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父母志
这里是家庭教育与自我提升的补给站,美好家庭的打造地,爸爸妈妈学习、思考、放松的后花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海证券报  ·  强势翻红 ·  12 小时前  
上海证券报  ·  腾讯游戏宣布:全面升级 ·  昨天  
李楠或kkk  ·  考虑到 elon musk 发布了 ... ·  2 天前  
烂板套利  ·  人形机器人,具有唯一性的7家公司 ·  2 天前  
烂板套利  ·  人形机器人,具有唯一性的7家公司 ·  2 天前  
证券时报  ·  售价217.7万元!飞行汽车起飞!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父母志

孩子上高中后,为什么家长会上大多数是爸爸?看了评论区里1万多条评论后,我发现……

父母志  · 公众号  ·  · 2024-08-07 07:00

正文

作者 | 主创团·牧青野
来源 | 新东方家庭教育(ID: xdfjtjy)

网上看到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有人问,为什么高中的家长会上,看到的几乎都是爸爸,妈妈们的身影却很少?


网友们在评论区留下了很多“神回复”:


“妈妈们已经气‘死’了,爸爸们抗压能力比较强。”


“青春期的孩子管不动了,爸爸就是去凑数的。”


“主要是爸爸脸皮厚,有冠名权的有义务对产品质量负责。”

“因为妈妈们揍不过这个年龄的孩子了,换爸爸上。”



有人曾开玩笑说,能从孩子青春期顺利“活”出来的父母,都是朗朗乾坤真的勇士。


青春期是孩子成长阶段的必经之路,这一阶段固然“风雨交加”,却并非真的是洪水猛兽。


《与青春期和解》中写道: “良好的亲子关系不取决于家庭处于哪个生命周期。”


亲子关系,在孩子进入青春期时并不会绝对变差,只是会有所改变。


你如何应对这种变化,孩子的青春期就会以怎样的方式度过。

青春期遇见中年期

有网友曾分享过自己偶然录的一段母女街头对话:


妈妈走在前面,穿着中学校服的女儿紧追在妈妈身后:“我考得好了,你说是因为卷子简单;我考得差了,你又说我水平不行。那你不如直接说我脑子不行。”


听她说完,母亲语气肯定地指责了一句:“你本身就很差!”说完这句,头也不回地走了。


身后的女儿带着哭腔绝望控诉:“我在你脑子里就没好过!”


作为旁观者,很明显能听出,女孩并非真的在控诉母亲,她能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更多是在用委屈的抱怨,来求得母亲的一句鼓励和肯定。


遗憾的是,这位母亲只专注在自己的负面观念和情绪中,漠视着女儿绝望的求助。



视频的评论区也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提出,这位母亲只不过是把自己的无能强加在了孩子的身上,她不愿因接受自己的平庸,就通过打压孩子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无能怒火。


心理学家劳伦斯·斯坦伯格曾说过:


“青春期的时间通常和父母进入中年期的时间重合。中年父母的很多复杂情绪,都是为了回应青少年的独立成长,或者至少是由于父母自己与中年危机的对抗而加剧的。”


他认为,当父母在经历“中年危机”时,会有纠结于中年问题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怀疑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虽然大多数父母会尽力处理好自己的中年问题,不把自己的问题和青春期孩子牵扯在一起。


但是,也会有一些父母,他们无法处理好各种突然接踵而至的中年问题,反而在挣扎求生的过程中,内心深处对青春期的孩子产生莫名的“嫉妒”、后悔、怨恨等复杂情绪。


他们会感觉到自己正在被曾经依恋的孩子抛弃,会感受到自己在已经有独立自主意识的青春期孩子面前的无能为力。


来源:《小欢喜》

既对新的亲子相处产生了无力感,又对孩子的突然改变产生了失控感,再有对自己身处中年的危机感。


这些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在遇到一些负面情绪的开关被触发时,就会以“扫兴的父母”“打压式的父母”“控制欲的父母”等各种形式呈现。


不是青春期难熬,只是孩子的青春期,正好遇上了父母的中年期。


父母和孩子都位于各自人生新阶段的路口,如果不能用理解、学习的态度平稳应对这一特殊阶段的变化,就很难完成各自的成长蜕变。

化对抗为接纳

有位教育博主曾写过自己和青春期儿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儿子刚读高中那会儿,突然就像变了个人一样。除了吃饭和要零花钱,和她之间几乎零交流。


一回家就锁上卧室门,什么也不和她说,一问还嫌烦,问得多了,甚至会和她吵起来。


那段时间,她每天都过得特别痛苦,她想不通原本听话乖巧的儿子,怎么突然就不需要她,还视她如洪水猛兽了。


有时候翻到儿子小时候的视频,看着视频中粘着她、说“最爱妈妈”的儿子,再看看儿子现在紧闭的房门,就更觉得心酸。


她接受不了这种落差。但是,她一次次的主动沟通和示好后,不但没有改善母子俩的关系,反而让儿子指责妈妈在控制他。


后来,有段时间她因为工作比较忙,注意力重点不再完全放在儿子身上。


当她不再紧抓着儿子今天哪句话、哪个表情、哪一瞬间情绪又不对了,不再把儿子的每一个细节都放大成青春期问题。


反而因为自己工作忙,开始同理体谅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天黑透才能睡觉的儿子时,发现俩人之间的相处融洽了很多。


当她站在儿子的角度,尝试理解他上了高中后突然面对的繁重的学业压力,包容他偶尔烦躁易怒的情绪,允许他想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


她渐渐发现,青春期并非让儿子变得一无是处,相反,他变得比以前更独立了,更有主见了,也更有男子汉的担当和责任感了。


她向后退了一步,换了一种心态, 把面对儿子青春期变化时的对抗情绪,转变为接纳和允许。


感受到妈妈的改变后,儿子也不再和以前一样,时时像刺猬一样拒绝母亲的靠近,反而会偶尔露出自己“柔软的肚皮”,和妈妈聊一聊自己遇到的困惑,面对的困境。


来源:《小欢喜》

当然,很多之前烦恼的青春期问题不再是什么过不去的难关。


《一念之转》中写道:


“我们的痛苦,大多来自无法接受的事实以及对他人的要求与批判。当只做我能做的、该做的,无形之中产生的正面影响,会使身旁的人、事、物都发生改变。”


还有句话说:“痛苦,是一种选择。”


与其恐惧、焦虑,不如换一种心态,欣赏孩子在新阶段的成长。


换一个角度,把青春期当成亲子相处阶段的迭代,你就会发现,那些愤怒、痛苦、无助全都消失不见了。


养育青春期的孩子,对父母来说,是一次很大的挑战,但挑战不意味着灾难。


把孩子的青春期当成一次灾难,才会真的把孩子的青春期变成一场彻底的灾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