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倩是《断舍离》的中文译者,因为这样的机缘,她也许是国内最早受益于断舍离的人,也可能是把《断舍离》精读最多次的人之一。同时,她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下文节选自吴倩于2015年11月的一场公益讲座,
通过心理学的角度,解读“断舍离”。
无论是像一朵这样实践断舍离多年的人,还是从未看过《断舍离》的人,相信都能有所收获。
文章很长,第1整理术进行适度删减编辑,并拟定了小标题。大家可挑选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深度阅读。
和睦家医院心理咨询师、《断舍离》译者吴倩
吴倩解读断舍离
断舍离三个字听起来很奇怪吧?
尽管这个词入选了《咬文嚼字》杂志的2014年流行语,可还是有很多人不知道。
我陪“断舍离”的发起者山下英子老师去北京的琉璃厂刻章,刻章的大叔完全不明白这三个字是怎么回事。
那,到底什么是断舍离呢?
断,是守住入口,也就是拒绝让多余的物品进入自己家。
舍,是把出口打开,让多余的东西离开你的家。
所以断和舍,都是你的行动。
而离,则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理念,是你最终能够脱离对物品的迷恋的状态。
断舍离要不要扔?
要。
但扔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在扔之前,你得有“
俯瞰力
”,整体地考虑:
你家到底有多少地方可以给你放东西啊!
而且,断舍离要求你去思考自己与物品的关系。
如果你只扔东西,而不思考,那扔了也白扔。
你很快就会后悔,说:“就那个吴倩讨厌,忽悠我扔了那么多!”
自我轴,时间轴,关系轴
通过断舍离,可以让你喜欢上真实的自我。
曾经有人问我:断舍离适合所有人吗?
我想,如果你还没准备好面对真实的自己,还不想和自己说说话,那么,很有可能断舍离还不适合你。
或者说,如果你实践断舍离,也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但是能否真正坚持下去,能否真正地把断舍离这种理念贯彻下去,就很难说了。
那么,如果你已经准备好了,请从以下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首先请记得,
东西要用才有价值。
主角是自己,而不是物品。
在以自己为主角的基础之上,我们还要注意考虑两个轴:
时间轴;关系轴。
时间轴,是要考虑过去用?现在用?还是未来用?
同时我觉得,你也应该考虑一件物品,你在一年365天当中,有多少天使用?
关系轴,就是要考虑你和某件物品是什么样的关系。
用人际关系来考虑
所谓和物品的关系,我们都不熟悉,但是我们很熟悉和人的关系。
所以我很喜欢用
人际关系
来考虑。
某件物品,是你摆脱不掉的敌人吗?
虽然它让你很心烦,但你就是没办法处理掉它,它就像个如影随形的幽灵?
或者,它是你心血来潮才偶尔宠幸一下的情人吗?
甚至还要偷偷地用它?
它是你觉得“万一哪天能用得上”的备胎吗?
它是你拼命追逐的男神/女神,但你踮着脚尖都够不到它?
它是你的暴君,你成为了它的奴隶吗?
还是说,它是一个让你感到舒适的老朋友?
好啦,那么当我们用时间轴和关系轴来考虑物品的去留时,我们会以“
当下的自己
”为主角。
所以你就不会总说:“等我瘦了以后就能穿了”、“我曾经穿它很好看”、“万一哪天能用到呢”。
第二个考虑的点是
它对当下的自己“合适”吗?
第三个考虑的点是
它对当下的自己“必需”吗?
心理决定行动,行动影响心理
《断舍离》书上还有一个对我影响很大的例子。
某人的朋友送了她梅森的瓷器,超贵的,所以她觉得“用它太可惜了!!!”,就把它珍藏在柜子上面,永远也不去用它。
其实咱们生活中也常有类似的情况,对不对?
实际上,当以自己为主角去考虑时,你会发现,这种情况的潜台词是:“我不够好,所以我配不上这么好的东西!”
所以我们在内心深处,实际上就觉得自己只是配得上10块钱的杯子,甚至赠品杯子的人。
我们的心理会决定我们的行动,反过来,有时候行动也会影响心理。
所以当想明白,下决心开始使用更好的杯子之后,你会发现对自己的感受也提升了,能够觉得自己“够好,够配得上这些”了。
当然是说得想清楚了以后哦,而且也不是说我们一味地追求昂贵就格调高大了。
我是说,通过想清楚自己和物品的关系,你会理清楚对自己的看法。
最后你会觉得“我够好,所以配得上用这么贵的东西”,还是“我够好,所以不管用什么样的东西我都一样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够好”。
小结:我们要考虑的是,某件物品,对当下的我,合适吗?真的是必需的吗?我确实在用它吗?
被广告商整天洗脑的我们
接下来咱们来谈谈:为什么臣妾做不到?
一个原因是:都是剁手节惹的祸!
