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菁城子
如果个人自由还值得热爱,社会的繁荣与和平仍值得追求,正确的经济学观念就应该得到广泛传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菁城子

新能源网约车为何越来越多

菁城子  · 公众号  ·  · 2019-09-29 16:1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前段时间送妻子小婉到机场,出门叫的是快车。一看接单的是绿牌新能源车,小婉 说:「取消吧,这么远的路程,我可消受不起。」软件那头,司机刚接了大单,迅速又被取消,不知是啥感受。
我们当然不是无聊消遣司机,而是确实怕了新能源汽车。我和妻子都没晕车史,但每次乘坐新能源汽车都会晕车。新能源号称「大趋势」,从乘坐体验来说,却实在糟糕。平时短途出行,忍一忍就算了,去机场要乘车一个多小时,真心消受不起。
于是我在微博发了条吐槽,希望平台增加选项,乘客约车时排除新能源汽车。微博发出之后,许多人点赞评论。原来我不是一个人。

在微博再一搜,发现「晕电动」的网约车乘客真不少。不只是小轿车,对新能源公交车「敏感」的人也很多。

微博@Fenng 关于“网约车容易晕车”的讨论。

乘坐新能源汽车为什么容易晕车?是启动制动太快,还是低频噪音干扰?我不是汽车专家或生理专家,出门打车只是凭经验。新能源汽车多次让我「不爽」,直接弃用就好。那天我送小婉到机场,最后选了滴滴「礼橙专车」。价格贵了许多,谢天谢地,总算是一辆「正常汽车」。

朋友圈一位朋友的抱怨


有了这样的经历,9月17日,深圳市公布网约车新政(全名叫《深圳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时,我非常震惊,开始深入关注。
这部地方性法规的重点是: 新注册的网约车,必须为纯电动汽车。 请注意,现在市面「新能源汽车」有20%左右是混合动力,深圳网约车要求是「纯电动汽车」。

除「晕车流行」这样的后果,网约车市场将出现什么变化呢?
最首要的变化是:网约车拒载现象将增加。

过去出租车拒载,主要是嫌近爱远;而近几年却出现「嫌路程太远」的现象,这是新能源汽车所独有。燃油车跑远程线路,不用担心加油的问题,而电动车充电至少一个小时。
想象一下,当新能源汽车的耗电量过大半,不足以支撑远程运营(比如续航里程不足100公里,市内运行问题不大,但一到其他城市,返程就会出问题),司机该怎么办?这时候,他们就会非常谨慎,为此不惜拒载。
如果出台规定,新能源汽车蓄电量低于某数值(比如30%)就必须停运休息,寻找充电桩,不仅拒载现象照样存在,还会降低运营效率。
最近一年,深圳机场经常出现新能源出租车拒载现象,基本是「跑外地」的单子。市交通运输局不得不在机场多处打「广告牌」:「进站候客出租车请保持充足电量,不得以电量不足等理由拒载乘客。」
尽管如此,仍有司机视而不见或疏忽大意。机场可以做这样的提醒,街面巡游的网约车,他们的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据统计,2019年1月1日至5月31日,深圳市出租车因拒载被处以行政处罚的案件有234宗,司机不服处罚申请行政复议的案件达13宗,对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83.6%和333.33%。(2018年1月1日至5月31日拒载处罚61宗,复议3宗)
这些新增拒载现象,基本是新能源出租车。司机申请行政复议增加,是因为他们也觉得自己很冤枉。深圳当地的媒体采访了两个拒载被罚的司机,他们这样说道:
王司机:电量只有31%,去了东莞樟木头就回不来了!我开了十几年的出租车,没有拒载过一次,这个拒载罚单我不能接受……
姜司机:我这跑车的,还拖家带口,谁不想多跑多挣点钱?可是,我这车电不够,根本回不来啊……

每一桩新闻背后,总有许多真实案例;每一组处罚数据背后,则是难以估量的拒载现象。

这还只是发生在新能源出租车的事情,至于新能源网约车有多少拒载投诉,多少司机返程失败,心急火燎寻找充电桩,我们无法估算。这些都是难以统计的效率损失。
一旦只有新能源汽车才能注册为网约车,经过几年淘汰置换,网约车市场都是新能源汽车,拒载现象会不会越来越多?我想是可以肯定的。
新能源汽车发展至今,最大的问题仍是续航里程不足。许多新能源汽车的拥趸也接受这点,于是支持者转而说:电动车跑长途是不靠谱,市区出行没有问题啊。「电动车=上班车」的说法很流行。然而,一开就是一整天的出租车、网约车,它们却面临真实的续航里程问题。
通过社交媒体能看到,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抱怨,除了晕车和拒载,还有冬天不开暖气,夏天不开空调。原因和「拒载」一样,许多司机担心续航里程不够。
开暖气或空调,耗电量大,司机就要少跑很多路。想要凉快开窗户,想要暖和穿羽绒服,微博上常有这类嘲笑或自嘲,如果是新能源汽车主个人承受倒还好,消费者花着钱却要跟着受罪,这还值得推崇吗?
新能源汽车诞生已有二十年历史,表面看起来声势热闹,其实发展并不顺利。
2018年全世界一共卖出近1亿辆新车,新能源汽车只占2%。在中国市场,这数据甚至不足1%。这些还是在近几年新能源补贴高歌猛进的背景下完成的。今年下半年补贴陆续退坡,新能源汽车的颓势就一览无遗。
据乘联会最新数据,今年8月全国乘用车销量156.4万辆,同比下降9.9%;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7.1万辆,同比下降15.5%。

这还是在全国多个城市限购燃油车,对新能源汽车大开绿灯的情况下取得的。没有限购政策的保驾护航,多少人会主动选择新能源车?
2019年下半年,补贴只是退坡;真正的考验是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将全面取消。届时,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和保有量,恐怕将继续下滑。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将是多少呢?消费者其实已经做出投票。
不靠行政保护,在市场自由拼杀,新能源车的市场会低到微不足道。守着这么小的市场保有量,只允许新能源汽车注册网约车,会不会出现供给不足,打车变贵的情形呢?我觉得有可能。
深圳出台「网约车新政」后,有人向我提了个阴谋论问题:深圳的网约车政策如此激进,是不是有企业在推动呢?要知道,深圳本地就有一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其新能源汽车销量世界排名第一。

没有证据,我不妄言。我们能看到的就是:政策在倾斜,消费者在买单。无论是一家企业获益,还是一个行业在获益,同样都是不公平。
其实深圳不是第一个实行「新注册网约车必须是电动车」政策的城市。今年初,广东惠州和海南全省都出台类似政策,只是没引起注意。深圳是中国具有标杆性地位的城市,却推出这样的政策,让人深感失望。

最近文章

为什么贵州值得你去玩

一座伟大的城市是如何衰落的

转发朋友圈

或者点 在看 ↓↓ 表示支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