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白格尔
来源:
量子学派(ID:
quantumschool)
封面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文章已获授权
美国总统特朗普8月1日通过社交媒体表示,美国将从今年9月1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3000亿美元商品加征10%的关税。当天下午国际油价暴跌不止,隔夜金融市场避险情绪迅速升温,美股尾盘快速跳水,WTI原油重挫近8%,离岸人民币汇率大幅下跌。
中美贸易战在短时间内结束的可能性越来越弱,这是21世纪的持久战。
而中国作为一个年出口2.5万亿美元的贸易大国,当国内消费难有起色的情况下,该如何来处理当下的危机就是大难题。
在这场贸易战中,一个中国城市越来越关键,那就是香港。
香港对于大陆的战略意义是全方位的,作为一个世界级的金融之都、一个世界公认的自由经济体,一个世界认可的单独贸易区。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会有更大价值,它是大陆对外交流、沟通、贸易的支点,如果处理得当,它可以成为中美贸易战中的一个重要后手,成为中国撬动整个世界经济格局的支点,为大陆的贸易布局赢得极大转圜空间,也为中国上万家出口企业赢得一丝机会。
2018年中国香港地区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接近1.2万亿美元(具体为11967.6亿美元)。其中,中国香港进口的商品总额约为6275.2亿美元;出口的商品总额约为5692.4亿美元;2018年中国大陆的外贸总额按美元算约为4.623万亿美元。2018年香港地区的外贸总额接近中国大陆的26%。
这就是自由港的魅力
,虽然香港的经济体量不大,但它作为世界性的流量渠道,却可以为中国的货物进出打开一个新出口。
仅仅用GDP这个指标来评价香港很显然过于偏颇,国内的其它任何城市都没有办法承担这样的地位,
因为在欧美国家看来,唯有香港是一个中立的自由贸易区。
中国其它城市没有“普通法”,也不可能成为全球性的金融中心。
2018年,单从出口来看,整个中国出口额接近2.5万亿美元,而香港出口额就占了5692.4亿美元,约20%。香港从内地购入约2743.6亿美元商品,其中大部分是转口,只有少部分是香港本地居民消费。这意味着香港出口的5692.4亿美元中,约一半是大陆借香港通道出口到国外的。
为什么这2000多亿美元商品要通过香港进行中转贸易,这里面值得玩味。
香港借助它的特殊身份,每次在中国经济最艰难的时候,
为这个民族留下一个“气口”。
鸦片战争后,满清政府把香港租让给英国。晚清末年,华兴会、兴中会、兴汉会、光复会、同盟会等等盟会要扳倒满清政府,“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然而,革命是需要本钱的,本钱从哪来?除了内地民众自筹,就是源于香港民众和海外华侨,而来自海外的经费,大部分要经过香港金融系统流入内地。
七七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彼时香港虽属英国管辖,香港民众却心系民族安危,砸锅卖铁支持抗日。企业家们不仅捐献自己的巨额财产,甚至变卖工厂支持大陆各方抗战力量;香港妇女募集了4500多种艺术品,运至纽约、巴黎和伦敦等城市出售支持抗日。
港九大队
抗战所需资金、急缺物资三分之一以上源于海外华侨捐助。只是,这些资金和物资如何能穿过日军炮火封锁线到达抗日前线?只能通过香港这唯一一条国际通道。
40年前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神州大陆时,香港企业家却大规模组团到内地投资建厂,为大陆外贸经济和轻工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
“第一桶金”
!
1949年10月14日,解放军解放广州之后,所有人都以为要接着直指香港,第4野战军15兵团甚至已经集结在了香港与大陆的边界,解放军突然刹住了脚步。
十多年之后,大家才知道这一招后面的未雨绸缪。中苏关系破裂,中国被苏联孤立,在国际上陷入极其被动的状态。而就在这个时候,香港成了新中国与外部世界沟通唯一渠道了,为新中国与其他势力沟通,缓解中国外交冰冻,架起了桥梁。原来有意识留下香港这颗暗棋,就是为日后中苏矛盾后,中国不至于陷入孤立的状态。通过香港的这个当时的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
为新中国沟通海外关系留下一个气孔,让新中国能够在此后的冷战中,外交能够有主动斡旋的余地,而不是处处受制于人。
直到今天,香港作为世界性的“自由港”,也是因为它的独立性缘故,香港可以做中国不能做的事情,外国人相信香港与中国是不同的,但无论如何,香港人毕竟是炎黄子孙,这里的人与大陆同文同种,无论表面上多么中立,它一定是偏向这个国度的。
所以香港180年多年来,大陆近十万多种产品卖往香港都是零关税。
1997年回归至今,中国企业在香港集资的数量,最多一年集资四千多亿,到今天为止总共有五六万亿。
当下中美贸易战硝烟弥漫之际,香港的支点作用越发突出。贸易战环境中的香港最关键的意义,在于以下四点:
❶
香港是大陆进行国际货物贸易的无摩擦中转站。
目前,大陆对外最大贸易地区,排名第一的是美国,总比占19%。排名第二的是哪个?日本?韩国?德国?俄罗斯?
