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0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主办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微创外科专家委员会换届(第三届)选举大会暨肿瘤外科微创技术学科建设论坛在上海召开。在大会上,我们特邀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李清国教授
分享他在肿瘤微创外科发展方面的经验和心得。
-
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二科 主诊医师,诊疗组长
-
上海市抗癌协会青年理事
-
上海市医学会普外科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委员
-
上海市抗癌协会胃肠肿瘤腹腔镜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青委会主委
-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大肠癌综合治疗专委会委员兼秘书长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直肠癌防治专家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低位直肠癌保肛学组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中华消化外科菁英荟委员结直肠外科学组委员
-
中国初保基金会会结直肠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
Annals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结直肠癌Section editor
-
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3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专著50余篇。
-
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上海市抗癌科技奖二等奖,作为主要完成人获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
擅长结直肠癌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特别是微创手术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
肿瘤瞭望消化时讯:您在本次会议中围绕直肠癌前切除综合征防诊治专家共识进行了精彩报告。请您介绍一下前切除综合征为何值得特别关注?
李清国教授:
我们在大会上以CSCO肿瘤微创专家委员会的名义提出制定直肠癌前切除综合征的初步设想,并且与大家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沟通。在肿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保证疗效,还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直肠癌前切除综合征是结直肠外科医生不可回避的问题。目前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使得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实现了保肛的可能性。
这部分患者术后
由于各种原因会面临大便习惯的改变、排便次数的增加或者排便困难等情况,我们需要对他们进行积极干预。如果没有及时的处理,势必会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国际或者国内很少针对直肠癌前切除综合征制定专家共识,很多是经验性研究或者小样本回顾性研究。实际上就直肠癌前切除综合征进行规范化探讨和专家共识制定,对于指导大家将来的临床实践非常有必要,在低位直肠癌患者未来生活质量的提高方面也扮演着重要作用。
肿瘤瞭望消化时讯:我们在共识中特别关注直肠癌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请您谈论在微创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临床外科如何看待患者的生存获益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
李清国教授:
微创技术已经发展得相对成熟。我们最初对微创的认识仅限于腹部切口小,近年来微创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手术质量,同时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例如在直肠癌患者中采用微创技术可以实现更精准的分离,让超低位或者低位直肠癌患者实现保肛的可能。我们中心一直在进行微创技术的推广和培训,许多参观的同行都发现我们中心的微创技术开展相对较早,更为规范,在患者神经功能保护方面也具有较强优势。我们经常看到直肠癌患者术后三天就可以拔出导尿管。在腔镜放大作用下,微创技术对患者盆腔神经丛和腹腔神经丛的保护也非常精准,术后能够早期恢复患者的膀胱排尿功能,在长期性功能保护方面也做得非常到位。因此,微创技术在目前的发展中更多地侧重于提高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