
冬瓜煲鸡、酱油爆炒、盐腌再蒸等不一而足。
图源:《外地媳妇本地郎》
别问为什么广东人对“剩鸡三百吃”倒背如流,问就是谁还没搜索或者向家人提出过疑问——
“昨晚的剩鸡要怎么处理”以及“前天的鸡还没吃完,亲戚又送来两只鸡怎么办”呢?
请回答,作者在这一段描述中,一共吃了多少鸡?
“在广东,真正的强者一晚上可以吃三只鸡,一只白切,一只火锅,一只脆皮。”
过年吃鸡确实是噩梦,但是要说广东人对鸡的态度,势必不能马虎。
天天吃固然受不了,一旦超三天不吃,也是会觉得浑身不自在。
“鸡不好,就噩梦,鸡好,一天一只都吃不够,半夜都想爬起来吃。”
在《声生不息》舞台上,肥妈直言不讳,港澳人来内地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吃鸡。哪里的鸡,都不如这里的鸡好吃。
据报道,广东人一年能吃掉8亿只鸡,在广东鸡比猪还怕过年过节。
因此除了过年期间上顿鸡下顿鸡的摧残,广东人对鸡,更多还爱得深沉。
最新的互联网热帖评论区,广东网友只是一味点头:那一定很好吃了
他们对吃鸡研究透彻,深谙不同鸡种、不同部位的鸡的最佳做法。
光是给鸡分类,就能分成
阉掉的公鸡、童子公鸡、配种公鸡、下蛋的母鸡、没下过蛋的母鸡、下过很多蛋的母鸡……
《外地媳妇本地郎》里,张永芳因为失恋,给大家做了一桌“全公鸡宴”,用杀公鸡来泄愤。
这一点就遭到了大伙的批评——这样很不对!
“还得是母鸡好吃啦!”
鸡:请为我花生
众所周知在广东,不管鸡鸭鹅猪牛羊,生猛海鲜,蔬菜水果,好吃标准逃不脱一个“鲜”字。
鸡,也不例外。
菜场鲜鸡,现杀现卖,最佳;商超冰鲜鸡,勉强保留鸡的鲜味,次之。
至于冻鸡、饲料鸡,一旦被广东人吃出来,就是他们告别一家餐馆的开始。
问题是他们真的吃得出来
至于广东人表达对一只鸡的最高赞誉和充沛情感,
“靓鸡”
二字足以概括。
何为“靓鸡”?
肉鲜只是一方面,非饲料、散养,步数日均5000+的“有鸡味”的鸡才是最佳。
为了时常吃到“靓鸡”,广东人也付出了一定代价,
坊间类似的传闻不少:
为什么霸总小说里有京圈、沪圈,却唯独没有粤圈太子爷?
“因为粤式总裁不会去高档餐厅,只会开车100公里去山卡拉农家乐,寻找美味的走地鸡。”
因为吃鸡,在广东一代始终流传着一些外地人不解的城市传说——
《重生之粤圈千金带我勇闯山卡拉吃美味烧鸡排骨干炒牛河》
《粤圈太子爷欲罢不能拍拖指南之农庄食靓鸡》
“很难想象粤圈少爷会拒绝和养鸡少女在一起,因为整个鸡场都是有鸡味的鸡。”
图源:抖音评论区
别人看到类似桥段只当是夸张,广东人看到只微笑不语并点头认证——
果然只有广东人才懂
“这鸡是别人家自己养的”
和
“这鸡是吃米长大的”
的含金量。
爱并纠缠着,痛并快乐着,
广东人和鸡的羁绊,永远不能被小看。
不难想象,如果要攻击一个广东人的软肋,只需要一句话:
你们广东人,根本不懂吃鸡。
这点对于华南F3的其他两名选手,海南和广西来说,也同样适用。
即使再佛系的F3群众,也会气急败坏,没有人比他们更爱吃鸡,更懂吃鸡,更能吃鸡。
鸡,已经不是一种简单的食物层面的材料,而是已经融入成为一个重要符号。
就光说吃,广东人对吃鸡的执念和追求,就体现在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