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文经济课堂
欢迎关注我们,一起学习经济学,用经济学的眼光看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要资讯  ·  周度研究精汇 | 洞见趋势 周周更新 ·  19 小时前  
汇易咨询  ·  JCI:弱厄尔尼诺与强拉尼娜,美国中西部降水 ... ·  22 小时前  
要资讯  ·  郑商所期货品种之瓶片(下)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人文经济课堂

朱海就新著《真正的市场》出版

人文经济课堂  · 公众号  ·  · 2021-05-29 23:00

正文

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朱海就


近日,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了朱海就教授的《真正的市场:行动与规则的视角》一书。这是该书作者继 2009 年出版《市场的本质》一书之后,时隔十二年,在同一出版社再次推出的重磅作品。

《真正的市场》一书包含四篇,共十七章,另外还有两个序言、一个前言,一个结束语和一个后记,共 475 页,三十多万字。


本书由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张维迎教授,与战略管理领域的重要学者、也是著名的奥派经济学家哥本哈根商学院尼古拉·福斯教授分别作序。另外,中国社科院张曙光教授、台湾清华大学黄春兴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毛寿龙教授与中国社科院冯兴元研究员等四位大家也为本书写了推荐语。

本书是对“真正的市场”的呼唤。对市场的理解非常重要,它关切一个民族乃至人类的命运。拥有真正的市场,才拥有光明灿烂的未来。认识了真正的市场,就有可能认识个体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本书试图回答的问题正是真正的市场是什么,如何才能拥有真正的市场。如果我们享受了市场带来的好处,但并未理解市场是什么,那么我们目前所享受的好处也会失去。市场经济并不会自然而然的存在的,它会面临各种错误思潮的威胁。本书正是一部对抗各种错误思潮,捍卫市场经济的作品。

本书最为主要的原创性贡献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首次提出“真正的市场”概念 ,并阐明“真正的市场”的含义。“真正的市场”既是现实中我们要实现的目标,也是方法论上的理论建构。“真正的市场”这一概念不同于科斯等新制度经济学家强调的“真实的市场”。前者关于行动是否符合一般性规则,对应的是“虚假的市场”,即行动背离了一般性规则;而“真实的市场”涉及交易费用问题,是一个与均衡相关的概念,对应的是“虚拟的市场”,即没有交易费用的世界。真正的市场提醒人们关注一般性规则问题,这一规则具有先验性,需要人们去认识,因此是一个认识论层面的问题;而真实的市场提醒人们关注有交易费用的世界,更多的是一个经验层面的问题。

二是首次提出“行动与规则”的视角这一认识世界的方法 。个体从“行动 - 规则”的角度认识世界,是实现“真正的市场”的手段。作者认为,个体认识世界的方法很重要,如个体从整体的、经验性角度去认识世界,那么“真正的市场”将是不可能的。“行动与规则”也是一个强大的分析工具,可以用于检验个体、组织乃至一个国家的行为,即根据他的行动多大程度上符合一般性规则的要求,来判断他的行动是不是文明的。“行动与规则”的视角结合了米塞斯的“行动”与哈耶克的“规则”,是方法论个体主义的运用。“行动与规则”是认识世界的方法,也是有力的分析工具,它强调从个体的行动与规则的角度认识世界,而不是从行动的结果(内容)或运用某些整体性概念来分析世界。例如,根据“行动与规则”这一分析工具,把“产业”作为分析单位是不成立的,同样的,“有为政府”或“有效市场”这样的概念也是与之相悖的。“行动与规则”的视角也是方法论个体主义的推进:它把视角从旁观者(如经济学家)切换到当事人,说明当事人应该如何认识世界。用哈耶克的话说,这是在“在主观主义的方向上前进了一步”。

除了上述两个重要方面之外,本书的原创性贡献还包括:

——首次提出“行动视角的产权观”。本书把产权概念放到行动学概念下理解,并用这一概念来重新解释“地方政府竞争”,澄清张五常教授有关这一问题的混乱思想。

——首次提出“协调视角的无政资”概念,发展了罗斯巴德的无政府资本主义思想。

——首次提出“制度生成”与“习得的理性”概念,并对中国的改革过程做出解读,说明中国的改革符合哈耶克自发秩序的思想。

——首次厘清数据、信息与知识这三个概念的关系,说明大数据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经济可行。

——首次把主观主义思想运用于外部性问题的分析,说明外部性不意味着市场失灵。

……

引入“行动与规则”的视角,也是对斯密与哈耶克的思想的补充与发展。他们两位是市场经济理论的先驱,对人类认识市场经济起了很大的作用。斯密认为在道德情操的基础上,凭借人的自然的本性(自利)会产生“看不见的手”,因此他把市场经济视为一种自生自发的秩序,但作者认为,需要与生俱来的道德情是不够的,个体还需要有认识世界的可靠方法,才能出现“看不见的手”,也就是真正的市场。众所周知,哈耶克反对理性的狂妄,认为计划经济是理性的狂妄或致命的自负,不过,理性的狂妄固然是一种危险,但更危险的恐怕还是“理性的谬误”。如个体认识世界的方法错了,那么即便他如何的不狂妄,如何谦卑谨慎,都于事无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