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募格学术
募格学术提供科研工作者关心的各类学术与生活相关资讯与信息,帮助科研工作者更好的发表英文学术文章,助力于中国学术之崛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募格学术  ·  有高校宣布禁用DeepSeek! ·  昨天  
科研大匠  ·  中国工程院院士,任东南大学校长! ·  2 天前  
PaperWeekly  ·  北京/上海内推 | ... ·  2 天前  
PaperWeekly  ·  ICLR 2025 |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募格学术

一个普通优秀博士:能发3篇SCI,也曾被拒稿3次

募格学术  · 公众号  · 科研  · 2019-05-26 11:00

正文


本文来源:华东师范大学 文:于洋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5年完成硕博连读

3篇第一作者的SCI论文

其中1篇影响因子高达12.353

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奖学金


初见徐鹏巍是在中山北路校区的图书馆,他眯着眼睛跑过来,笑着挠挠头,左脸颊的酒窝格外明显。粉色的连帽卫衣和休闲牛仔裤,这个即将博士毕业的大男孩仍是阳光少年。


2014年,徐鹏巍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用了5年的时间完成了硕博连读,即将到香港大学进行博士后阶段的研究。


“我是2014年7月5日第一次来到实验室,到今年6月底我毕业,算是五年整。”对这个“第一次”,徐鹏巍记得非常清楚。



“科研”这个关键词,贯穿了他五年的学习生涯。在导师周剑教授课题组里,他致力于发展简单酮硝酮参与的不对称催化反应,以发展新的氮杂四取代碳手性中心构建方法,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三篇SCI论文,其中“Diastereo- and enantioselective [3 + 3] cycloaddition ofspirocyclopropyl oxindoles using both aldonitrones and ketonitrones” 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影响因子高达12.353。

我是一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


徐鹏巍刚进入大学时并没有选择化学专业。他的高考录取志愿是浙江工业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由于高考成绩较好,经过校内二次选拔,他进入健行学院(实验班)学习。实验班第一年开设的全部都是基础通识课,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大二可以再次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经过大一一年的学习了解,徐鹏巍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学习工商管理。


“我当时就是想学工科专业,也许可以说是想掌握一门技术,但是经历了学数学分析的痛苦后,大部分工科专业都没有那么有吸引力了,在这个时候我发现我并不排斥化学,而且学的进去,成绩还可以,最后我就选择了化学工程与工艺这个专业”。有了“学一门技术”的目标,徐鹏巍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兴趣所在。



刚进入华东师大时,徐鹏巍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当时看到优秀的师兄毕业时成果丰硕,来到同一个实验室,我希望能追逐师兄们的脚步,因此我给自己定下了‘发两篇一区文章’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实验室成了他最常去的地方。早上8:30到晚上10:30,除了午饭和晚饭时间,他一头扎在实验室里。


硕博连读的前三年,他最大的爱好是打篮球,只要不下雨,每周日他都会和同学一起打球。后来他的球友都相继的毕业,自己实验进程也到了关键的阶段,他也就放弃了这项爱好,几乎一周7天都去实验室,一门心思都扑在自己的科研上。


“不敢说我对自己做的多感兴趣,但是 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做什么,该做什么 ”。

心态好,比较会自我调节解压


和诸多博士生一样,徐鹏巍的科研之路也不一帆风顺。


“做实验的时候,最让人头痛的是接下来的‘未知’。比如我手上有一个课题,当时常规的能想到的条件都已经尝试遍了,但还是没能实现,就是那种想解决问题但是不知道怎么办的感觉。”


这个不停调整的过程令人抓狂,他也想过直接放弃这个课题,可是他每次都会反问自己:“如果我现在把这个课题丢掉,我又去想新的东西,就一定能得到好结果吗?新的课题就不会遇到同样的瓶颈吗?现在的课题都做了这么久,前期工作也都成体系,如果能坚持做下去,一定会有成果的,为什么不坚持一下呢?”


就这样,徐鹏巍一次又一次出色地完成了手中的课题,没有出现过一次半途而废的情况。


2016年,徐鹏巍在大连参加中国化学会年会


徐鹏巍发文章的过程也可谓是“一波三折”。他的文章投稿时被拒了三次,第四次才成功发表。


“文章被拒这个阶段,烦躁总是有的,但是心里要明白,烦躁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总之问题还是要自己去解决的,生活也还是要过下去的。”


徐鹏巍调整后心态,根据评委意见,不停地调整文章框架及内容,终于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最后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学会了从评委的角度思考问题,审视文章,为下一次的投稿做足准备。


最想感谢的人是导师


当提到最想感谢的人时,一直笑嘻嘻的徐鹏巍突然严肃起来,原本靠在沙发上的他身体前倾,特别坚定地说, “导师,当然是导师!”


徐鹏巍的导师周剑教授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和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并于2018年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