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刘晓博
告诉你关于财富的秘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反垄断前沿  ·  节后机票低至一折,机票售价不得低于200元? ... ·  16 小时前  
反垄断前沿  ·  节后机票低至一折,机票售价不得低于200元? ... ·  16 小时前  
滴滴代驾服务订阅平台  ·  限时开启|滴滴代驾司服合作伙伴招募 ·  昨天  
惠济发布  ·  玩转元宵节,郑州交警送上观灯指南→ ·  昨天  
惠济发布  ·  玩转元宵节,郑州交警送上观灯指南→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刘晓博

巨变来临!香港、北京笑了……

刘晓博  · 公众号  ·  · 2017-12-04 16:53

正文


2017 12 4 日,股市在波澜不惊中度过了平静的一天。

在这“平静”的背后,两件大事正在酝酿,将在 2018 年改变中国资本市场的格局,并改变中国顶级城市竞争的格局。

大事一:据香港媒体报道,中国内地、香港两地证监会明年一季度决定“ H 股全流通”政策。如果成行,估计将有超过 9500 亿元市值的股份进入香港市场。

大事二:同样在今天,“证券时报网”报道说:先有全国股转系统公司监事长邓映翎透露新三板改革动向,后有各市场参与主体对集合竞价转让和盘后大宗交易业务进行测试,一系列动向都在预示着新三板的改革已经为时不远了。

这两件大事预示着中国“印股票的时代”全面来临,中国资本市场将开启 “香港、上海、深圳、北京”四城同台唱戏的时代(台北股市正在被边缘化)。

我此前在专栏里讲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先后经过了“制造业 + 出口”和“城镇化 + 房地产 + 大基建”(“印钞票的时代”)两个发展阶段,或者说两种发展模式。

未来必将走向“印股票的时代”,这个新时代的特征是“实体经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IPO注册制”。 中国将逐步告别“土地财政”,告别“城镇化 + 房地产 + 大基建”的发展模式;同时,通过政府审批制度改革、反腐败、司法制度改革、深化对外开放等, 迎接通过“直接融资”为实体经济“加杠杆”的时代。

在这个新时代,将有大量中小创企业挂牌、上市,最终实现资产证券化。这将激发民间创业和股权投资的热情,最终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一言以蔽之——股市、债市即将大扩容。

未来的中国,将有5个层次的资本市场:


主板(一板市场):深沪港交易所;

中小板、创业板(二板市场):深港交易所;

新三板(三板市场):北京“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

四板市场:各地股权交易中心;

五板市场:众筹等。


股市大扩容,就需要大资金接盘,需要有足够的市场承接力。 目前深沪股市 IPO 注册制改革遇阻,而且估计这个改革落地将晚于“房地产税”。在这种情况下,未来几年的新股就需要更多市场来分担。

在主板、创业板这个层次,国家显然希望香港股市发挥更大作用。所谓 H 股全流通,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出现的。

首先解释一下,“ H 股全流通”的问题是怎样出现的。比如你是一家内地企业的老板,你的公司在搞股份制的时候,肯定是以人民币计价的,那时候你还没有考虑到上市问题。等到公司做大,想上市了,这时候出现了一道选择题:去深沪股市,还是到海外。

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深沪股市上市门槛更高,估值也高。海外股市,比如香港上市门槛低,但估值也低一些。于是,有很多公司选择了香港上市,其 IPO 的时候只能以港币计价发行股票。 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很尴尬的问题: IPO 的股票是港币计价,能在香港流通;之前的“法人股”是人民币计价,无法到香港流通。

而且,当时官方也不鼓励 H 股的“法人股”变更为港币计价,到香港流通。因为这可能带来资本外逃。

于是就出现了一个问题: H 股的“法人股”想上市流通,只能发行 A 股,然后在解禁期结束后实现流通。如果没有发行 A 股, H 股公司的原始大股东很难变现。 这个问题的存在,让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的积极性不高,即便上市了也千方百计想转回深沪股市上市。

逐步让 H 股公司全流通,肯定是未来的方向。其意义不在于解放存量的 9500 亿市值,而是激发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的积极性,分流深沪股市的扩容压力。

在这个改革中,最大的受益者是 H 股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们,其次是港交所和香港(获得了做大金融业的机会),第三是内地股民(减轻了深沪股市扩容压力)。

目前 内地企业总市值占港股的 66% ,成交额占港股的 78.1% 而且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从市值和成交量占比看,港股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港 A 股”。而且随着深沪两市“港股通”的开通,内地股民已经可以方便地买到相当一批港股股票了。

由于深沪股市 IPO 注册制改革遇阻,香港股市在中国进入“印股票时代”的背景下,显然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这个机遇,当然也是香港的重大机遇。

此外,“新三板”改革也即将落地。 这个市场目前有 11000 多家挂牌企业,但日成交量只有6到 10 亿元左右,可谓“僵尸市场”。“新三板”是柜台交易市场,是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有意激活这个市场。

根据媒体披露的信息,未来新三板可能在“创新层”引入“集合竞价”等类似深沪交易所的交易机制,并可能适当降低投资者的门槛。这意味着,这个市场的活跃度将大幅提升,挂牌吸引力将再度上升。 已经有人放话,“新三板”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本市场。当然,这需要很长的时间。

总之,在“股市大扩容时代”,深沪两个交易所不够用了。 “新三板”要发挥作用,港股也要发挥作用。这样,中国资本市场将进入“四强并列”的局面。

下面是港、沪、深、京四家市场的挂牌上市公司、总市值、日成交量的情况对比(港、沪、深交易所的成交量,为今天数据):

项目

香港

上海

深圳

北京

企业数量(家)

2082

1389

2076

11632

总市值(万亿)

27.41

33.03

23.57

--

日成交量(亿)

923

1850

2223

6-10 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