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自:阿里云设计中心(ID:acd_design)
2024年8月15日-18日,第15届国际体验设计大会在北京圆满落幕。大会以“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为主题,分析人们亲历的创新与变革,探讨超出人类想象的未来。
阿里云设计中心负责人王路平出席大会,并发表了主旨演讲
《AI 是一道光,我们选择看见》。
王路平创立了阿里云设计中心(ACD),是中国最早专注于云计算设计的团队之一,负责设计和创新近百款阿里云产品的用户体验、数字产品以及智能设计。
在2016年,王路平在国内率先系统地提出了“计算设计”理念,这一理念不仅是技术上的创新,更是推动了技术、艺术与商业三者的深度融合。
①
在大会演讲中,王路平先生分享了阿里云设计中心近两年来在AIGC设计方面的实践成果,展示阿里云AI设计能力的系统性革新。在演讲中,也同时阐释了阿里云如何推动AIGC设计教育的普及,促进千行百业的AI创新。
在先前计算设计的概念中,率先提出了将计算工具和方法融入设计过程的创新实践。随着近年来以AI为代表的技术的飞速发展,设计和技术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演进并变得愈发紧密。
如今,我们站在2024年的新起点上,设计和技术的结合已经进化为"科技×设计"的全新模式。设计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将以设计为科技赋能,推动科技以更人性化、更具创意的方式服务于社会和人类生活。
以AIGC为例,这两年AIGC正在以我们想象不到的速度,在各个维度上影响着我们工作与创作的方方面面。模型在AI图像生成领域中扮演着核心作用。近两年,开源社区的创作者们在各大平台贡献了海量的AI图像生成模型。在全球各大开源AI社区中,也涌现了众多拥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AIGC开源贡献者。
在AIGC领域,阿里云设计中心也力争走在行业探索前列。从去年开始,我们陆续提出了AIGC设计新范式并建设发布了一站式AIGC设计平台PAI-Artlab 。
通过构建专业模型资产,运用生成式工具,我们构建出了一套全新的人智协作设计模式。以云产品控制台的3D icon为例,我们基于过往数字资产所构建的模型,可以帮助我们高效创作符合不同业务语境的海量图标,大大提升了设计师的创造力与工作效率。
在设计新范式下,创作者的工作模式在未来也会发生重要的变化。在设计工作流程中,创意+制作的过程将会深度融入AI能力,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创意可能性。
除了构建设计新范式,阿里云智能设计部也联合阿里云人工智能平台PAI共同打造了一站式AIGC设计平台。平台集成了数据集管理与打标、模型训练、AI绘图的完整AI设计工作流等能力,为设计师、教育、以及各个行业赋能AIGC工具能力。
在过去一年间,以PAI-Artlab一站式AIGC设计平台为基座,教育部联合阿里云开展了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我们同六家国内一流设计院校一起,探索AIGC在各个设计领域的可能性。
我们与北京服装学院依托服装学交叉学科建设项目课程,基于Artlab平台实现了AIGC技术驱动下的传统服饰生成与设计语言构建,建立传统服饰设计元素与设计生成逻辑的映射关系。
北京服装学院×阿里云 协同育人项目
与浙江大学的合作则聚焦文化遗产数字化设计,以AIGC赓续中国传统绘画文脉,教学基于机器学习PAI平台的AIGC生成方法,探索交互设计领域设计新思路和新方法。
浙江大学×阿里云 协同育人项目
在六所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合作高校外,这一年来我们与国内23所高校在AIGC融合设计教育领域达成了合作,联合培训了10000余名学生。在深入设计教育领域的同时,我们也以AI能力积极赋能各个行业以及公益领域。
在PAI-Artlab平台中,我们与各行业的专业创作者合作上架了二十余个行业开源模型,未来也会持续上架更多更专业的行业模型。
在社会责任层面,阿里云设计中心依托AIGC的设计创新能力,为公益项目开辟了新的视野。以乡村振兴项目为例,我们运用AIGC一站式设计平台,对乡村本土品牌进行了深入的品牌重塑,这不仅提升了品牌形象,也用设计创新助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转型。
在演讲的最后,王路平先生也提出了构建AIGC行业标准的目标和愿景,未来阿里云设计中心也会从基础标准出发,构建AIGC领域包含通用层面以及各个行业层面的标准。
我们的未来愿景也是继续与教育界、产业界的专家以及广大创意工作者一起,共同推动AIGC领域的蓬勃发展,共建设计新生态。
探索未来教育新纪元,与
全球用户体验研究专家
卡雷尔·弗雷登堡
携手,一同踏入《人工智能与人类共生:设计和计算思维的方法》线上课程。
本课程将引领您深入理解AI与人类社会的深度融合,通过设计教育与计算思维的巧妙结合,揭示未来的无限可能。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RAEad9VVsPdMkvTcNfea8A
版权声明:“IXDC”所推送的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本公众号对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参考。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内容或作品等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给出内容所在的网址并提供相关证明资料,我们会核查后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公众号不承担任何责任,并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联系微信:1880208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