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众多草根青训俱乐部来说,日常打交道最多的就是两方面:一、家长;二、学校——因为草根青训俱乐部的生源主要就来自这两方面。所以如何处理好和家长、学校的关系,就成了草根青训俱乐部的一大日常主题。
一、草根青训俱乐部与家长
对于草根青训俱乐部来说,家长不是简单的把孩子送来踢球就可以了,相反,一家成功的草根青训俱乐部,一定是在组织家长和家长服务等方面做的很到位的俱乐部。
比如,佛山魔童俱乐部创始人陈健——“我们在俱乐部一直比较重视,我们的公众号维护的都是与家长的关系,我们会了解家长的想法和需求,我们也会把我们自己的理念灌输给他们。
比如家长的球衣号码和球衣款式要和孩子的是一样的,我们还要求父亲来球场,我们组织父亲的足球队来踢球来训练,让他们来体验孩子的训练,这样他们就会更理解我们,更理解孩子的训练是怎么样的。”
除了这些具体的家长服务,草根青训俱乐部还可以帮助家长建立起和孩子球队以及和俱乐部之间更紧密的联系。比如:
1.赛季前会议
举行赛季前的会议的目的,就是为了明确俱乐部的基调。在会议中,应该向家长阐明俱乐部的规章制度:怎样决定球员的出场时间、俱乐部的理念、球员被期望达到的表现和其他家长球员都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这些规章制度,可以根据俱乐部管理者的判断随机应变,就像有些俱乐部更注重成绩,而其他的则不然。但无论如何,这样的赛前会议是一个澄清所有问题的机会,参加过会议的人,都该知道怎样的行为举止是可以接受的,而怎样的表现俱乐部绝不可能容忍。
2.编写秩序手册
虽然赛季前会议很有效,但总会有人忘记在会上强调过什么。这时就需要一个白纸黑字的秩序手册来提醒他们,如果能把它放在俱乐部官网上就更好了。这就是为什么每一个俱乐部都需要把自己的规章制度写在秩序手册里,这样可以更清楚地表明,各方需要遵循怎样的行为准则。
也有人认为俱乐部和球员之间应该签协议,而这份协议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捆绑球员和俱乐部,而是作为保证他们行为的一份承诺。虽然这看起来过于严肃,但确实不失为一种合理而有益的方法。
3.确保教练充分了解俱乐部的规定
这似乎显而易见,但基于青少年足球俱乐部中教练的流动性较强,这一点往往被大家忽略。每一名教练都应该充分理解俱乐部的理念,其中有一点就是要了解球员和家长应该遵循怎样的行为准则。
如果教练对队里的明星球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么很有可能其他的球员和家长都会把俱乐部所制定的规定当成耳旁风。这样一来,家长最终就会在过久的忍耐中失去耐心。
很不幸,类似事件的发生会毁了俱乐部所做出的一切努力,而这种损失恰恰是不可逆的。最后,大家会开始质疑整个俱乐部的运营,即使那些没有受到直接影响的人,心里可能也会慢慢对这些规章制度产生怀疑。
教练很明显是俱乐部最好的代言人,他们的做法很大程度上可以代表整个俱乐部的理念。如果他们都无法正确执行俱乐部的规定,那么对于其他人来说则更难。
4.听取意见并及时解决
即使做出了以上的努力,很多家长还是会觉得自己的孩子没有受到公正的对待。比起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憋在心里,不如给家长们一个渠道去抒发自己的意见。
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选一个能倾听这些意见的人,这个人最好是以前在这家俱乐部工作过的教练,或者球员家长,在这个人选的选定上,尽量不要选择正在执教的教练,或者俱乐部的直接管理者。
倾听家长的意见之后,一定要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问题我们都要费心去解决。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首先我们要筛选信息,看家长们提出的这些意见,到底是真正需要解决的,还是只是孩子之间因为嫉妒心而产生的矛盾?无论怎样,俱乐部都有必要尽快提出解决方案,而且当事人都该知道,到底要怎样按照这个方案合理地解决问题。
