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學人Scholar
汇聚优秀学人资源,致力于构建面向大众的交流平台,以传播学人思想,彰显学人精神,展现学人风采。联系、投稿、防失联可添加 xrscholar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河南新闻广播  ·  胖东来,新动作来了! ·  昨天  
河南新闻广播  ·  苏英杰严重违纪违法被双开 ·  昨天  
河南新闻广播  ·  蜜雪冰城今起招股,预计3月3日挂牌上市 ·  3 天前  
河南新闻广播  ·  梁东雁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學人Scholar

希腊游学,和陈嘉映一起同行!

學人Scholar  · 公众号  ·  · 2024-03-01 18:37

正文

英国诗人雪莱说: “我们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文学、宗教、艺术的根都在希腊。” 德国哲人黑格尔讲,希腊有一种家园之感。不夸张地说,希腊是整个西方文明的源头和摇篮。

在《十三邀》第一季第10集的末尾,陈嘉映老师给许知远讲了一个故事,看似琐碎,不着边际,细细想来,却又颇为意味深长。

故事发生在希腊,陈老师坐了一艘渔船出海,船上遇到一位姑娘,姑娘毕业于雅典大学哲学系,闲聊中,他们谈到赫拉克利特的“一切都是在运动当中的”,于是姑娘很自然地说道:“只有此刻是永恒的。”

希腊,渔船,海风,以及对“此刻与永恒”的探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好像都是我脑海中对于“哲学”二字最为具象化的描绘,一切无法言说的,未置可否的,语焉不详的哲学语汇,都通过这样一个画面被感受,被体验。而这,大概也是我们策划这一次陈嘉映老师希腊游学的初衷,跟着陈老师听了这么多次的哲学课,我们也的确应该回到哲学的“家园”看一看了。

白墙蓝顶的海边民居,爱琴海和煦的春风,地中海的美食与承载着无数宝藏的博物馆,古老的故事将跟随我们的脚步被一点点展开;苏格拉底、毕达哥拉斯、阿基米德……先贤们的呐喊和追问似乎仍依然响彻雅典卫城长长的古道之中;巴特农神殿、阿迪库斯音乐厅、无翼胜利女神庙、依瑞克提翁神殿、狄奥尼索斯剧场……遗址与废墟之间,是那个独属于希腊的黄金时代的辉煌与荣光。

本次,陈嘉映老师将为大家讲解两个重要主题,希腊思想和希腊城邦,可说是“在希腊,谈希腊” ,讲到什么,便也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陈老师曾说“希腊是西方文明的黎明,也是人类文明最灿烂的时光。西方是希腊的嗣出,但希腊遗产不是只属于西方的。”在本次的游学中,我们将与陈老师一起追寻希腊文明与西方文明之间的关系,进而以一个更为宏大的视角,更加深刻地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体系和历史脉络。同时,我们也将在这片诞生过无数先哲的土地上,一起追寻那些“美的、健康的、充满活力的事物”,恰如陈老师所言,让我们一起,在山、海、神庙和教堂之间漫游与思考, “重温古典的辉煌,增益自由的活力。


4月27日,与陈嘉映老师一起,去希腊!



“近世的研究已经找到希腊各式各样优越之点的外族来源,但这丝毫都不改变这样一个事实:希腊是一个奇迹。各个民族的神话、文字、数学、建筑风格、军队组织及其他等等在或深或浅的各个层面上影响了希腊,或者不如说,汇集到希腊,就像百川汇海一样,在希腊聚集成伟大的形象。”

——陈嘉映


说到文学,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都来自古希腊;

说到艺术,卢浮宫有三大镇馆之宝,除了《蒙娜丽莎》之外,其余两件均源自于古希腊神话,分别是《断臂的维纳斯》和《胜利女神像》;

说到宗教,宙斯、雅典娜、阿波罗……这些众所周知的神灵,也都出自希腊神话;

说到建筑,古希腊建筑经典的三大柱式,多利亚式、伊奥尼亚式、科林斯式至今都是西式建筑的标配;

说到政治与法律,希腊小国寡民的城邦制,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可以从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中看到端倪;

说到运动,今天举世瞩目的奥运会便起源于此(每次奥运会开幕都要来奥林匹亚古遗址采集圣火);

说起哲学,那更是不用说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
总之,一言以蔽之, 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根基,不夸张地讲,如果一个人读不懂古希腊文明,他就无法深刻理解西方文化。

《胜利女神像》& 《断臂的维纳斯》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本次,我们将与陈老师一起,走入这个西方文明的摇篮,从圣托里尼的爱琴海风光到梅戴奥拉的中世纪修道院秘境,再到辉煌灿烂的雅典城邦文明,我们将用7天的时间体验爱琴海边数千年的文明兴衰与更迭。虽然这是一次以“哲学”为名的旅程,但事实上,我们将很有可能在这里体会到几乎所有西方文化的林林总总,并随之,对我们自己的文化产生更加深刻的思考。站在这个角度上说, 这也不仅仅是一次开阔眼界的西方文明之旅,更可能是一次东西方文化的比较之旅。 通过这次旅程,我们或许会对这个世界的过去与未来都形成一个更加完整,也更加清晰的“世界观”,甚至“宇宙观”。

依瑞克提翁神殿与雅典娜的橄榄树

狄奥尼索斯剧场

巴特农神殿
雅典娜胜利神庙

面向更高的生存是希腊的理想。有一个人所周知的希腊词arete,大意是:卓越。后世也把它译作“品德”、“德性”。……用哪个词来描述希腊人?活力,而不是活着。

——陈嘉映


去希腊,当然也是为了重温一种古老的德性,重新让我们去追求卓越与活力。神殿、博物馆里的艺术品、修道院……这些都是物质的,它们有些仍旧精美,有些已是断壁残垣,但在这些物质的背后,是希腊人不灭的精神,是希腊之所以能够被称为一个奇迹的原因所在,而这也是我们这次希腊之行的又一个目的。

圣托里尼的爱琴海风光
泰奥拉修道院

在废墟与遗迹之间,我们真正找寻的,是那些被称为“活力”的东西。在这个容易制造焦虑的快节奏时代里面,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烦恼和疲惫,我们试图抽身,却又总是疲于应对,我们问什么是幸福,什么是良好生活,但又每每在得到答案后陷入了一种“懂了那么多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的困境之中,那么,究竟什么是幸福呢?

依迪丝·汉密尔顿的《希腊精神》一书中写道, “生命的力量在生活赋予的广阔空间中的卓异展现,这是希腊对幸福下的一个古老的定义。”
事实上,对于现代人的困惑,希腊人或许早在几千年就给出了自己的注解。因此,我们跨越千山万水,来到希腊,其实也是为了寻找和重建德性与活力,从更大的尺度上说,这也是我们追求卓越之路的一部分。

雅典卫城

“心怦怦然而向往之”,向往的,是那个古老、神秘的希腊,是那个一切之源头的希腊,也是那个属于我们每一个人通达自己内心灵性与卓越之路的希腊。
“活力,而不是活着” ,希望在旅程结束之时,我们都能感受到这样一种昂扬向上的力量和勇气,以应对往后生活中的种种困惑与挫折。几天的旅程,看不了太多,也聊不了太多,当然也谈不上什么意义重大,但至少,它很可能会成为你我心目中某种关于哲学的注脚,恰如开头提到的那个渔船上的故事一样,也许是只言片语,也许是语焉不详,但却也成了我们记忆里最为永恒的一瞬。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