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精准药物
靶向药物,精准治疗! 我们重点关注靶向药物开发及治疗有关的【新药物】、【新靶标】、【新机制】、【新方法】、【新突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精准药物

Kymera的STAT6 PROTAC专利终于公开了

精准药物  · 公众号  ·  · 2025-03-10 06: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昨天写的太匆忙,没仔细看,回过头来发现自己大错特错,索性就删了重写吧。
谢天谢地,在进入一期临床4个半月后,KT-621的核心专利终于公开了。
两篇专利其实是同一个优先权的两个分案。初步看似乎是根据实施例的活性拆成两篇(另一篇实施例活性大多很差)。
专利内容上,是相当丰富的。一篇专利2000多页,另一篇1000多页。至于为何这么多内容,除了近2000个实施例、反应路线和多维度生物学评价外,剩下的都是反反复复的保护范围了。嗯,几乎又是保护了个遍。想要fastfollow破解专利,肯定是个很头疼的问题。
此前猜测了KT-621的大致结构,列出了此前文献报道的所有STAT6抑制剂:【 STAT6 PROTAC:从专利中推测KT-621的大致结构(前瞻篇) 】、【 STAT6 PROTAC:从专利中推测KT-621的大致结构 】。
那么,621的warhead到底是哪一个呢?答案是都不是。。。。。。 而是一个完全崭新的结构骨架
专利中的代表性化合物结构如下:
以常理看,纵观整个STAT家族靶向药物发展史看,以王少萌的STAT3 PROTAC SD-36与Recludix的STAT6抑制剂REX-4671为代表的磷酸肽类化合物,似乎就代表了STAT6靶向药物开发的正确方向。事实上,这两家对于STAT6 PROTAC的理解也是基于此,并给出了自己的答卷:【 靶向STAT6的PROTAC降解剂AK-1690的发现 】、【 Recludix研发进展与STAT3/6 PROTAC专利分析 】。
当然如果要说违反常理的便是磷酸肽类warhead设计PROTAC,很难达到皮摩尔活性以及口服生物利用度。
另一个违反常理的便是Kymera这个warhead的结构骨架,违背了大家的传统认知。 如果要解释的话,我只能猜测这个结构来自于DEL技术筛选
证据也是有的,比如此前提到的Novartis发现的“分子胶”样的BRD4/BRD
9降解剂 基于DEL发现结合 FKBP12 和新靶标的分子胶 ,长这样:
这也同时证明了,PROTAC/分子胶这类降解剂理论中只需要warhead与POI存在基础亲和力便能诱导POI降解。
当然,这个化合物具体怎么与STAT6结合并形成三元复合物,便需要计算化学与结构生物学去解释了。
此外,一个有意思的点在于,Kymera在专利中还研究了STAT6的泛素化位点:
通过对比内源性诱导与代表性PROTAC诱导的STAT6泛素化结果分析,很显然504与630的赖氨酸便是STAT6最主要的泛素化位点。这种程度的研究是此前PROTAC领域很少见到的。

专利中还有其他亮点吗?结合专利的附图可以看一下:
图一表明了I-1具有超高的potency:一小时DC50便已达到了169 pM,24小时的DC50甚至达到了2 pM!恐怖如斯。选择性方面,对STAT家族其他蛋白具有非常高的选择性。
表征评价上,TRAC与CD23两个体系评价上对IL-4,IL-13的抑制活性也达到了皮摩尔级别。
甚至在与度普利尤单抗的比较中,其对IL-4、IL-13的抑制活性也略胜一筹。
如此惊人的数据,说明I-1便是KT-621吗?恐怕并非如此。
从Kymera此前披露的KT-621的临床前数据看,显然与专利中的数据有出入。但也大差不差。
那么KT-621到底长啥样呢?这里我就不仔细猜了。但从专利中1500多个实施例中也不难看出,尽管Kymera做了一系列的结构多样性,比如在linker连接位点,linker的类型,E3的选择,CRBN配体多样性等方面, warhead却几乎没有变化 。那么,分析一下SAR,很容易便可以确定KT-621的大致结构范围。
与此同时,专利中出现的克级手性拆分,似乎也能证明一点问题。当然数据是否真实就不保证了。
最后说几几句,这就是完全FIC的底气,临床先推,专利可以晚申请。我一期临床都快做完了,专利才公开。Fastfollower们,现在肯定在绞尽脑汁做专利突破。等follower们终于搞定PCC了,准备IND了,Kymera三期注册性临床都已经启动了【 Kymera财报发布股价重挫14.5%:业绩隐忧与市场焦虑何解? 】。
这就是遥遥领先的勇气!
现在最忙的肯定是国内的众多follower的IPR们,他们肯定在想着如何破专利,然后用AI编出一个优先权赶紧递交,到时候又是一个豪森WRN的故事【 豪森的FastFollow巅峰之作:国内首个WRN专利,仅晚原研4天! 】。
那么,一年半以后见分晓吧!看看谁会是No.1。
最后还是那句话:



声明:发表/转载本文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据此内容作出的任何判断,后果自负。 若有侵权,告知必删!



长按关注本公众号


粉丝群 / 投稿 / 授权 / 广告
请联系公众号助手
觉得本文好看,请点这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