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基于全球投入产出价格效应模型,通过情景模拟分析中美加征关税的价格效应和福利效应。研究发现现行关税体系对中国行业价格影响大于美国,加征关税后美国价格水平提高幅度大于中国,美国居民福利损失总体大于中国。文章提醒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广泛,合作是双方贸易政策唯一纳什均衡解。
研究发现总体上现行关税体系对中国行业的价格影响大于美国,加征关税后,美国的价格水平提高幅度大于中国,且美国居民的福利损失总体上大于中国。
文章强调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广泛,可能波及第三方国家,并指出合作是双方贸易政策唯一的纳什均衡解。
文章提醒不要过度紧张中美贸易摩擦,正视自身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从低端向高端发展是最终出路。
本文作者倪红福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龚六堂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湘杰就职于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文章通过构建全球投入产出价格效应模型,并利用2014年全球投入产出表(WIOT) 和分行业关税率数据进行测算和加征关税的情景模拟分析。研究发现,总体上,现行关税体系对中国行业的价格影响大于美国。但中美加征关税,将使得美国的价格水平提高幅度大于中国,进而美国居民的福利损失总体上大于中国。
中美贸易摩擦日益增多,近期甚至以“中美贸易战”称之。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301调查结果,拟对原产地为中国的1333种HS8位码的进口产品加征25%的关税。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宣布拟对原产地为美国的大豆、汽车、化工品等14类106项商品加征25%的关税。然而,在对具体产品加征关税或者实施反倾销措施时,不得不关注这些措施对其他行业的波及效应,甚至对第三方国家的影响。当今世界,全球价值链深入发展,中间产品贸易占全球贸易量近2/3。这样,如果对进口的中间产品征税,那么将产生复杂的经济效应。进口中间产品价格上升,虽然保护了进口竞争上游产业,却使以该产品为中间投入的下游产业受到损害,这些下游部门的成本上升,进而价格提高,又会进一步被传递到下游的部门,以至于使整个价格系统发生变化。与之对应,资金、劳动力将跨部门流动,重新组合,使得各部门的劳动力需求量、工资收入水平都发生变化。这时,保护措施的效应取决于被保护产业与其他产业间利益得失、消费者福利变化和政府税收等多方面的均衡。因此,分析关税对上下游行业的价格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投入产出价格模型是研究成本推动型的价格效应的有力工具,而随着全球价值链的深入发展,对一国征收关税,不但直接影响进口国和出口国,而且还会影响到第三方国家。因此,讨论征收关税对行业的关联和波及效应,应该利用全球投入产出模型框架。此外,贸易成本是一个大问题,尤其是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来思考。一方面,贸易成本下降促使了全球价值链的形成和深化。另一方面,随着全球价值链的深入发展,全球生产网络体系也放大了贸易成本。上游行业的高关税会影响国内下游生产商的竞争力,在贸易政策上,当为了保护国内生产商,征收高关税时,作为副产品,这也增加了中间投入品的关税成本,可能损害下游国内生产商。因此测算产品价格中隐含的关税成本 (即累积关税成本) 具有重要意义。
从成本推动型价格模型来看,累积关税成本与投入产出模型中的价格效应具有一致性。因此,作者将单国 (区域、地区) 的投入产出价格模型扩展到引入关税的国际投入产出价格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全球投入产出表、关税率数据实证分析了关税的价格效应,并应用情景模拟分析方法探究中美加征关税的价格效应以及相关的福利效应。
文章中作者设计了三种情景:(1) 美国从中国进口这1333种产品的税率增加25%,同时中国从美国进口106种产品的关税率增加25%;(2)仅美国按301调查加征关税情景;(3)仅中国加征106种产品关税,以分析中美加征关税的价格效应和福利效应。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这次中美贸易摩擦加征关税前,中国对从美国进口的产品征收的关税率大致为3.83%,远大于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征收的关税率 (0.978%) 。
若加征关税后,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关税率从加征关税前的0.978%提高到加征关税后的3.03%,提高了2.05个百分点。而中国对从美国进口的产品关税率从加征关税前的3.83%提高到加征关税后的4.15%,提高了0.32个百分点。加征关税后中美之间的关税率差距进一步缩小。
第二,总体上,现行关税体系对中国行业的价格影响大于美国。
比如,作物和畜牧生产、狩猎和相关活动 (C01) ,现行关税体系使得美国的作物和畜牧生产、狩猎和相关活动 (C01) 行业价格上升了0.1212%,而使得中国相应行业价格上升了0.2064%,换句话说,中国的作物和畜牧生产、狩猎和相关活动 (C01) 行业关税累积成本是美国相应行业的近2倍。
第三,从行业横向比较来看,制造业细分行业的价格效应远大于农业和服务业的细分行业。
比如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较深的中国计算机、电子产品和光学产品的制造业的关税累积成本达到1.0382%,是中国所有行业中受到关税影响最大的行业。
第四,从模型模拟结果来看,这次中美贸易摩擦加征关税后,将使美国的价格水平提高幅度大于中国,进而对美国的福利影响较大。
中国价格水平平均提高0.4%,美国价格水平平均提高7.69%。
第五,这次中美贸易摩擦加征关税后,美国汽车、挂车和半挂车的制造业 (C20) ,未另分类的机械和设备的制造业 (C19) ,其他运输设备的制造业 (C21),计算机、电子产品和光学产品的制造业 (C17) ,电力设备的制造业 (C18) 等行业的价格升幅最大。
加征关税后, 中国的行业价格升幅较大的为:化学品及化学制品的制造业 (C11),橡胶和塑料制品的制造业 (C13),汽车、挂车和半挂车的制造业 (C20),纸和纸制品的制造业 (C08) 。
第六,这次贸易摩擦加征关税后,美国居民的福利损失总体上大于中国。
中美同时加征关税,使得美国的福利损失额外增加47.92亿美元,使中国福利损失额外增加1.79亿美元。
基于以上结论,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在当今全球生产网络体系中, 全球经济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贸易格局。
中美关系犬牙交错,双方贸易互补性、互惠性强。如果真正发动全面的贸易战,不仅会伤害到中国的企业,也会殃及欧美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进而扩散至链条上的其他国家,所谓“合则双美,离则两伤”,合作才是双方贸易政策唯一的纳什均衡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