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财长耶伦开始公开游说欧洲跟随美国的步伐应对中国的“产业政策”和所谓的“援俄”问题。这也是两人访华后团结盟友应对中国挑战的具体行动,预计会在大选前持续下去。中东巴以局势方面,对于国际刑事法院(ICC)检察官宣布对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等人发出逮捕令,布林肯表示,拜登政府将和国会合作,对ICC实施可能的制裁。俄乌战争方面,美媒上周爆料,白宫内部开始讨论允许乌克兰利用美国提供的武器袭击俄罗斯境内目标。这预示着美国应对俄乌战争的策略又将迎来一次升级。
即便拜登及其幕僚近来多次强调,以色列在加沙地区的行动造成的后果不构成“种族灭绝”,但国际刑事法院(ICC)首席检察官5月20日依然表态,正寻求逮捕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国防部长加兰特,罪名是战争罪和危害人类罪。这一表态令以色列政府意外和担忧,让拜登政府和美国国会“愤慨”。布林肯更是发布声明批评这一逮捕令,并威胁和国会合作对ICC进行制裁。
▲美东时间5月20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出席国会听证会时表示,拜登政府将与国会就可能对国际刑事法院实施制裁进行合作。
这是ICC首次向美国铁杆盟友的领导人发布逮捕令。无论这一举动争议性有多大,美国威胁对其进行制裁也同样存在争议。美国也担心,如果此次不施以制裁,ICC未来可能将矛头对准美国在海外的任何军事行动。与美国的立场不同,法国政府外交部发表声明,支持国际法院的独立性。这再次体现了美国和欧盟盟友在巴以问题上的分歧,美国过度挺以将自己置于了尴尬的位置。
布林肯本周就2025财年国务院预算出席参议院外委会和拨款委员会、众议院外委会听证会,《纽约时报》援引匿名官员报道称,布林肯在白宫内部讨论中建议允许乌克兰使用美国提供的武器对俄罗斯领土发动攻击。国务院甚至考虑让美军在乌克兰境内培训乌军,而不是将培训地点局限在德国。
该建议尚未被提交拜登审议,考虑到沙利文等其他内阁成员可能的不同意见,此建议是否或多快被采纳,尚不得而知。这种内部讨论反映出美国的策略调整,按照美国早先“反对乌克兰用美国武器袭击俄罗斯境内目标、支持通过西方军事援助反攻和击败俄罗斯”的策略,乌克兰不可能赢得这场战争。
如果这一建议被采纳,这将标志着美国允许乌克兰由防御、反攻转为主动进攻,并导致俄乌战争升级,甚至有可能让美军直接卷入其中。
这种建议也有可能“太晚了”,即便付诸实施,也可能无法扭转战局,实现“赢得”这场战争的战略目标。尤其在大选前,一旦俄乌对抗再次升级,美军被卷入其中,必定会影响拜登选情。
布林肯提出允许乌克兰使用美国武器,是对俄罗斯和中国等国的经济和技术贸易的回应。21日,布林肯在参议院听证会上表示,美国将与欧盟合作,继续制裁向俄罗斯提供微电子和高科技产品的中国企业。不过,白宫国安顾问沙利文再次强调,目前尚未看到中国向俄罗斯提供致命性援助。
就在布林肯出席参议院听证会的同一天,美国财长在欧洲出席G7财长会议之际,公开敦促欧盟和美国“统一战略方式”,共同应对中国“产能过剩”问题。她强调美欧联盟至关重要,中国的“过剩产能”威胁到美国和欧洲的企业,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的产业发展。
▲5月21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德国法兰克福的一次会议上发表讲话时,敦促欧盟和美国通过“统一的战略方式”对中国的产业政策作出回应,保护大西洋两岸制造商的生存。
布林肯和耶伦访华后游说欧洲“抗华”并不令人意外,他们在访华前就曾呼吁美欧团结应对所谓的“过剩产能”。这种盟邦合作也是拜登政府对华战略中所谓的“优势地位”。布林肯本周表示,不能让中国一方面声称寻求与欧洲国家建立良好关系,另一方面又助长自冷战结束以来欧洲面临的最大安全威胁。
美国的游说似乎也面临一些阻力。针对拜登政府呼吁美欧联手加征对华关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21日表示,欧盟不会与美国一起征收关税,并补充说,布鲁塞尔将采取与华盛顿的一揽子关税”不同的做法”。分析认为,由于欧洲议会选举的临近和中国可能的反制举措,欧盟在相关调查结果出台前,在对华汽车关税问题上持审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