不,是中国香港。
大陆对香港贸易总比占14%。这是什么水平呢?对日、对韩、对德三国贸易总和才勉强达到对特别行政区香港的贸易。2018年大陆有价值331亿美元的通讯设备,258亿美元的集成电路设备,167亿美元的计算机设备出口到香港。
香港不过七百多万人口,面积一千平方公里,撑破肚皮也消化不了大陆14%的出口。
为什么大陆还能年年往香港出口这么多货物?很简单,
香港是大陆对外贸易的中转站。
虽然中国进入了WTO,但也就是仅仅进了这么一个世界性的贸易组织,世界上还有很多更自由、更开放的贸易协定中国大陆没有加入。甚至在WTO中,中国大陆的关税等级,仍然是比较高的。许多发达国家对中国的进口有一定的限制,例如关税,进口配额,而且是合法的。
而中国香港不一样,香港作为自由港,进口除了个别产品之外是没有关税的,清关也极快。1986年4月23日,WTO关贸总协定确认香港作为一个单独的关税地区。所谓独立关税区,就是指尽管它不是一个主权国家,却仍然可以决定自己的关税水平,而香港的关税水平,几乎是0。作为一个独立关税区,它本身就是相当多国际自由贸易条约的成员,它的出口货物,能享受到更多的配额,更加优惠的税率。大陆的产品,先进入香港,换个包装,打个标签,披上一个香港的马甲之后,再由香港出口到世界各地,一定程度上绕过部分发达国家对内地进出口的限制,减少由内地直接出口的关税。
其中一部分甚至出口到了美国,而且巧妙地避开了贸易摩擦。也就是说,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七分之一的产品,是通过香港销往整个世界的。香港是大陆合法合理地绕过各种贸易壁垒的透明通路。
中美贸易大战,如果直接贸易被中止,中国可以通过香港这个渠道做更多的事情。
❷
香港港交所是大陆企业吸收国际资本的资金池。
2018年,美国政府传出禁止中国企业到纽交所IPO,也就是中断了中国企业从全世界获取资本的渠道。
放眼整个世界,能与欧美交易中心纽约、芝加哥、伦敦三巨头抗衡的,只有东亚的香港、东京、新加坡。而香港金融体系运转的核心,就是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Hong Kong Exchanges and Clearing Limited) ,简称港交所。
企业决定在哪个交易所上市,募集多少资金,反映了这片地区的市场竞争力。2010年10月友邦保险在香港首次公开募股(IPO),集资1590亿港元,成为港股近九年来最大新股。
2018年,港交所祭出25年来最颠覆也最具争议的新股改革方案:允许同股不同权的公司赴港上市、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不要求盈利。改革效果立竿见影,大批新经济公司和生物科技公司涌向香港,包括小米、美团、映客、海底捞、中国铁塔……港交所一度出现8家公司同时敲锣的盛况,导致现场锣不够使、摄影师不够使、记者不够使。同年,港交所以218家上市公司、2880亿港元的融资额成为全球IPO市场无可争议的双料霸主。
在全球公开募股(IPO)市场的较量中,港交所在过去10年中有6年排名第一。
为什么港交所有这么大的能量?
因为香港是国际商业中心,是连接国际合作项目的枢纽城市。在外资眼中,香港金融体系是进入中国大陆市场最重要、最可靠的平台。这意味着,一个近在咫尺的资金池,源源不断地向大陆企业提供国际优质资本。
因此,香港的金融体系是大陆应对未来美国可能的金融打击的最重要的资金池。
中美贸易大战肯定会伤及到许多优秀企业,而这些优秀企业仍然可以通过香港这个渠道获取国际资本。
❸
香港是大陆吸收国际顶尖资源的入口。
美国正在把贸易战中的对抗逐渐扩展到其它领域,最狠的招数,就是在科技、教育等领域卡住中国。最近美国先后采取了针对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和访问学者的限制措施,以及针对高科技企业的金融限制。这个时候,更需要重视香港国际自由港的地位,一旦美方采取全面制裁措施,
香港将是与大陆唯一一个有紧密关系的国际城市。
香港的大学全球闻名,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等,无论文史哲、数理化,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均在世界前列。香港可以不受阻碍地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吸收全世界的最新科技。在任何情况下,哪怕被封锁,大陆也可源源不断地派遣学生前往香港学习,再从香港吸纳各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