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凤凰读书
文字之美,精神之渊。关注当下优秀出版书籍,打捞故纸陈书,推出凤凰网读书会、读药周刊、凤凰好书榜、文学青年周刊、凤凰副刊、一日一书、凤凰诗刊等精品专刊。在繁杂的世俗生活中,留一点时间探寻文字的美感,徜徉于精神的深渊,安静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十点读书  ·  极简生活的12个小方法 ·  3 天前  
龙岩图书馆  ·  我们的节日·春节 |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凤凰读书

林为攀:喝一口鱼汤,拿鱼鳔避孕,可以美上好几天 | 星期天文学

凤凰读书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3-02 07:31

正文

追随他的记忆之捕鱼人

林为攀


离开故乡多年,他一直怀念家乡的食物,尤其是那一条条在阳光下活蹦乱跳的鱼,从木桶里抓起一只,称好重量,付完钱,这尾鳃上穿着几根稻草的鱼就这样被提回家,挣脱的鱼鳞经常会让回家的那条路亮晶晶。现在,已经没有人用稻草串鱼鳃了,都是用一个个红色或白色的塑料袋装点水,再把付完钱的鱼放进去,袋里不多的水经常会让将死之鱼以为还生活在池塘里。父亲从厨房拿出砧板,磨好刀,去掉鱼尾,切去鱼鳍,再刮鱼鳞,用手指把鳃抠出,然后在鱼肚白上切一刀,扯出鱼肠鱼鳔,据说鱼鳔在古代有避孕的功能,经常让在城市孤居一人的他好几次想试试。有的鱼肚子里有很多鱼籽,这些鱼籽甚至比鱼本身还美味。或蒸或煮,都不失其味,撒上点葱花,吃一块鱼,喝一口鱼汤,可以美上好几日。


在此之前,养鱼人会挑着两个空桶去往山上那个鱼塘,鱼塘藏在山的中心,碧波荡漾,水鬼的传说让许多游泳健儿不敢轻易下去,从而也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这些鱼的存活率。养鱼人可以通过水面就能知晓今年的收成,要是水面像鱼鳞一样,一层又一层,那今年会有好收成,要是水面平静如镜,那就会有歉收之虞。水边的草长得很好,牛舌一般够不着,那些嗜水的水牛又不敢轻易下水涉险。他会先把鱼塘的水放掉。放水需要一段时间,他把扁担放在地上,压扁一些草,然后把屁股坐上去,从兜里掏出烟,抽上一会儿,边抽边看日头边看水,等到日头偏西了,鱼塘里的水也就见底了,这时,他会把烟蒂踩灭,及时下去堵好出口,防止有鱼逃出,然后换上打鱼专用可防水的橡胶衣,角色的转换总是在须臾之间,他会由一个养鱼人变成橡胶人再变成打鱼人。有时候,他不忙下水,他会先站在岸边看几眼在淤泥里跳跃的鱼群。



玻璃般的鱼儿在淤泥里挤碎,睁着一双双无辜的眼睛,张着一张张阔嘴,在淤泥里找寻可供呼吸的空气。活跃的会跳进旁边的小水坑里,不活跃的会被他先打捞起来,丢进装好水的木桶里,木桶装满了鱼,不需要运下山,自然会有想买的人从山下上来,或从大老远的地方赶来,人数一般都不会少,这些人挑选自己看中的鱼,自己称好,然后用稻草或袋子串好或装好,最后把相应的钱丢到那个箱里。没有人会多拿一条或少付点钱,全凭自觉,又或者说他的鱼让他有底气这么做。而别人也正是看中这一点,多年来一直与他配合默契,有时候掏出的钱面额过大,买鱼人想要找钱,就会对准在鱼塘打捞的人吆喝一声,"找钱咯。"打鱼人就会扬起一只手,活动活动五根手指,告诉对方知道了。


一般不要多长时间,整个鱼塘的鱼都会卖光。很多没买到鱼的人就会空手下山,期待来年赶早一点。那些每年都能顺利买到鱼的人摸出了一个规律,即养鱼人捕鱼有时候并不看时间,不去理会到底是年前还是年后,而是在捕鱼之前,先把那身橡胶衣拿出来,挂在阳光下去去霉味。只要看到他在屋檐下晾晒橡胶衣了,不出两天,一定会上山打鱼,摸出这个规律的人就会跟他一起上山,或者比他前一天在山上等。捕完鱼后,打鱼人会在鱼塘里留几尾种鱼,那些腹部很鼓的一般都是种鱼,里面都是鱼籽,不过有时候也会被误捕,到这个时候,他就会多留一些刚刚出生的鱼苗。



上到岸来,满身都是淤泥,但他先不脱,他先引水进塘,等水灌满,然后才把橡胶衣脱下来,当场洗干净,叠好,放进那个不剩一条鱼的第一个木桶里。第二个木桶里还有数条鱼,那是他自己要的,别人买不到,出多少钱都买不到,他会在打上岸之前掰碎几片鱼鳞,用作记号,买鱼的人只要看见鱼头附近少了几片鱼鳞的,不管再怎么想要,都会把手放下,去捉另外一些看起来和这条鱼长得差不多的。他自己也不会特意去检查,只要瞧一眼,就能知道这究竟还是不是自己想要的那几条。这几条鱼非常活跃,在打捞的时候经常挣脱渔网,尾部一般有异色,或红或粉。去掉几片鱼鳞,不仅仅是做记号,还有让它们服帖的作用,怕下山之时,从木桶里跳出来。



洗完橡胶衣,他就要开始点钱了。那个箱子里"万紫千红一片绿",有大面额的,也有小面额的,还有一些硬币毛票。他会把红的挑出来,再叠绿的,最后清算紫的需要花比较长的时间,至于其他小钱,他会随便塞进兜里。他会一边数一边想,这些钱的数量能否对上卖出去的那些鱼。鱼在打捞的时候他已在心里数清了数量,除了预留的那几条,这些钱的数目正好,分毫不差。然后他会抽完一根烟后再下山,烟在兜里没湿,只是有点压扁了,他摩挲着烟,在扁担上敲几下,好让烟丝抱得更紧,抽起来更得劲。抽完后,他就要下山了,人们会从老远的地方看到他挑着木桶唱着歌走下山,前面那个钱袋子太鼓了,经常让人羡慕,其中一个木桶里的鱼太大了,看样子好几天都吃不完,"能不能卖我一半?"


可对方却不响,径直挑回家了。别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在自家屋檐下杀鱼,鱼腥味让他们经常忍不住地咽唾沫。




林为攀,90后青年作家。出版长篇小说《追随他的记忆》。


其作品散见台湾《时报》、《大家》、大益文学第二辑《城》、《文艺风赏》等刊物。


本书讲述了一个大学生阴差阳错杀害老师、逃亡九年、最后主动自首的故事。在逃亡的最后一年,他在一座城市的无名街上定居下来,继续隐姓埋名。有一天,他收到一个陌生人的讣告,在前去参加葬礼的路上,他开始回忆往事。


点击阅读原文,可进入购买页面

责编:蒙蒙





凤 凰 读 书

知识 | 思想 | 文学 | 趣味

主编:严彬(微信 larfure)

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