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新浪财经微信号,把套牢你的股票代码回复给我们,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哦!
来源:真话财经
端午假期,统计局公布了2016年居民收入情况,IT行业年平均工资突破12万元,首次超过金融业。
一年收入能达到12万已经可以算中产了,但问了身边几个干IT的朋友,他们都自嘲自己是「码农」,工作很累,经常加班,但又害怕失去工作。
中产阶级被比基层阶级收入高一些,他们内心渴望晋升高层阶级,但这生活的压力迫使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夹心层。
中产的绝大部分收入都是通过辛苦工作获得的,一旦不工作了,则断了经济来源,他们每一步都如履薄冰,每一天都要奋力拼搏,否则可能会滑下底层的深渊了。
中产阶级到底是哪些人?
对于中产阶级,其实并没有确切的定义,一般可以理解为处于社会中等收入水平的阶级,据说在中国中产有2.25亿人。
按照《福布斯》杂志的定义,中国中产家庭年收入应该在1万-6万美元之间,但在一线城市,外界认为应该是2万-10万美元,约合13万-68万元人民币。
除了《福布斯》杂志,国家统计局也有自己的标准,6万元-50万元是界定我国城市中等收入群体家庭收入的标准。
中产大多从事脑力劳动,主要靠工资及薪水谋生,一般受过良好教育,具有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能力及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
另外,从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文化地位上看,他们均居于现阶段社会的中间水平。
瑞士信贷研究所此前公布的2016《全球财富报告》预测,到2021年,全球中产阶级人数预计将新增2亿人,而其中一半将来自中国,总人数将达11亿。
印象中的中产阶级,似乎都是学历高、工作稳定、拥有住房,具备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素养,并且有一定的消费能力的一群人,但其实他们并没有那么光鲜。
英国老牌经济杂志《经济学人》在专题报道中称,「中国中产是世界上最焦虑的一群人」。
智联招聘之前发布的报告也显示,有1/3的新锐中产经常感到焦虑,可能一不小心就会得抑郁症,而经常焦虑或偶尔焦虑的人群比例更高达95%。
中产阶级的焦虑来自于工作、家庭、子女教育以及财富增值等多个方面。
以工作为例,这几年,每年都会出现大学生严重过剩,这些人都可能成为未来的中产,但高竞争、高淘汰率加深了知识阶层的就业困境。
此外,薪金的不断缩水,与一路高歌猛进的房价和物价形成强烈的反差,许多年轻人奋斗半辈子却还是被一个房子捆绑了手脚。
中产阶级为何如此焦虑?重要原因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他们尽管收入高,但在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刚需方面主要还得靠自己的腰包做全面保障。
于是,我们身边的中产一般都是这样的:生活消费成本太高,让他们不得不压榨自己,延时工作以争取收入最大化;对未来的不确定让他们变得保守,不敢去旅游、不敢随便跳槽、不敢去做风险类投资……
他们的真实焦虑是这样的
插画师老刘:有房子但感觉钱始终不够花
回头一看,老刘还是很幸福的,大学顺利考上了一本,毕业后留在一线城市奋斗,毕业后的第五年,自己攒的钱加上家里帮忙凑出了首付,按揭买了一套80平左右的房子。
他在某知名企业做插画师,每天泡在各式各样的创意素材库里,美妙至极的虚拟世界,一方面保持着他孩子般的天性,另一方面也让他远离了人情世故。
老刘算每个月的收入在一线城市生活勉强小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他始终处于钱不够花的状态。
比如一到朋友结婚,或是朋友的小孩子满月请吃饭要凑份子钱的时候,他的内心虽充满祝福,但钱包却很抗拒,能逃则逃。
在平日的工作餐中,常把「吃不起20块钱以上的套餐」挂嘴边,能省则省……久而久之,他就一直被人贴上「节省」、「抠门」、「小气」等标签。
郑女士:加班太多个人时间被占用
郑女士是个70后,自己年收入在15万左右,丈夫在金融行业工作,两个人实行的是「AA制」的家庭模式,有一个8岁的女儿。
现在家中有两套房子,一个是位于河西的豪宅,另一个是专为女儿购买的公办学校学区房。郑女士的丈夫帅气多金,目前年薪35万左右,未来可能会有近千万的分红。
本来这样的生活已经非常令人羡慕,郑女士却一直对婚姻等存在焦虑,刚升任部门领导的她经常加班,没有时间去购物,甚至没有时间陪伴读小学的女儿,女儿成绩一度下滑,甚至辛酸地说,感觉自己像「守在爸妈身边的留守儿童。」
市民耿先生:望子成龙心切,过度重视反而人仰马翻
耿先生的家庭年收入在40万左右,多年的资金积累也让他拥有两套房子,然而,从儿子幼小衔接开始,耿先生就踏上了教育焦虑的不归路。
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使他不满足于家门口的学区房,而是动用社会关系和物质条件选择了一家知名的民办私立学校。
「然而,这并没有结束,由于职业属性自由,我现在几乎成了孩奴,陪读、辅导功课也够累的。」耿先生说。
还给儿子报了奥数班等各种补习班,为了让儿子成为全能手,他还让儿子学习了游泳、围棋、钢琴等,每年花在儿子各类学习班的支出,就要近10万元。
黄女士:怕失业、怕通货膨胀、怕资产贬值
黄女士年收入30万,主要的收入来自于工资。她目前独自抚养小孩,将孩子送到了南京最好的民办私立学校读书,以后想让孩子去美国留学。
黄女士前不久卖掉了河西的一套房子,手中突然多出来了300多万元的闲置资金,然而,作为股市小白以及对理财一窍不通以及遭遇到再度买房限贷限购的她,不知道如何打理这笔钱。
对于财富贬值的焦虑以及货币贬值的压力,让她最近略显坐立不安。
据统计,中国中产阶级93%的收入来自工资,一旦失业,将迅速陷入困境,因此资产增值焦虑成为普遍现象。
80后的徐女士:房贷、二胎压肩上,不得不靠父母
她和丈夫都是事业单位员工,两人家庭年收入在20万左右。
徐女士在南京购置了2套房产。在2016年又把仙林的房子换成了鼓楼区名校的学区房。就在换房的同时,徐女士又生了二胎。
目前,由于每个月要还贷9000元,还要负担小学一年级女儿的学费补课费,还有二娃的奶粉钱,加上一家人正常的生活开支,徐女士感觉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不得不靠父母接济一些生活费。
上面五个例子是很多中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子,他们付出大量的时间为了生活和财富奋斗,但为了保住自己的辛苦所得,他们不得不像蜜蜂一样日夜辛苦。
积累和守护财富的同时,中产却不得不承受日趋重大的经济压力,后来渐渐明白,原来休闲惬意的中产阶级只不过是一场中产梦而已。
注:文中五个真实故事来自于知乎和扬子晚报,谨以此文为日夜奋斗的中产致敬!
来源:真话财经
本文编辑:钟艳蓉
推荐阅读:
投稿及商务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