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环保圈
由亚洲旗舰环保平台「中国环博会」创立的新媒体品牌,集合环保产业思想者,用专业媒体人的视角,分享产业趋势、解读热点话题。 同时,也是「中国环博会」官方资讯发布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8099999街头巷尾  ·  微信牵手DeepSeek?有人趁虚而入,这种 ... ·  昨天  
8099999街头巷尾  ·  微信牵手DeepSeek?有人趁虚而入,这种 ... ·  昨天  
手游那点事  ·  全年收入804亿,国内“第2”的游戏大厂如何 ... ·  3 天前  
家有好大事  ·  母亲的损失,为何妹妹来补偿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环保圈

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两年内二次造假,后果很严重!

环保圈  · 公众号  ·  · 2024-08-08 17:05

正文

作品来源:环保圈

作者:伏波望族


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一年之内先后被处罚9次,结果会怎么样?


8 8 日,生态环境部公布第十八批生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打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领域),其中有一个案例就是这种情况。


▼图片来源:生态环境部

其结果,就是因为 符合 “二年内因提供虚假证明文件受过二次行政处罚,又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的刑事追究情形 ,而被移送公安部门立案侦办,并被检察院审查起诉。


等待他们的,将是法院的刑事处罚。

生态环境部表示,本案中,第三方机构为攫取非法利益,跨越法律红线采取弄虚作假方式,违规开展监测活动,屡查屡犯、不知悔改。

而办理此案的石家庄市生态环境局,盯住多次违法对象,针对多地造假的情况,充分发挥“行刑”衔接机制作用,为办理第三方机构弄虚作假刑事案件提供了实战经验,予以表扬。

1

出具虚假检测报告

罚款10万元

去年5月,河北省发布2023年第二批生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河北从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从瑞环保”)榜上有名。

原来,2022年10月27日,石家庄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人员在对石家庄极锋塑料助剂股份有限公司进行现场检查时发现,该公司委托从瑞环保出具的一份检测报告(报告编号:CRHB01E20223726)存在问题。

报告显示,2022年9月10日,检测公司对生产车间工艺废气排气筒进口QG2、出口QG3及锅炉排气筒出口QG1分别进行了检测,检测报告中生产负荷为80%工况。

根据《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397-2007)要求,现场监测期间,应该有专人负责对被测污染源工况进行监督,保证生产设备和治理设施正常运行,工况条件应当符合监测要求。

但经过执法人员核实, 该企业在检测期间实际未进行投料,没有产品产生,不属于正常生产工况,工况条件不符合监测要求。

随后,执法人员调查询问了从瑞环保公司负责人和当天的采样人员,结果得知,2022年9月10日采样检测期间,现场并没有核实工况。

石家庄市生态环境局认为,从瑞环保在不具备监测条件下进行采样监测,致使检测数据失真,不能如实体现企业污染治理及污染物排放情况,属于 “出具虚假检测报告”

这一行为,违反了《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2023年1月,石家庄市生态环境局依据该条例第七十三条规定, 对河北从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处 10 万元罚款


▼图片来源:石家庄市生态环境局

2

二年内因提供虚假证明文件受过二次行政处罚

追究刑事责任

事实上,以上这则案例,只是从瑞环保多个弄虚作假案例中的一个。

2023年12月,石家庄市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对近年因出具虚假环境监测报告被依法处罚的第三方机构名单进行梳理,结果发现, 从瑞环保仅在 2023 年,就分别被石家庄、邯郸、保定等地生态环境部门处罚过 9 次。

2023年1月9日、6月16日,从瑞环保先后被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实施了两次行政处罚,原因是“2022年至2023年期间出具虚假报告”。

但到了 2023 7 6 日,从瑞环保又一次出具虚假报告,导致其在 8 16 日再次被石家庄生态环境局行政处罚。

石家庄生态环境局初步研判,从瑞环保的行为符合 “二年内因提供虚假证明文件受过二次行政处罚,又提供虚假证明文件” 的刑事追究情形。

随后,石家庄生态环境局启动了“行刑”衔接机制,及时会同公安机关开展案件会商,对案件调查取证、移送办理及有关法律适用知识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座谈。


▼执法人员现场开展调查询问,调取相关证据材料。图片来源:生态环境部
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和《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从瑞环保的行为,已经涉嫌构成 “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

2024年1月26日,石家庄市生态环境局将该案件移送石家庄市公安局裕华分局立案侦办。

今年 6 8 日,公安机关已将 5 名涉案嫌疑人移送石家庄市裕华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未来,等待这5名涉案嫌疑人的,极有可能是法院的刑事处罚。

3

生态环境部全国通报

未来各地或相继效仿

值得注意的是,上面这则案例,是生态环境部8月8日公布的 “第十八批生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 中的一个。

生态环境部表示,本案中,石家庄市生态环境局通过梳理行政处罚信息,盯住多次违法对象,深挖彻查问题线索,针对多地造假的情况,充分发挥“行刑”衔接机制作用,与公安机关密切配合、共同谋划,固定违法犯罪证据, 为办理第三方机构弄虚作假刑事案件提供了实战经验

为此,生态环境部对查办案件的河北省石家庄市生态环境局 予以表扬

同时,为了深入推进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监管工作,持续保持对弄虚作假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严打态势, 近日,生态环境部还联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联合部署了深入开展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专项整治相关工作

生态环境部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凝聚工作合力,通过 查处一批重大案件、惩处一批违法犯罪分子、曝光一批典型案例,进一步加大第三方机构监管力度 ,巩固专项整治成果,维护市场秩序,切实推动专项整治工作走深走实。

从上面这些信息可以看出,生态环境部正在联合四部门开展“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专项整治工作”。

而上面这则案例,也是为了配合这次整治行动发布的。

通报中,生态环境部对石家庄市生态环境局“举一反三”的排查行为进行了表扬。

可以预见, 未来,其他地方的生态环境部门很有可能也会学习、效仿石家庄市生态环境局的做法 ,主动梳理弄虚作假的第三方机构名单,一旦发现“累犯”的情况,也会适用相同的法律条款进行刑事追究。

因此, 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一定要对这一趋势引起重视 。以前,在不同的地方受到处罚,因为“执法碎片化”的原因,可能不会产生多严重的后果;但未来,因为生态环境部的这次通报,各地执法部门很可能意识到这一漏洞,并在实际执法中予以弥补。

未来,如果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仍然弄虚作假,并且“屡教不改”,就会遭受更加严厉的处罚。 在原有行政罚款的基础上,进一步升格到刑事处罚的高度。

希望广大的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对此充分予以重视,提高警惕,规避相关风险。

参考文献:
1、生态环境部公布第十八批生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打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领域),生态环境部,2024-08-08
2、河北省发布2023年第二批生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河北生态环境发布,2023-05-06
3、石家庄市生态环境局行政处罚决定书(石环罚〔2023〕1号),石家庄市生态环境局,2023-01-13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环保圈" 的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环保圈,任何单位及个人在微信公众号、微博、百家号等公开传播平台上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需经本平台授权,并注明"来源:环保圈"。违反上述声明者,平台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需申请授权、商务合作请联系:021-23521160
3、欢迎更多思想者加入环保圈特约撰稿人队伍,申请请添加微信:maweihui002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