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这个个体价值崛起的时代,变革与创新已然成为企业发展的主旋律。销售系统合伙人模式咨询师高定基指出,在这股汹涌的变革浪潮中,事业合伙人制度作为一种极具创新性的机制,值得企业高度关注并适时变革引入。在人人皆可创业的大环境下,企业发展离不开人才,如何留住优秀人才成为关键问题,而让他们成为企业合伙人不失为最佳策略。那么,究竟有哪些合伙模式呢?
一、分红模式:激发全员动力的增量激励
在传统雇佣制度下,激励体系主要由工资、提成、奖金和福利构成。
分红模式则是在此基础上,增添了利润分红。
永辉超市便是这一模式的成功典范。
永辉为各个门店设定业绩标准,当门店业绩超过标准时,超出部分的增量利润会按照一定比例,如三七或四六进行分红。
由于不同门店受地区人口、面积、经济等多种因素影响,分红比例也有所差异。
店长会依据门店各岗位的贡献度,对分红部分进行二次分配,确保基层员工也能从中受益。
有肉禽科长表示,实行分红后,每月能多拿一两千元,多的时候可达两三千元,收入近乎翻倍。
这种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自身努力与收益的紧密联系。
二、虚拟股模式:华为式分享制的魅力
虚拟股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公司股份,但其分红模式与上市公司股份分红相似,华为的虚拟股堪称经典代表。华为依据岗位贡献为员工配股,员工需出资购买这些股份,若资金不足,公司还会提供担保帮助员工借贷。到了第二年,公司会依据利润核算每股分红,只要公司盈利,员工就能获得分红。不过,虚拟股的具体操作较为复杂,企业在引入合伙人制度时,尤其是涉及虚拟股模式,建议聘请专业顾问,以防出现问题。在华为,由于公司业绩持续暴涨,员工为了获得分红,人人拼命加班,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三、期权实股模式:上市梦想的财富钥匙
如果公司暂无上市计划,给员工分配的可能是虚拟股;若公司目标是上市,分配给员工的则是期权,一旦公司成功上市,这些期权便能转化为巨额财富。例如,给某高管配 0.1% 的期权股或 300 万股,配股既可以卖给员工,也可以赠送。若公司已经上市,通常会通过期权池,或者采用增值扩股的方式增加公司股份数,还有的老板会拿出自己的股份分给员工,像周鸿祎就曾表示拿出 10% 的股份分给合伙人。但这种操作极为复杂且严谨,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问题,富安娜的股权分配就出现过纠纷,导致合伙人反目成仇。
四、项目跟投模式:提升项目成功率的利器
为提高公司具体项目的成功概率,可采用项目跟投机制,允许每个员工参与投资。就像打牌时旁人可以押注一样,跟投虽有运气成分,但更多依赖团队的努力和实力。万科的项目跟投最为著名,公司管理层和项目管理人员被强制要求跟投,总的跟投比例不超过 3%,若资金不足可寻求公司帮助,普通员工和供应商也都能参与跟投。实行这一模式后,项目费用降低,效率大幅提高,内部矛盾减少,推诿扯皮现象消失,项目推进更加顺利。后来碧桂园也采用了这种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市值一路暴涨,高峰期超过 5000 亿,甚至超越了万科,这都得益
五、内部创业模式:激发员工潜力的新引擎
当公司计划成立新公司开展新业务,或者员工提出新构想并成立新公司运作时,员工可在现有资源架构下开启内部创业。在这种模式下,员工和公司共同出资,一般公司处于控股地位,双方命运紧密相连,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芬尼克兹的裂变模式和海尔的创客模式便是典型代表。芬尼克兹的老板宗毅在十年间创立了 13 家内部合伙人公司,自己得以轻松管理,还能坐享收益,如今甚至开始涉足培训领域。当初,芬尼克兹老板推行这一模式,是因为一位掌控销售命脉的总监执意要出去创业,无法挽留,从而催生了裂变式合伙人机制。
六、业务独立模式:留住销售人才的良方
在与一些老板交流时发现,部分老板不再拥有销售团队,业务主要依赖朋友介绍和老客户,甚至主要业务员就是老板自己。究其原因,是以往招聘的业务员在掌握业务后,往往选择出去自己创业。面对这种情况,传统销售模式亟待变革。每个业务员可以成立自己的独立公司,负责一个或几个区域的业务,让他们成为真正的老板,同时又有公司作为后盾。如此一来,优秀的销售人才更愿意留下,企业业务也有望大幅增长。然而,许多企业老板尚未采用这种模式,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格局尚未打开,或者没有遇到合适的顾问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