因为广告商和销售商就是干这个嗒。
所以就算咱们忍着不打开淘宝,还是会收到好多短信,拼命地告诉咱们,现在便宜啦,不买你就亏大啦。
本来咱们有一个水杯就够了,可是我们被告诉:喝白水、喝咖啡、喝红茶、喝绿茶、喝大麦茶、喝乌龙茶……你都需要用不同的杯子。
我们每天都在被这样洗脑,所以家里的空间越来越多地被物品所占据,你还总被告知缺了很多东西。
三种扔不掉东西的人
《断舍离》的书中还指出了三种扔不掉东西的人。
1)逃避现实。
把自己搞得特别忙,总在加班,周末也有太多事情,这样就不用回家,不用面对那些乱糟糟的物品。
可是各位,我们现在并不是不拼命搞革命工作就要被批的年代了,我们是有选择的。
在心理咨询当中,也常常有太过繁忙,以至于“没有时间”处理亲密关系、维护亲密关系的人,
但是往往最后会发现,其实是他潜意识里不想面对那段关系,所以才自己选择把自己搞得那么忙的。
2)执着过去。
这里并不是说不让大家珍惜过去了,而是说不要“执着”。
比方说,可能有很多人还保留着自己小学、中学时的奖状。
其实在我看来,一件物品,到底是选择保留还是处理掉,本身都不重要;重要的是,
不管你怎么选择,都清楚地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那么做。
所以当你选择保留它,要想清楚自己和它是什么关系。
比如你就是知道那些奖状对自己肯定有用,可能你一定会成为伟人,后人给你写传记时需要它们。
但是,也许有人保留儿时的奖状,是因为认为自己再也无法超越那段时间了。
他们认为现在的自己让自己不满意,只有这些过去的证据,才能让自己觉得,自己曾经是个够好的人。
那么这种对过去的执着,就反映了你现在的状态是需要改善的。
3)担忧未来。
其实现代社会买东西好容易的,可还是会有人担心,万一有一天想用了,手边没有,怎么办?
这反映了人对生活缺了一些
掌控感
。
或者,万一遇不到这么便宜的了,怎么办?
各位倒是想想啊,你放那些囤货的空间,这一年的房租要多少钱啊?买那些东西的时候或许节省了几十块钱,可算上那些房租呢?
更别说你住在库房里,所带来的心理上的损失了。
咱们得算清楚这笔账啊。
好了刚才说了有这么三种人。其实在生活中,也经常能在一个人身上同时能看到这三种状况哦。
其实我们在心理咨询当中做的工作也差不多,我们会
帮助来咨询的人专注于现在,重新解释过去,获得对未来的掌控感。
当我们足够坚强,就能不在乎别人的评价
其实咱们的“臣妾做不到啊”,常常是因为担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担心不被喜欢。
比方说你会担心被人说“扔东西的都是败家子儿”。
可这句话说到底也是别人灌输给我们的价值观。
明明家里堆的那些物品让自己特别不开心了,可是因为别人的这句话,咱们就不敢处理掉那些东西,只能硬着头皮任由它们堆在那。
如果我们能够有足够坚强的自我,就能够不在乎别人的评价,更多地关注自己内心的满足感。
你就能说:“我当败家子儿怎么了,当个快乐的败家子儿,可能比当个畏首畏尾的乖孩子更幸福”。
当然那些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事情,但是通过断舍离,一点点地行动起来,会有变化发生的。
如果在这个过程之中,你发现自己需要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帮助,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变化和成长哦!
小结:我很推荐大家用人际关系来考虑你和某件物品之间的关系。
反过来,你和物品的关系,也反应了你和人之间的关系。
往往一个家里面乱七八糟的人,人际关系也是乱七八糟的,没有理清楚。
断舍离,先从整理头脑开始
所以断舍离,要先从整理头脑开始,想想,
自己为什么离不开ta(那件物或那个人)?
或许,是因为你留恋过去的美好。
爱过。
ta曾经对我很好,和我很合适,我也很需要ta。
现在我已经不爱了,我们不合适了,我不需要ta了,可是一想到过去曾经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就又下不了狠心。
或许,你是在期待变好。
就像在一段亲密关系中,ta酗酒、懒惰,有一大堆坏毛病,但是我期待他今后能够变好。
你也期待着物品有一天能够适合你。
或者说,期待自己变好、变瘦。
但这种期待,往往是虚无缥缈的期待,往往会落空。
或者你是不是因为向往某个圈子,才离不开ta?
尽管和ta在一起让自己很不舒服,可你还是硬着头皮和ta交往。
就像有的人本身的气质是熟女型的,但还是囤了很多软萌妹子的衣服,结果“混搭”得不伦不类。
她物品的矛盾性,体现了内心的矛盾。
或许你是担心下一个更差?
