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掘金Liszt
”关注并星标
第一时间接收“
定投指南
”
新书《定投》正式上架,适合没有接触过基金的小白,我跟出版社申请了8.3折优惠(一杯咖啡的价格),同时我还附赠一个定投指南的录播课,详细讲解定投指南的用法。下单了之后把截图发我即可(微信:Goldenliszt)。
今天港股盘后,互联网巨无霸腾讯交出了最新财报:去年净赚2000亿,平均每天进账6个小目标。
股价刚刚创下今年新高的腾讯,现在Operating市盈率定格在22倍——这个让科技股嫌低、价值股嫌高的尴尬数字,到底暗藏什么玄机?
关注我的老朋友应该记得,我在2022年12月就已经买入腾讯,当时腾讯的股价为310港元,我
翻回那时候写的文章(
点击跳转
),当时已经给出了结论:“
估值Operating PE为13.1倍的性价比依旧非常高。
”
如今腾讯的股价为540港元,涨幅为74.9%。今年1月份腾讯暴跌的时候,我也进去捞了一下,成本价是370左右。
站在2024年全年财报,以及如今股价为540港元的情况下,腾讯的Operating PE已经来到了22倍,这个估值仍然不算高估,仍然还能继续持有,但如果这个价位买入的话,性价比则比较低。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腾讯今天发布的财报和当前的估值性价比到底如何,值不值得在这个价位买入。
先来看看腾讯这份成绩单的质量:
站在全年的角度,4个季度的营收增速越来越好,毕竟做营收比做利润难多了。同时经营盈利的增速也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这是好事。
至于月活,能看到基本都是处于个位数的增速徘徊。
当市场还在纠结“月活降了5%”时,细心的人已经看到藏在字缝里的线索:QQ月活用户在流失的情况下,付费用户逆势涨了6%,ARPU值(每用户收入)悄悄爬上历史高位。这就像奶茶店客人少了,但每个客人的单杯价格从15涨到了25——冰面下的结构性变化,往往比浮冰的体积更重要。
微信生态高GMV的背后,小程序交易额突破30%的惊人增速,都在讲述同一个故事——互联网正在从开疆拓土的增量时代,进化到精耕细作的存量时代。
腾讯用社交体系圈住13亿用户后,正在用AI这把新刀,把流量蛋糕切得更精细。
当投资者看到全年研发投入707亿这个数字时,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其中629亿真金白银砸在了智算中心和AI大模型上。这种重仓未来的底气,来自两组重要数据支撑:
①To B赛道的逆袭:沉闷多年的企业服务业务,借AI东风突然破局——政务大模型让深圳市民的办事耗时从2小时缩至10分钟,智能客服系统帮平安保险单日处理工单量暴涨15倍。这类能精准计算ROI(投资回报率)的硬核案例,正在成为腾讯新的护城河。
②大象转身的秘诀:掌门人刘炽平公开表态:“过去三年裁撤低效业务节省的成本,全部回馈给了AI研发。”
毫无疑问,腾讯正在从成长股慢慢过渡为价值股,成长股是高估值高增长,价值股则是正常估值高分红/高回购。
当市场还在为市盈率争论时,高管们用行动投下信任票:总金额800亿港元的史上第二大的回购计划(第一大是去年1000亿),外加分红力度提升32%。这就像餐厅老板用自有资金疯狂购买自家股票——这才是真正的价值宣言。
游戏业务贡献的稳定现金流(2024年平均每天进账5.2亿),是跟英伟达抢算力卡的本钱;企业微信这类慢生意的持续迭代,则像在蚂蚁森林种梭梭树,准备迎接下一场“AI春雨”。
比起简单的PE高低之争,这份财报真正重要的启示在于:当科技公司来到万亿市值关口,成长的答案不再是“更快”,而是“更聪明”。就像登山者从奋力攀岩转为平衡行走,腾讯的22倍PE估值,恰恰踩中了技术创新与股东回报的黄金比例。
下周开始金融模型课,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加我微信咨询(VX:Goldenlis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