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商韬略 · 华商名人堂 毕亚军,获授权转载
当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频频抛出橄榄枝,吸引外资去美国投资,而富士康却与广州政府签订了610亿的投资项目,从事高端显示技术产品研发,年产值将高达920亿人民币。
富士康总裁郭台铭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次从项目谈判到落户广州进行签约不到50天,可以看到中国政府的效率和对高科技的执着。大陆现在推动实体经济,去虚返实,软硬整合,这是一个对的方向。”
郭台铭还表示,
富士康没有走,也不会走,要把最好的技术落户在这里。富士康也在转型升级,富士康会留在中国。
关于富士康的传闻很多,有人说它是血汗工厂,也有人说它为中国创造了很多就业岗位,还有人说它要搬到美国去把特朗普的大腿。
揭开富士康的真面目,传奇总裁郭台铭是如何领导一个神秘的企业走向世界舞台的?
“过去一年,各位股东满意吧?”
“满意!”“满意!”“很满意!”
鸿海集团(富士康母公司)收购日本百年企业夏普之后的首次股东大会上,66岁的郭台铭先生兴致高昂,把会议从上午9点开到下午3点:夏普是人生的另一次创业,鸿海股价不涨到200元(新台币),自己绝不退休。
以鸿海目前80元(新台币)左右股价,1.45万亿
元
(新台币)左右市值计算,这意味着,退休之前,他至少要让鸿海再赚两万亿
元
新台币的市值。这一次,他是站在日本企业的肩上挣钱。
三板斧革新夏普
入主夏普,郭台铭下了大决心,也付出大代价。
为了这场收购,他亲自坐镇,斗智斗勇了4年,不但付出3888亿日元(约224亿元人民币)真金白银,更付出超常精力与耐心,光是双方为了谈判、交易飞来飞去的机票,就可以装满一箱子……
郭台铭一直希望摆脱只做代工的定位,
夏普的品牌和渠道正是他可以突围的大通路,而一个顶级世界工厂与一个曾经辉煌的世界品牌一旦完美结合,也可以产生巨大的协同与互补效应。
多年前,郭台铭就制定了一项决战视觉产业的“眼球计划”,该计划的核心是,整合以手机与电视为主的“视觉”产业资源,占领“眼球经济”的制高地。
要实现这个计划,可不是过家家那么简单。既有电视业务品牌和渠道,又有强大面板生产能力的夏普,则是一张响当当的王牌。
有了这张牌,他就可以把眼球争夺战从工厂一直打到家庭。
虽然夏普历史悠久,但是内部问题也很多,甚至收购中还发生过3000亿日元潜在债务的丑闻,其效率之低下,也曾令急脾气郭台铭大喊:日本企业,太慢了。原来,日本企业是这样的,你还在崇洋媚外吗?
看空这场收购的声音也不少,有人不太相信代工的鸿海,可以在白热化的竞争中做好品牌。然而不到1年,奇迹发生了。
最新财报显示,夏普的营收虽然还在倒退,但因成本大减,公司已开始转亏为盈。
在今年的““双11””期间,夏普显现出王者归来的气势。24小时间内,其电视销售额破6.2亿元人民币,同时还创造了70寸电视单品销售突破万台的奇迹。成就,来自郭台铭推动夏普转型的快、准、狠。
刚一入主,郭台铭就换了夏普的最高长官,把鸿海的成本管控与效率文化植入夏普,让百年老牌不断新生。甚至,郭台铭还要求鸿海事业群的负责人,每人都要认领夏普的一个产品,攻坚克难,集鸿海之全力来做这件事。
郭台铭重振夏普,具体靠这三板斧:
首先是提升产品和品牌竞争力。
郭台铭要求夏普把手上的专利加速转化为技术,技术转化为产品,而且要转化得有效率。
他也要求夏普
对市场再定位,核心是从过去的“高贵很贵”转到“高贵不贵”,
甚至还催促夏普对LOGO进行更新,“重新擦亮夏普的招牌”。
在电视业务不断下滑的沦落岁月,夏普曾为减轻财务负担,不断卖儿卖女求存,先后将北美、欧洲两大市场的电视业务和品牌都卖掉——
最惨的时候,甚至断臂求生,在2015年7月,以2370万美元把自己在美洲的电视业务卖给了海信。对,你没有看错,是卖给了中国企业,这次日本制造可是栽了一个大跟头。
收购夏普之后,郭台铭放出豪言,“夏普要重新接管品牌使用权”。第一步是拿回了欧洲市场的主导权。
其次是优化组织、财务,降低运营成本。
