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来,面对监管强光,个别资本运作方放弃直接操盘,转而通过搞定控股股东,间接对上市公司施加影响,其中不少控制权变更隐瞒不报,或签订不为人知的抽屉协议,导致外部股东无从知晓,损害了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这一情况已引起监管层的重视。据记者观察,上交所一线监管在保持对上市公司监管力度的同时,逐步向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延伸,通过问询函,刨出背后真相,问出来龙去脉,有效打击了实控人违法违规行为。
据统计,上交所2017年发出的监管问询函中,有30余份涉及实际控制人和大股东控制权转让披露存疑、通过非法手段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等不当行为,涉及*ST海润、ST信通、ST保千里等十余家高风险公司。2017年,上交所对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违规实施纪律处罚达17单,合计处理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22人次。
亿晶光电的控制权转让迷雾,便是在监管层频频发问之下得到厘清。实际控制人荀建华在披露股权转让时,仅公布一揽子协议中的首期事项,对后续更为重要的控制权变更事宜闭口不谈。直至上交所连续三次向公司下发问询函,才在4个月后和盘托出“明质押实转让”、“虚假信息披露”等违规行为,上市公司更是“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与亿晶光电相比,孟广宝控制下的*ST海润披着“无实控人”的外衣,却成为幕后老板的“藏污桶”。江苏证监局2017年9月下发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显示,自2016年4月入主*ST海润后,孟广宝及其团队接掌公司实际控制权,并直接控制公司与实质上有关联的多家公司发生大额股权转让交易、购销业务和资金往来,导致公司2016年度内控报告被出具否定意见。而在信息披露方面,公司一直以孟广宝等持股比例低为由,称公司暂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此类交易已经引起监管层警惕,在一线监管问询中,监管层已密切关注大股东转让部分股权、投票权委托或股票质押等多次操作之间,是否构成一揽子交易,是否导致控制权实质性变更。
“刨根问底依然是2018年一线监管的重中之重,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监管力度,以穿透式监管、实质性监管让市场看到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真实面目,严格规范实际控制人行为,封堵题材炒作、忽悠式重组、隐匿式易主等‘邪路’。”上交所公司监管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不仅如此,在包括证券法修订、行政监管等在内的一系列监管升级中,对上市公司大股东、实际控制人的监管也被置于更为重要的位置,与一线监管共同构成2018年A股市场的监管“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