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TD北美留学进化论
关注托福/SAT/ACT/AP等北美留学考试,关心留学生的学业和生活。我们写有趣的推文、做有价值的产品、运营有温度的社群、出产原创的资料,还出版了几本备考书籍……所有这些,都只为帮助北美留学党更好的备考,欢迎关注和融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美留学生观察  ·  中国「穷鬼」留学生,正在涌入英国... ·  12 小时前  
移民(微博搜索)  ·  移民(微博搜索)-20240918-1 ·  3 天前  
北美留学生观察  ·  怎么一句话激怒所有IP的美国留子? ·  5 天前  
移民(微博搜索)  ·  移民(微博搜索)-20240915-1 ·  6 天前  
北美留学生观察  ·  鸡娃断供,中产家庭纷纷逃离国际学校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TD北美留学进化论

"出国重读本科?这么大了还花家里的,不羞耻吗?"

TD北美留学进化论  · 公众号  · 留学  · 2024-09-20 21:00

正文


如果你有了重新选择的机会,你会不会毫不犹豫地放弃一切重新来过?今天是来自Y同学的一篇投稿。


17岁因为家里变故放弃出国留学的她,在25岁时因为不甘心将梦想捡起,重新来过。成为了许多人谈笑间口中的“大龄留学生”,“到了年纪还不工作的啃老族”。


可真的如大家所说的那样吗?如果你好奇,也想了解这段背后的故事的话,就一起来看看“被时光遗弃的大龄留学生”的自述吧。



回忆像碎片

 


“我高中是XXX外国语学校的,前年我们市里出国三百多人,我们学校就占了一半。” “害,想起之前学校封控,整个高三都是在宿舍度过的”......“那你有我惨啊?我大一都没能出国,直接网课了”


同学们七零八碎地聊天,忽然L眼睛一亮,朝我看来:“诶,Y,你呢?你申请那年是不是也赶上Covid?”


我含糊笑笑,没说得太明白,正想着怎么措辞,L又很快被旁边摆起的德扑吸引了注意力,叫嚣着:“哎哎,你们怎么不叫我呢,看我今天不大杀四方......”


傍晚,朋友在群里组了个局,叫着几个认识的,熟悉的,不太认识的,集齐在了公寓2楼的game room。心有余悸地想着L刚刚的问题,我悄悄松了一口气,心想:逃过一劫。



是的,我对所有人都被动或主动地说了谎,我,生于1997年,26岁,今年大二。


高中,那好像对我来说,是触手不可及的,遥远的曾经。


其实闭上眼,我仿佛还在高中那个红白相间的楼梯中,正要上着楼,去往国际部询问老师关于出国留学的事情。可不想,就那一瞬间,是我无数次想掐掉多出来的那些年里,如何也回不去的10年前。


那时的事情,在我脑海中已逐渐模糊,可它总是需要我在一次次谎言中反复回想起来,变成日复一日加强的碎片。我看到曾经幼稚充满天真的我,从本部跑到楼上国际部,孤勇一掷地就叫嚷着要找出国部的负责人,跟她说:“我要考耶鲁!”



然后,我看到兴高采烈,一无所知跟爸妈宣布,我要去美国读大学,跟爸妈起先争吵,最后又看着他们妥协,却无动于衷的我,自私地想着去美国的梦。


然后,我又看到,爸爸要我拿出本事,却不给一分钱上托福、SAT培训班,拿着压岁钱买了一本厚厚的蓝色托福OG,半夜啃着一个reading sample下来大部分词都不认识,只好每天开始抱着绿皮书背单词,用美剧练口语,坑坑绊绊,自学妄图证明自己的我。



后来,又看到,拿着托福半年后的出分,爸爸抿了抿嘴,点点头,终于愿意资助我去台湾考SAT、SAT2的我。


再后来,就是,拿着Umich和其他后面排名一些学校的offer,却对着投资炒股亏空家底的爸爸,转头放弃了申到的social science,被家里逼着回去高考,最后学了更好就业,读了临床的我。



我记得,那时爸爸说:“家里供不起你读那些不挣钱的专业......”