另外,俱乐部的工作人员在听取家长意见的时候都应该保持镇静,绝不能有“我们已经做得这么好了,他们怎么还要抱怨”的心理,这种想法很容易让俱乐部以后训练课的效果大打折扣。
5.在原则性问题上绝不让步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一条应该归结于行为准则方面,但这条原则实在太重要了,需要单独拿出来谈谈。比如,家长在场边观察孩子的场上表现,有时候在家长看来可能是鼓励的话语,在孩子看来可能是对他们的一种指责和压力。
因此,为了尽量避免这种误解的产生,开导家长在观赛时不要发表评论。
6.常规会议
对于大多数俱乐部来说,他们能做到的也就是举行赛季前会议了,而常规的会议却总是被忽略,这也恰恰是矛盾产生的原因之一。这些常规会议,是为了保证俱乐部和球员家长和谐相处,从而双方都能为孩子的发展做出贡献。
这些会议的内容,可以与俱乐部的规章制度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比如可以邀请专家来讲讲孩子营养学方面的知识。除了这种集体会议,很多青训俱乐部也会在一个季度举行一次教练和球员的队内会议,以此总结球员们在这几个月的表现。
至于家长们是否该参加,就我来说,最好不。这样球员们才能心无旁骛,他们才能知道如何反省自己过去的表现,并且制定对未来的规划。最理想的情况是给球员记录:他们的训练出勤率、上场时间、比赛记录,这样长久以来才能管理好球员们的表现。
这样的会议确实适用于年龄大一点的青少年球员,这样如果他们觉得自己的表现不够好,就可以和教练交流,从而找出自己的问题并对未来的训练做出新的规划,提高自己的能力。
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如果他们能够通过这些会议和教练探讨自己的困扰,那么他们就不会抱怨自己没有受到公正的对待了。
7.彼此以家人相待
我们之前的关注点都是家长不能或者不应该做什么,但是一个俱乐部最理想的状态,却是要像家人一样对待彼此。
举行社交活动,能帮助家长去理解怎样更好地为俱乐部做出贡献,同时,也要鼓励他们提供一些想法和建议。
有时,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比起管理人员,他们更能看出俱乐部的问题。
二、草根青训俱乐部与学校
对于那些与学校有合作的俱乐部来说,合作的一大焦点无疑是——成绩。出于面子或者是申请经费等等其他原因,许多学校会对俱乐部在合作成绩方面有所要求,比如说必须要在某个杯赛中拿名次甚至夺冠。
而相比于学校,作为更懂得足球规律的草根青训俱乐部来说,大家都知道在青少年足球中成长要重于成绩的。所以这就产生了双方在合作理念方面的矛盾。
此外,另一方面的潜在问题是,学校里的体育老师也许会觉得,草根青训俱乐部是来“抢校队”的,是来干扰他们正常教学的,那么老师这方面的潜在情绪,也是需要草根青训俱乐部来解决的一个问题。
关于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我们来听听一些草根青训俱乐部创始人的经验。
顺德高派少年足球俱乐部创始人杨思聪
——“这方面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和学校合作的好。比如校长是否有兴趣组队,学校是否有这个氛围,这个是第一步。
然后是教练团队,和学校的体育部来沟通,打消他们那种给他们带来威胁的思想。你进去是帮助他们建立足球体系,是协助他们体育老师做事,而不是干扰他们的工作。
所以俱乐部与学校合作,最重要的就是内部的沟通,我们公关方面要多考虑一些。因为俱乐部进去之后其实是增加了老师的工作,比如帮你选学生之类的,所以我们尽量要多考虑他们一些,毕竟他们的工资是相对不变的,而他的工作量变大了,所以他们会有不情愿的。
我们在学校办班要和学校实现共赢,尽量减少学校的支出。校队踢得好的,可以进入我们的俱乐部。这样对于他的培养是有好处的。”
东莞火麒麟青少年足球训练营创始人梁永超
——“我们和学校合作都会签协议,但是我们不接受任何成绩要求。足球不是单人运动,成绩没法确保。我们与学校合作也是遵从慢慢来的原则来培养球员,不做过多的成绩要求。我们考虑过违约的事情。如果到时候出现了这个情况,到时候再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