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学家庭育儿
国家级出版传媒机构专业团队联合百名育儿专家向平台几百万家庭传播科学育儿理念。育儿无小事,只为做好宝爸宝妈的后援团。关注我们,更多惊喜在每天100000+的阅读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个妈妈六个娃  ·  普通孩子的教育,不是钱花的越多回报才越大 ·  4 天前  
常青藤爸爸  ·  幼儿通识1001夜 | ... ·  5 天前  
丁香妈妈  ·  为什么顺产后的宝宝,脑袋会变长变尖?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科学家庭育儿

这届高考状元很有料:一个精英的养成,家庭到底占多大的因素

科学家庭育儿  · 公众号  · 育儿  · 2017-07-12 20:00

正文

点击上方“科学家庭育儿”,选择“置顶公众号

你与秒抢礼物、自律学干货,只差一个“置顶”按钮

作者 | 周冲

高考成绩出来后,各地高考状元,纷纷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与往年不同,今年关于状元的讨论,集中在他们身上的,不再是勤奋、刻苦、有方法、穷人孩子也能逆袭,而是颜值高、会玩、家里很厉害、父母很好……等关键词。


比如陕西文科状元向远方,贵州理科状元查致远,福建理科状元陈汜玄,都是漂亮的少年。



尤其是向远方,身高183,爱好健身、打球、爬山,阳光又帅气,这样的学霸,当然令人喜欢。


而北京文科状元熊轩昂,则以一段采访,直接将热点切到了原生家庭对人成长的重要性上


在被问到“是否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的时候,熊轩昂说:

高考是阶层性的考试,农村地区越来越很难考出来


我是中产家庭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这种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决定了我在学习时能走很多捷径。


能看到现在很多状元都是家里厉害,又有能力的人,所以有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是没有知识一定改变不了命运。


这段话,在网络上掀起热议。


因为,它将一个我们一直无力面对的问题,再次推到我们面前——阶层固化。


熊轩昂的父母都是外交官。


在很小的时候,他就跟着父母,去过多个国家。


除了欧美等地,还在巴西住过两个月,也去过最年轻的国家东帝汶,以及充满异域风情的印度尼西亚等等……


在见识上,已经比同龄人高出太多。


许多底层的孩子,终其一生都没有到过港澳台,更不用说在高中之前,就已经周游列国。


而且熊轩昂享受到的旅游资源,也是我们这种一般的观光客所接触不到的。


据熊轩昂的同学说,北京二中的人非富则贵,许多同学的父母都是外交官,接送学生放学的车,有不少是玛莎拉蒂。


物质的优越,地位的高人一等,职权的高不可攀,使得一些孩子一出生,就出生在了普通人奋斗的天花板上。


但是,比之于这种资源上的优越,熊轩昂的父母,还给予他另一种更宝贵的财富:认知上的丰沛,与观念上的自由。


熊轩昂说,父母对他并不严厉,哪怕高三一模考试,他考得极糟,父母也没有审判与批评。


而在留学一事上,同样没有特别要求。


“父母见识的东西比较多,他们觉得海归不一定是最厉害的。”


因为见多识广,所以心胸开阔。


因为心胸开阔,所以给孩子最大的自由。


因此,熊轩昂很感恩:


我觉得父母给我无形中的帮助特别大,给我营造了一种很好的家庭氛围,对我学习习惯、性格上的培养都是潜移默化的。


我的家长也不是老师,没有明确地指导我学习,但是潜移默化的指导特别多。


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之大,几任高考状元都在采访中印证过。


2013年的北京文科状元孙婧妍说,父母从小陪她一起阅读,推荐适合的书,培养她的语感,和她一起成长和进步。


安徽状元董吉洋,谈到自己的家庭教育时,也说:


“偶尔我也会厌学,不想看书,爸妈注意到了,也不说什么,就把电视关掉,坐下来看书看到他们在看书,我也就不好意思不看书了。”


你看,教育就是这样。


它不是父母喋喋不休的说教;


也不是不容孩子有半点放松的军事化看管;


不是望子成龙的控制,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催逼。


它是一个健康的生命,在自由的家庭氛围里,被爱与理性浇灌,自然而然成长出的模样。


父母有爱,孩子就有安全感;


父母有见识,孩子就会看到更多精彩;


父母有理智,孩子就不会被控制,不会被迁怒,也不会被嫁接父母未竟的理想。


他会成为他自己。


安定地、从容地、自由地,走着他自己选择的路。



记者问熊轩昂:“你想向你父母一样成为外交官吗?或者这是你未来职业规划的一种选择吗?”