一晃眼,十年不过弹指。



我的十年

 


十年,可以干什么呢?它足够撑起一个“正常轨道”上的人,从高中毕业,好好上个大学,读着喜欢或不太喜欢的专业,在就业市场中摸爬滚打,然后继续读了个master,遇到心动的人,携手相伴,结婚,生子。


我的十年,大部分的时间里,都在反复碰壁,不断尝试。



读临床时,我都像个社会设定的npc,没有灵魂地往上爬,成为社会规则中,合适的样子。


于是我拼命考着全校前三的成绩,去到北京协和实习,却在日复一日地机械执行命令中,一次次早会却都是这个那个主任的主导中,迷失了方向。


在医院里,有一道阶级的墙,那道墙剥夺你的能动性,反复告诉你,只要去执行命令,你只是那诺大医院的一块零件,不要妄想去救你想救的人,背后牵扯的医院资源、医保、金钱,与你没有关系。它反复告诉你,做好自己分内事。



然后,从医院实习出来,从学校毕业,我又凭着成绩进了省里三甲的实验室,可后来才发现,我仍然只是一个工具。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我只是重要实验中最廉价的劳动力,日复一日,我只需要培养细胞,放入离心机,提取DNA,将实验结果整理给他就好。


在昏暗的实验室里,我看不见外面的天日。窗外被绿叶遮蔽,它像个牢笼。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像个机器一样活着,一眼能望到头。也看不到激情。


然后,我又去了古筝老师那里,从助教做起,陪着学生练课。拿着一个月2000的工资,倒贴家里的钱,我意识到我在逃避。我也试过在快倒闭的外教机构当中教,在出国语言培训机构当TA。



我尝试了无数种方法,使自己变得更像一个“活人”一些,可如何也无法说服自己心里的不甘心。每每想起17岁那年,意气风发的我,认定自己一定会出国的我,跟外教大谈理想,喜欢社科的我,我觉得自己离她好远好远。


就重新来过吧。心里闪过无数次念头,想要挣破那些枷锁。想要给梦中哭着问我“你忘了我们的理想”的17岁的我一个交代。



于是,我捡起从2400老SAT变成1600新SAT的练习,捡起从只要求SAT2,到需要更多AP5的学习,捡起那本从厚厚的蓝色OG,变成电子版TPO50、60的练习题。


我对自己说,没关系,人生还有好长好长,我才过了很小一半,就当重生一遍,选择自己更想要的人生。


最开始申请的时候,本着一股莽劲,跟家里人吵了好久好久。我爸觉得不可思议,读了五年临床出来浪费那么多时间和钱,还想重新申请本科。我倔强地说,不要他付钱,我自己申请学贷,申请奖学金。


人就是这样的,一旦心里有了更想要的执念,就好像能勇往直前,斩破一切障碍。



在文书中恨不得将自己所有曲折都诉尽,叫嚣着将自己重新养活一遍,重启人生,重头来过。我还记得有一次的校友面试,快结束的时候对面问我,明明已经拿过一个本科学位,为什么还想继续读?


我说,因为梦想,也因为不甘心。我知道这是一个很空的概念,但你可以看作这也许是为成全年少时差点触手可及的梦,想成全17岁那个无能为力的自己最初的初心,想看看站在更高的平台上,能够做到哪一步。



我们不一样

 


直到真正再次拿到美本offer的那一刻,我从未真切实感地觉得我跟身边同学,有什么不同。


忽然有一天,我意识到我跟身边同学的不同,是我有个同学说:“Y姐,我觉得待在你身边压力很大”



我却觉得被一双无形的手推着,觉得太慢太慢,慢到,我入学那一刻就想着要如何毕业申请PhD,慢到四年的学分恨不得三年修完,慢到每个寒暑假我都无法松懈,总想着下一次申请research是不是不够。


很多时候,身边朋友会跟我说,“你太焦虑了”、“在你面前我们好像摆烂得很厉害”,“你像个‘歹毒’的J人”


我知道是我太害怕了,我太害怕29岁毕业的我,不能有个阶段性结果。所以一直逼着自己,从大一开始就不断跑教授的office hour寻求科研机会,开始背gre单词,开始规划思考之后要narrow down的方向。焦虑到一停下来就会责怪自己,在熬夜赶paper的时候手抖头晕到无法继续学习。



在写这篇文章前,其实我都很犹豫。我不知道这样摊开来自揭伤口,是不是只是无意义的无痛呻吟,是不是只是无聊的流水账。


然后我忽然意识到曾经听过的一句,我当时不屑一顾的话:“你年纪这么大了,还花着家里的钱,出国重读本科,不羞耻吗?”


