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最陶瓷
邂逅陶瓷工艺之美,遇见隐藏在陶艺创作背后的匠人之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最陶瓷

闲坐焚香,静气明神

最陶瓷  · 公众号  ·  · 2017-11-21 22:56

正文



  

案头菖蒲,清凉,安稳,桂花茶,娴静,暖香,半张稿纸,悠然无字。小坐,隐静,窗口月色清逸来访。忽然觉得,这时就差一炉小篆香,就能过一回古人的生活,也正合适于袅袅细烟里,静气,静言,静念一段往事。是的,一定要的是小篆香。





焚香,试茶,候月,临帖,这都是古人雅事。举手间,眉目淡定,心下晏然。缓缓如敬神灵,拈一香,品一茶,赏一月,摹一字,心神仿佛通透,岁月风霜清澈开来。

因现在很少有人能享受到古人真正焚香的乐趣,所以对焚香之境,只有无限美好又惆怅的向往。而在古人所焚之香中,最喜欢的是小篆香。




小篆香,三个字,一念生香,生暖,再念,三个字便有了烟的蕴藉,典雅。小篆笔画萦回,如痴缠的心事。窗前篆香宁静生烟,缺月在枝间梢头游走,这样的时刻,仿佛一生心事,都燃在香里,萦绕旋回,曲曲折折,诉不尽,诉不清。



秦观笔下愁怨的女子,被一句“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便把心事写得婉转缠绵;陆游对世象百感交集时,“高枕闲看古篆香”,在袅袅烟气中,才有“世间万事本茫茫”的感慨;若是无事时,便可以如黄庚《寒夜即事》里所言“读书窗下篝灯坐,一卷离骚一篆香”,凝思,静想,都是美意。




曾在本子上记了一段话:文人雅致,须心平怡和,方体现快爽,悲亦出诗,道也非虚。不是为做文人而自勉,更多是内心的素愿,求一方心平世界,得一处怡和心境,觉得这样的人生,才不虚此行。


所以常有静坐的时间,只是简单的小坐,却感觉眼前云气淋漓,心底静香婆娑。突然想起以前和朋友去看古玩时淘的一本书,扉页上有人写着一句话:心是一炉香。当时并不以为然,此时念及,会心一笑。

心是一炉香,一定也是一炉小篆香吧。一生,凄冷,困顿,泥泞,委屈,挣扎,不停歇,直到最后才能曲折生韵,走到谦恭,圆合,安详。



 
更多的时候,品味小篆香,是心字一段香。它是女子温婉的细语,是晨起描眉一画画,是写在帛上的一首小令,是素手煮的茶,是清水养的花枝,是低低唤的名,是针穿出的花好线引出的月圆,是素朴日子仍能禀持的安静。



低低朗朗小眉弯,萦萦回回小篆香。一生能看花,听雨,赏月,饮茶;能坐小窗下,行到小篱旁;一生敛静,染香,低眉清欢。



香事二字,魏晋以降,最为奢侈,香之用多为庙堂权贵焚熏涂享。《世说新语·汰侈》记载“石崇斗富”时,描写过他家的厕所,“常有十余婢侍列,皆丽服藻饰,置甲煎粉沉香汁之属,无不毕备”。




至于民间用香,多聚集于茶馆,茶馆里除了要茶博士,还会有香婆,茶香两脉至此交融叠汇。


女子弄香,多见文人词中起意:“东风歇,香尘满院花如雪。花如雪,看看又是,黄昏时节。无言独自添香鸭,相思情绪无人说。无人说,照人只有,西楼斜月。”平白多了几分闺怨,香若有灵性也不会甘愿。





诸般雅事中,闲打篆香,最可静气明神。此焚香之法,因需亲手慢弄,而正宜调心。宋人洪芻《香谱·香篆》中记:(香篆)镂木以为之,以范香尘为篆文。它是古代文人乐于玩赏的焚香形式。





先将不同香材研磨成粉,然后添于印模之中,填满、刮平,然须松紧得宜。取出印模后,香粉以篆文形式堆置于香灰之上,古意盎然。一步步不急不促,一念念若烟若云,真可万虑皆静也!










来自:本上创意   ID:bensuc 




往期内容回顾 -



内容或品牌合作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主编微信 zui-taoci


更多陶瓷内容,点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