比如,夏普在海外成立了合资公司,但这些公司已步入消极状态,甚至还有内部退休员工回来占便宜。鸿海入主后,“把这些统统砍掉”,精简结构,快速推进着事业重生。
最后是人和机制的变革。
鸿海入主后,给夏普制定了新的评估与考核体系,最大的变化是,
夏普过去以团队为单位做评估,变革之后则落实到个人,
改变过去越来越大锅饭的模式。
钱用在对的地方,人要释放出潜力和创造力。钱,他“先节流,再开源”;人,他科学分工、奖惩分明。其中,尤其重视的是人的问题,因为人对了,事情才会对。
郭台铭常说,
干事业最重要的是有决心,所谓创业精神,核心也是看有没有决心。
刚创业时,他白天跟白班干,晚上跟夜班干,夜班散场还要连轴转,实在撑不住,才把电话簿当枕头,睡不了多久,大清早就又爬起来接着干。你看到的血汗工厂的主人郭台铭原来是个工作狂。
常常工作夜晚两三点,办公室还灯火通明,甚至通宵达旦地运筹帷幄、排兵布阵——
“除非明天太阳不再升起,否则不能不达到目标。”
难怪富士康的各种血汗工厂的传闻会满天飞,压榨劳动力这一条上,总裁郭台铭首先压榨的是自己。
在他的冲锋之下,夏普也好,鸿海也好,自然没人可以自由散漫,做到哪里算哪里。做大眼球经济,是鸿海入主夏普后打得最猛的牌。目前,郭台铭已推出振兴夏普的“天虎计划”。
该计划的核心是通过供应链、品牌形象、市场销售的合力,来振兴夏普电视业务,
并且定下了
2017实现电视销量翻倍到1000万台
的目标。
为此目标,郭台铭已把夏普振兴战从“安内”打到“攘外”的新阶段。最近,鸿海宣布,
从
2017年起,夏普旗下的面板业务将停止向三星、LG、海信等存在竞争关系的友商供应电视面板。
夏普与三星、LG、海信的关系,也因此从合作大于竞争转向竞争大于合作。2017年的电视市场,一场血腥的战争或已在所难免。
想买电视的同学们,可以看一场鹤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好戏。
为1000万台销量努力的郭台铭,对夏普的面板业务也在不断加码,要在广州兴建全球最大的面板生产基地。眼球产业之外,郭台铭还带领夏普加速奔向智能时代,推动鸿海与夏普合作布局智慧家庭、智慧办公、智慧工厂等领域的大生意。
从制造业转到智慧科技
不光是夏普,整个鸿海,也都在大转型。
这些年,鸿海的事业不断成长。2015年,其合并营收已达44830.96亿元新台币(约8872.05亿元人民币),在低迷中依然创了历史新高。
但这些年,却也是郭台铭最有危机感的年代。
因为
目前为止,鸿海的成长依然主要依赖于代工,而越是代工成长到越大,这种成长就越难继续。
郭台铭不想鸿海永远代工,更不想鸿海踏步不前,他要鸿海一直壮大。
危机感越强,动力和动作越大,是郭台铭的个性。
于是他一边启动内部创业,指望激发鸿海百万大军的创新;一边苦战拿下夏普,向终端和品牌进军,向三星开战;一边和马云、马化腾、孙正义交朋友,拥抱互联网、智能化……
除了电视,手机被普遍认为将是鸿海的下一个品牌突围方向。
鸿海已支持夏普重新推出智能手机新产品,重返回日本及大中华市场。
再来看一看郭台铭的最新规划,
鸿海将以“云移物大智网+机器人”为战略主轴,启动转型,以全世界为舞台,继续打造其科技日不落帝国。
甚至,郭台铭还提出,“要用科技改进人类的生活、打造健康生活,提供人们干净的空气、食物和水。”这也被台湾媒体称为他最新的三个大梦。
机器人是郭台铭现在特别重视的业务。
除了致力将富士康旗下的工厂逐步机器人化、智能化,郭台铭更将机器人作为鸿海未来的大生意进行大布局。其实,很多人会担心,大量在生产线上使用机器人,会不会造成产业工人大失业,这个问题留给时间去解答吧。
此外,郭台铭还非常看好医疗健康产业的未来前景。为什么呢?
郭台铭说,“我的孩子从生出来第一天就累计健康大数据。我将来会跟女儿的男朋友说,请你把你的健康大数据拿过来。”这选女婿都用上这一招了,厉害!
物联网也是郭台铭特别看好的领域。
他认为,
到2018年,物联网装置将超越手机成为最大终端设备联网,而所有行业加上物联网,会变出一个超越电脑与手机互联网的新型互联网。这个计划,听起来也格外的高端。
“互联网不过是一个翅膀,你的本行本业才是真正的核心。”
这
是郭台铭的基本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