熊轩昂说:“我不想,我走他们没有走过的路。


是的,比之于熊轩昂父母的职位与资源,这一点更弥足珍贵——父母理念开明,格局开阔。


而这一点,另一个细节也可证明。


对于孩子考中状元,记者采访母亲,问有何感想。


母亲没有表现出苦尽甘来的庆幸,也没有“孩子的人生划上圆满句号”的人生赢家感,而是温柔又理智地说:

“这也是他求学阶段的经历。就像他在学校里考了第一名,算是对他一个阶段性学习的肯定。他才18岁,刚刚成年。”


注意,母亲一直强调两个字,“阶段”。


她认可孩子的成绩,但是,她也在传递另一个更重要的意思:


高考不是人生的收梢,生命一直在前行。


未知还在前方,挑战与惊喜也在前方。


孩子,你慢慢来!


中国校友网曾做过一个调查:


2007-2016年间,全国共有约837名高考状元。


其中,近五成的状元父母是高知,还有近两成父母是国家公务员。


来自农村、经济状况欠佳家庭的状元,所占比例直线下降


调查称:


随着高考竞争激烈程度的提高,考生的高考成绩除了与考生本身努力有关之外,考生所拥有的社会资源教育资源也至关重要。


熊轩昂所上的学校——北京二中,是北京有名的重点中学。


北京二中创建于1724年,历史极悠久。


它位于皇城根边。



这个地介儿,学区房均价每平米至少都15万了,能在这上学的,家庭教育和社会资源能差吗?


二中的机器人比赛


二中自导自演禁毒话剧,

请来了濮存昕作为指导


熊轩昂自己透露,在高三之前,学校组织去过香港、加拿大。


由此可见,学校的师资、财力、视野与资源,都是非同小可。


所以熊轩昂才会说,在北京这样一线的教育资源“大国”,拥有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拥有很多通向教育的“捷径”,而这些,是农村地区的孩子无法享受到的。


这孩子年轻如此之小,说话却老道,观点也客观、实在。


但正因其实在,才更显现实的残酷:


精英代际传承,阶层更加固化。


“寒门出贵子”极其稀缺,偶尔出现,一一成了励志的神话。


但无论寒门学子逆袭得有多激动人心,说到底,都无法填平教育资源的鸿沟。


当然,我们也无需过多地哀叹这一点。


资源的不公,上升渠道的受限,不是你我能改变的。


我们有望改变的,是孩子的命运。


父母拥有多少财富、人脉与资源,决定孩子站在多高的起点。


父母拥有怎样的修为、见识和格局,决定了孩子能拥有怎样的精神内核。


中国人大哲学教授王方,养育出了王小波; 数学家杨武之,生出杨振宁; 民国教育家邓以蛰的儿子,名叫邓稼先; 梁启超的儿子,名叫梁思成; 古文学家钱基博,有一个古文功底同样深厚的儿子,名叫钱钟书。


一切都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


所以,如果你想孩子成龙成凤,那么,你应该问问自己:你是龙是凤么?


你不是,那么,去修行,去奋斗,去腾云驾雾。


请相信,若你奋斗不息,孩子必定默默效仿;


若你站在高处,孩子必定随后就来。

-END-

作者:周冲,80后的老女孩。自由写作者。2015年离开体制,放弃公职,开始以笔谋生。著有《你配得上更好的世界》、《我更喜欢努力的自己》等书。微信公众号:周冲的影像声色(ID:fuck_your_dick)。转载已获授权。


没有知识一定不能改变命运

若你站在高处,孩子必定随后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