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
12
月
4
日,股市在波澜不惊中度过了平静的一天。
在这“平静”的背后,两件大事正在酝酿,将在
2018
年改变中国资本市场的格局,并改变中国顶级城市竞争的格局。
大事一:据香港媒体报道,中国内地、香港两地证监会明年一季度决定“
H
股全流通”政策。如果成行,估计将有超过
9500
亿元市值的股份进入香港市场。
大事二:同样在今天,“证券时报网”报道说:先有全国股转系统公司监事长邓映翎透露新三板改革动向,后有各市场参与主体对集合竞价转让和盘后大宗交易业务进行测试,一系列动向都在预示着新三板的改革已经为时不远了。
这两件大事预示着中国“印股票的时代”全面来临,中国资本市场将开启
“香港、上海、深圳、北京”四城同台唱戏的时代(台北股市正在被边缘化)。
我此前在专栏里讲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先后经过了“制造业
+
出口”和“城镇化
+
房地产
+
大基建”(“印钞票的时代”)两个发展阶段,或者说两种发展模式。
未来必将走向“印股票的时代”,这个新时代的特征是“实体经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IPO注册制”。
中国将逐步告别“土地财政”,告别“城镇化
+
房地产
+
大基建”的发展模式;同时,通过政府审批制度改革、反腐败、司法制度改革、深化对外开放等,
迎接通过“直接融资”为实体经济“加杠杆”的时代。
在这个新时代,将有大量中小创企业挂牌、上市,最终实现资产证券化。这将激发民间创业和股权投资的热情,最终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一言以蔽之——股市、债市即将大扩容。
未来的中国,将有5个层次的资本市场:
主板(一板市场):深沪港交易所;
中小板、创业板(二板市场):深港交易所;
新三板(三板市场):北京“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
四板市场:各地股权交易中心;
五板市场:众筹等。
股市大扩容,就需要大资金接盘,需要有足够的市场承接力。
目前深沪股市
IPO
注册制改革遇阻,而且估计这个改革落地将晚于“房地产税”。在这种情况下,未来几年的新股就需要更多市场来分担。
在主板、创业板这个层次,国家显然希望香港股市发挥更大作用。所谓
H
股全流通,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出现的。
首先解释一下,“
H
股全流通”的问题是怎样出现的。比如你是一家内地企业的老板,你的公司在搞股份制的时候,肯定是以人民币计价的,那时候你还没有考虑到上市问题。等到公司做大,想上市了,这时候出现了一道选择题:去深沪股市,还是到海外。
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深沪股市上市门槛更高,估值也高。海外股市,比如香港上市门槛低,但估值也低一些。于是,有很多公司选择了香港上市,其
IPO
的时候只能以港币计价发行股票。
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很尴尬的问题:
IPO
的股票是港币计价,能在香港流通;之前的“法人股”是人民币计价,无法到香港流通。
而且,当时官方也不鼓励
H
股的“法人股”变更为港币计价,到香港流通。因为这可能带来资本外逃。
于是就出现了一个问题:
H
股的“法人股”想上市流通,只能发行
A
股,然后在解禁期结束后实现流通。如果没有发行
A
股,
H
股公司的原始大股东很难变现。
这个问题的存在,让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的积极性不高,即便上市了也千方百计想转回深沪股市上市。
逐步让
H
股公司全流通,肯定是未来的方向。其意义不在于解放存量的
9500
亿市值,而是激发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的积极性,分流深沪股市的扩容压力。
在这个改革中,最大的受益者是
H
股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们,其次是港交所和香港(获得了做大金融业的机会),第三是内地股民(减轻了深沪股市扩容压力)。
目前
内地企业总市值占港股的
66%
,成交额占港股的
78.1%
,
而且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从市值和成交量占比看,港股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港
A
股”。而且随着深沪两市“港股通”的开通,内地股民已经可以方便地买到相当一批港股股票了。
由于深沪股市
IPO
注册制改革遇阻,香港股市在中国进入“印股票时代”的背景下,显然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这个机遇,当然也是香港的重大机遇。
此外,“新三板”改革也即将落地。
这个市场目前有
11000
多家挂牌企业,但日成交量只有6到
10
亿元左右,可谓“僵尸市场”。“新三板”是柜台交易市场,是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有意激活这个市场。
根据媒体披露的信息,未来新三板可能在“创新层”引入“集合竞价”等类似深沪交易所的交易机制,并可能适当降低投资者的门槛。这意味着,这个市场的活跃度将大幅提升,挂牌吸引力将再度上升。
已经有人放话,“新三板”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本市场。当然,这需要很长的时间。
总之,在“股市大扩容时代”,深沪两个交易所不够用了。
“新三板”要发挥作用,港股也要发挥作用。这样,中国资本市场将进入“四强并列”的局面。
下面是港、沪、深、京四家市场的挂牌上市公司、总市值、日成交量的情况对比(港、沪、深交易所的成交量,为今天数据):
项目
|
香港
|
上海
|
深圳
|
北京
|
企业数量(家)
|
2082
|
1389
|
2076
|
11632
|
总市值(万亿)
|
27.41
|
33.03
|
23.57
|
--
|
日成交量(亿)
|
923
|
1850
|
2223
|
6-10
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