羞耻。



我想,大多时候是答案是肯定的。


别人对我说“你还小,不要害怕那么多”,年纪比我小,或是跟我差不多大的对我说“你们年轻人......”、“等到了我们这个年纪就会......”时,我一面伪装着,心里却暗道这是虚假的身份。


在每个学期维持着GPA4.0时,在教授夸奖我好像比其他同学想得更多时,在课堂上discussion用经历发言,得到同学赞许时。我都觉得,这其实只是我披上一层不属于我的身份,偷来的成就。


如果算上我的年龄,那些惊叹,本就不足为奇,是我占了便宜。



在面对心动男生示好时,想起他比我小6、7岁,我会有种深深的不配得感,我无法启齿我隐藏了许久的外衣,只能用逃避当做借口视而不见。


远隔重洋,家里人已日渐不再年轻,外婆身体状况日渐愈下,住了一次又一次院,只能听着妈妈辛苦操劳,跟姨妈换夜值班时,我拿不出金钱支援的无力感。深入到每次问爸爸要学费、要gre培训费、暑研的交换学费等,我都心不安理不得。



我无法接受,真实的我。



羞耻的大龄留学生

 


害怕面对真实的自己,害怕暴露自己的年龄,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可能是大一,有一天在Bio 1003的 lab,我的护照不小心从包里掉了出来。显眼的红色册子,一下就被同lab的某个中国男生看到,虽然最后还给了我,但Bio 1003周二下午上课,占了一半人数的中国人,熟悉我的不熟悉我的,全知道了我是比他们大好多岁的“大龄留学生”。


一开始,我也没怎么在意,人嘛,总要坦诚相见。直到后来,我交际的女生朋友,会说笑间说着,“Y姐不知道这个梗吧,毕竟比我们大那么多”、“你跟K发展怎么样?我听说他03的诶,会不会对你来说太小了?”


再后来,就是莫名其妙群里加了却没说话的男生跑来朋友圈留言,“我靠,看不出来你都25了!?”



我知道,大部分人聊天时,并没有什么恶意,他们也只是听到了这个传言,然后潜意识中成了我们之间的一道墙。可能我本来就属于比较敏感的性格吧,我忍着不开心找到最开始捡到我护照的那个男生,加了他微信,问了一句:“我的年龄,是你传出去的?”


他遮遮掩掩,发着表情包玩笑着过去:“这也没什么传不传吧,我要还你护照,自然就要看你身份信息,跟几个哥们说了下见闻,没想到就传开了,这我也控制不住啊。而且,年龄有什么,你是不是太敏感了?”


一时间,我被堵得说不出话来,好像力气都打在了棉花上。



它像一个被提及就忽然醒悟的魔咒,将我从自我隔离的小房子中拉出来,时刻提醒着,原来我和他们,不一样。


而后,我开始夹起尾巴做人。


可现在想想,忽然觉得有些不对,为什么我要夹起尾巴做人,为什么年龄成了一道可耻的枷锁呢?


也许是因为社会的规训,是在无形之间的。


原来我的焦虑,我对这篇文章的难以启齿,都是因为在社会规训中我无法抵抗,潜移默化的,深深认同。



我不愿却又不可否认地被“什么年龄该做什么事”,“年轻就有无限可能”等说法深深影响着。它将我从自己经历好多,成绩还算不错,技能点比较多的自信中打碎,在面对如今因着时代发展,比我会更多,更年轻的同学面前的自卑。


也变成了对于旧日的同学、亲友,时常的哑口无言。他们说,“这么大了还出国读本科,一直读下去没有出路的,还不如早点找个工作,不然年纪越大越难。”他们问,“你现在在哪工作呢?”我都只能笑着说我还在读书。听见读书,对面以为我读研或是读博了,我却只能否认,自己在读第二个本科。


