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有养
以视频形式呈现优质育儿、父母教育内容,推荐高品质成长教育资源。助力中国新一代父母升级,由著名主持人周洲匠心出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幸福成长札记  ·  第81天在闲鱼上卖货,赚钱才是最好的自我教育 ·  昨天  
幸福成长札记  ·  第81天在闲鱼上卖货,赚钱才是最好的自我教育 ·  昨天  
常青藤爸爸  ·  警惕!给娃用的牙膏一定不能选它! ·  2 天前  
掌上铜山  ·  一地明确:生三孩奖3万! ·  3 天前  
掌上铜山  ·  一地明确:生三孩奖3万!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有养

摧毁一个孩子对你的信任,只需要3次不负责任的言论

有养  · 公众号  · 育儿  · 2019-08-01 14:00

正文

摧毁一个孩子对你的信任,

只需要 3 次不负责任的言论。
01


这两天,知乎一个问题冲上了热门榜单:


孩子考到了约定的成绩,可我不想兑现给他游戏充值的许诺了怎么办?
短短几周的时间,问题被浏览了八百多万次,关注量达到上万,一万多的知友纷纷在下 面留言。

划个重点:
——答应了给孩子充值游戏
——孩子考到了前3
——后悔了
一个简单日常的吐槽冲上热搜榜不是没有原因的,其最大的原因,莫过于几乎每个人小时候都被父母“鸽”过!
在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也曾和父母许下无数的约定,也曾怀揣过无数的期待,但等待我们的却是一次次期待的落空,一次次坚信过后的失望。
也许随着时间慢慢过去,那些记忆逐渐被淡忘,但被父母欺骗时的无力感和失落感,却一辈子都难以忘怀。
我们曾被父母的谎言伤害过,所以告诫自己不要成为这样的父母。
但是身边依旧不乏这样的例子。


前段时间,朋友和孩子做了个约定: 只要这次期末考能考进班级前三名,就给孩子买一套他念了很久的玩具。 孩子做到了,可等到需要朋友兑现诺言的时候,她却犹豫了。


都说玩物丧志,况且一套玩具六百多,好像不太值当。 出于这样的考虑朋友不经商量就把奖励换成了一套文具。


没想到孩子看到奖励的瞬间就炸了毛,一怒之下砸把文具砸了个稀巴烂。


朋友责备孩子不懂事,一点都不知道珍惜父母的心血。


到现在,朋友都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言而无信,何以为言?
做不到的承诺就是谎言。 打着我是为了你好的幌子对孩子撒了谎,还反过头来责怪孩子不懂事。
到底是孩子不懂事? 还是大人不懂事?
很多父母面对孩子的请求经常会轻易许诺,其实心里根本没把孩子的要求当回事,等到了孩子问起的时候又敷衍了事。
用虚假的承诺解决孩子一时的哭闹,却会在孩子心底埋下长久的阴影,轻则孩子会对父母失去信任,重则孩子会认为说谎是理所当然的。
人无信不立,诺言一旦许下无论对象是谁都应该遵守,这不仅是立身处世的基本,更应该是每位父母都应遵守的教育准则。
02


想起之前在网上看到的一个暖心视频:



一个爸爸扮成恐龙来接3岁的女儿放学。
视频中爸爸穿着巨大的恐龙服装一摇一摆的穿过拥挤的家长人潮,来到女儿的面前,女儿脸上满是惊喜与喜悦。
原来,为了鼓励三岁的孩子养成独立的习惯,爸爸和孩子约定如果能一个人进幼儿园就满足孩子的小要求。
孩子做到爸爸的要求后提到,希望有只恐龙接她放学,爸爸便在万圣节当天扮成恐龙去幼儿园。
作为父亲,为了实现和女儿的约定,在大庭广众之下不惧众人眼光扮成恐龙,值得赞扬!

事后妈妈接受采访时说道: 因为她能答应我的一些小要求,那她提出的一些要求我也尽量满足,就是互相尊重吧。
对孩子言而有信,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尊重!
网友纷纷评论:


“好暖的爸爸。
“言而有信的家长值得尊敬。
也有网友委屈的分享了自己小时候的经历:
“真的很羡慕孩子拥有这样的父母,我的母亲在生活上的各种小事都喜欢通过隐瞒和欺骗的方式解决。 比如小时候不说明来源就给我穿别人送的旧衣服; 比如许诺我达到什么目标给我买什么东西,最后用当初了是为了鼓励给我的说辞敷衍过去; 比如吃饭的时候加了我不喜欢的东西,还骗我没有,非得我尝出了异样才肯承认; 时间久了就对妈妈越来越不信任,长大后交朋友也很害怕欺骗。



教育博士陈美龄曾经说过:
做父母的也尽量不要向孩子撒谎,比如说我明天带你去公园踢球,怎么累我也会去的,要不然,小孩子就会觉得你是撒谎。 要是小孩子他不相信人的话,他一生都很孤独的了。


孩子再小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理解承诺的意义,而父母的失信,就是孩子人生第一次伤害的开始。
03


有段时间抖音上很流行“套路孩子吃药”的视频。


妈妈把药水藏在西瓜里 酸奶瓶里 可乐罐子后面,看着孩子懵懵懂懂乖乖吃下去的样子拍手大笑,美其名曰父母的套路,还拍下视频上传到网上博网友一笑。
还有些家长告诉孩子药是糖从而让孩子乖乖服药。
可是,这样的方法真的可取吗?
且不说孩子吃了一次,尝出味道以后下次就不吃了,那些欺骗孩子药是糖的家长,难道真的不怕孩子嘴馋自己偷偷拿药吃引发危险吗?
我们可以理解父母为了让孩子吃药煞费苦心,但是我们不能接受这种把欺骗孩子当作理所当然的态度。

(图源: 《我们与恶的距离》)
想想从小到大,我们见识到了多少中国式父母的哄骗:
“打针不痛,一下就好。


打针真的不痛吗?


“这个药一点也不苦,是甜的,不信你尝尝看。


药真的是甜的吗?


“好好学习,考试考好了妈妈给你买玩具。


考到了理想成绩的你真的收到礼物了吗?
长大后的我们都知道答案,然而这个答案是在多少次的信任破灭与失望中积累出来的。
我们常常说诚信是做人的底线,因此我们教育孩子做人要诚实,然而又有多少父母运用了一套双重标准,口口声声告诉孩子做人要诚实,转过头来就欺骗孩子。
很多父母认为这是小事,殊不知,摧毁孩子对你的信任,只需要3次不负责任的言论。


有位网友分享了自己小时候的经历。

“小的时候我爸答应我期末考试考到第一名就给我买自行车,后来我考到了问我爸要自行车,他说他去买。 我等了一个月还是没有等到,又去问他,他说他现在去买,可是晚上回家他还是没有把自行车带回来。 我跑去问他,他却满不在乎的告诉我,不买了,家里离学校那么近,买自行车有什么用。


想知道结果是什么吗?


从此以后,他说的话在我眼里屁也不是。



诚信是基本的道德准则,不能因为是父母就对孩子拥有特权。 如果仗着自己父母的身份随意践踏孩子的信任,家长的威信也必将随之崩塌。
04


父母说谎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一项实验证明: 被父母欺骗的孩子更容易在测试中作弊。
而绝大部分的中国家长都被孩子认为有过欺骗行为。
一项“亲子调查”显示,80%以上的家长认为,自己对孩子守信; 而超过95%的小孩认为,父母常常不履行承诺。
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挽回自己岌岌可危的信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