不敢离开现在难以忍受的亲密关系,因为担心下一个更差,或者碰不到下一个了;
不敢离开现在难以忍受的工作,因为担心找不到下一份工作;
虽然眼前这个东西不可心,但担心错过了就什么都买不到了。
又或许,你离不开是因为已经付出太多。
我已经为那个人付出了那么多,现在退出,太亏了;
这个东西虽然没用,但是买的时候很贵的!
所以需要一再地付出,付房租来囤积它。
或许你是太在意别人说什么。
我离开了他,别人会怎么说我?
这个是别人送的,如果我不留着它,别人会怎么说?
所以,你就完全被困住了。
被那段人际关系困住。
被那件物品困住。
同时,也困住了对方。
因此,不管对人对物,不合适、不需要的,我们要
学会放手
。
找寻适合的伴儿
《断舍离》书中还有一个例子让我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那些被满满地塞在衣柜里的衣服,就是你这位君主的后宫。
有的衣服,你可能一年只宠幸几次;有的,甚至三年都没有翻过它的牌子。
你还觉得永远缺一件,还要娶新的美人进宫。永远不满足。
那些衣服烂在后宫里无聊,就会宫斗啊。
所以真正的爱美人,真正的珍惜东西,是适时地放手,让美人们去寻找真爱。
归根到底,是要问问当下的自己:
ta很好,但ta适合我吗?
ta很好,但我需要ta吗?
要像寻找合适的伴侣和朋友一样,来寻找能够进入你生活的物品。
不然,如果随便什么都能够进入生活,就像是把随便什么人都带回家一样,你的家里满是陌生人,你能感到舒服吗?
事实上,我见过那种什么东西都随便往家里捡的人,他们的人际关系也缺乏界限,什么都跟陌生人说。
那好,我们要寻找合适的伴儿,那就是要对物品进行筛选。
限制物品的数量
在筛选时,你要限制物品的数量。
这根据你的
实际情况
来确定。所谓实际情况,是要根据你家里有
多少空间
,以及
你真实的需要。
比方说,你决定夏天裙子的上限是10条,所以你要把已有的裙子选出top 10来,剩下的都处理掉。
看到新裙子,还想再买?
当然没问题!
但是已有的top 10里,得有一条挤出排行榜,总之保持总量不变。
有人和我说,排行榜外的衣物我想留着DIY用呢。
没问题啊!
但你不能把所有几大包衣物都留着DIY,那就叫换一个地方藏起来了。
DIY用的淘汰下来的衣物,同样要采取排行榜的方式,限定一个总量。
同样的,你不能才二十多岁就想着,留到我60岁以后,大概就有时间,可以拿它们DIY了。
你得具体化你的时间。
这些东西,我打算多久DIY完?
我每个月有多少时间能够做这件事?
以此为标准,来设定你的数量限制。
也就是说,你也要考虑,你打算和这件东西共处多久。
在筛选的时候,别再纠结那件物品买来的时候花了多少钱了,
对于“我”来说,物品的价值在于“
我在用
”。
小结:以上是帮忙大家做了一些内心上的整理。
时间有限,我也只是罗列出你可能的症结,点到为止,真正的改变还需自己花时间。
行动起来,从“舍”开始
接下来,大家就可以行动起来断舍离了。
因为断舍离的一个好处是,不需要你先去购买什么工具,先去学什么技巧。
行动起来,你需要从“舍”开始,把多余的物品处理掉。
这里的窍门是,
千万不要想着一下子把整个家焕然一新了,而是要从一处着手。
至于从哪里开始,要根据你现在有多少时间,有多少心理能量,保证你能够一次把这个部分处理完。
所以这一处可以是一个钱包,也可以是家里的某个角落,或者是你家的冰箱。
总之,一次别设太大的目标,我们得把目标分解了。
这样,才能让自己充分体会成功的滋味。
通过筛选,留下来的物品就是精锐部队,是你的真爱。
“舍”,不是把麻烦扔给别人
“舍”当然是说要把不合适、不需要的物品处理掉。
但并不是说只能扔掉。
你可以让它们被回收,让它们循环利用,让真心爱它们的人把它们领回家。
但是注意的是,
不是把自己的麻烦扔给别人就完了。
自己不喜欢了,就扔给自己妈,然后自己再去买买买。如此循环往复。
老人反正都舍不得丢东西,最后就把自己妈妈家变成仓库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啊,各位亲。
所以想要把物品送给别人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对方是不是需要它、适合它,要询问别人是不是真的愿意接收它。
所以你可能会跟对方说:“我觉得它很适合你,不过你觉得呢?如果你愿意的话,我想把它送给你。”
其实进一步说,不仅“舍”给别人自己不要的物品是这样,要送礼物给别人的时候,如果也能这样考虑就更好了。
所以断舍离之后,你的人际关系也会发生变化哦。
在“舍”,也就是处理掉某个物品的时候,不妨和它说“谢谢”和“对不起”。
虽然是说给那些物品的,其实更重要的,是说给我们自己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