没有成就。



我这个年纪,好像对于他们来说,是该在人生阶段中有些结果的。我在朋友圈目睹了一个个同学的婚礼,一个个同学的生子,一个个同学从硕士、博士毕业。


同时,我又觉得很割裂。分明,身边同学每日谈着今天的教授好神金,疯了一样地布置了四个due,两天之内写完。谈论着,今天这个食堂有不错的中餐限定,那个食堂出了个好难吃的肉桂味蛋糕。


分明身边人还在纠结这个学期上20个学分是不是太超过,暑假要不要读暑期课程攒学分,是不是要继续读这个专业,今天明天去哪玩。


一面贪图这样轻松不用思考太多的时刻,又一面警醒着自己这不是自己年龄还应该享受的东西。



梦该无界

 


直到写今天这篇文章,我才意识到这样的羞耻是不合理的。


回想起在中国文学上,读过的一个个一辈子在考取功名的秀才,一辈子醉生梦死求写一篇好诗的学者,几千年前我们就曾有着这样的故事,为何今日年纪却成为,行事踌躇不前的犹豫。



时代的价值,对于个人来说就是既定的吗?


那些大于35岁毕业的博士生就无法任职高校、应届生更吃香、生活就应该按部就班的规则,也都是站在不同角度,考虑人力资源,考虑资本分配所形成的规则。


可它不该成为我们的枷锁。



回想起自己后不后悔这样的重来,我想是不后悔的。


也许有愧疚吧,对最后还是为我执念买单的家人,日渐堆积的愧疚。也许有遗憾吧,遗憾没能在年龄对等的时刻,不隐瞒分毫,对互相有好感的男生说一句喜欢。也许有害怕吧,幻想过如果曾经按照按部就班的生活过下去,是不是早就有了安定之所,不必再今日明日仍然漂泊,摸黑走在迷雾萦绕,看不清前方的路,得不到一个结果。



可是因为重来,我终于能够学习自己梦寐以求的专业,在一次次深入研究时,在fieldwork中得到欣喜,在跟教授思想交锋时的快乐,我想是按部就班,在医院就职、或在实验室干到头、或成为古筝老师、或从TA做到托福名师的我无法带来的快乐。


好多时候,就像做梦一样。我真的站到了比17岁的我能企及的更高位置,得到了更多学习资源,开阔了更大的视角,也终于从高二开始循环的原地踏步中向前走,一步步成为我心中最初想要成为的模样。


这样的每一天,都是按部就班的我,无法给予的,那些充满着激情与惊喜的每一天。



有一天,我在医学人类学教授的office hour跟她袒露自己其实重读了本科,笑着开玩笑说,其实自己年纪一大把了。教授却很郑重其事,很认真地看着我,她说,That's impressive。她说,every experience you've had will be unexpectedly valuable for your research. Every path you've taken will enrich your soul.


然后,我记了很久。



后来复盘自己为什么一定要反复执念着重读。除了家庭一直灌输的概念,和小时候只有成绩好才能从父母那得到的奖赏。还有一种原因是,出国可以给你更多可能,那是跳出现有规则,看看其他社会中,不同规则的人如何想,如何行事,如何面对自己的欲求。


它不该是一成不变的,不该是被压抑的东亚家庭的一生,可以是课堂上看到60岁还来读本科的爷爷,也可以是带着孩子来上傍晚课程旁边的姐姐,也可以是即使到年龄,也可以拒绝结婚生子,只想认真对待自己这一生的我。


它告诉我,想要的就去夺,就去努力。它并不可耻。


用很喜欢的一句歌词结尾吧:


“未曾因梦生,自当向梦死。”



我想,梦该无界。






* TestDaily是由北美留学领域的教学和申请专家创立的线上教育团队,专注于为北美留学生的备考和申请提供优质的信息和服务,至今已经服务超过20万人次。

团队本着专业、务实、可靠的工作品质,设计了一系列质优价廉的留学语培和申请产品,受到广泛认可。产品和服务详情,请查看公众号菜单「TD好课」了解。


戳戳「在看」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