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人介绍,即便江志强迎面走来,你也不会觉得他和路人有什么不同。
更不会想到是他一手缔造了华语电影的大片时代,将李安的《卧虎藏龙》、《色戒》,张艺谋的《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李连杰的《霍元甲》推向海外。
是他排除万难,历经七年打造出真人动画结合电影《捉妖记》,创造了华语电影的投资之最,票房之最。
江志强为人低调节俭,他总是一身休闲夹克,一个双肩包,出行搭地铁,飞机只坐经济舱。他很少在媒体面前露面,走红地毯,他甚至几乎不怎么出席饭局,他说宁愿跟导演多聊聊剧本。
媒体喜欢用“电影王国”、“商业帝国”之类的词来报道他和他的企业,他自己并不喜欢这样的说法:
“我们是个小公司,怎么会是电影王国呢?”
江志强,是华语电影大佬中勤勉务实的形象代言人。年过花甲的他,始终不变的是对电影的热爱和赤诚。
一边是对商业电影运筹帷幄的敏锐,一边是对艺术电影经营培育的苦心。一部电影的好坏,恐怕没有谁敢说自己比江志强更明白。
江志强出生于1953年,其父江祖贻广东佛山人,在香港白手起家创建了安乐影业(现安乐电影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乐),发展电影院线,从事电影发行工作。
13岁那年,江志强开始随父亲在世界各地购片,在丹麦影院的一部青色艺术片,成为了他最早的电影启蒙。
70年代初,江志强从国外留学返港后,开始与父亲一道经营安乐。这时他才意识到,电影就是自己的人生目标。
“当时跟我父亲经营影院发行,碰到很多的成功和失败的例子,很多人对失败往往很颓丧,轻易就想到放弃。”兴衰荣辱,江志强看得太多了。
1989年,江志强正式从父亲手中接过安乐电影王国的大全,将安乐的业务范围扩大到投资、制作、发行、院线、经纪等领域。
几十年的行业浸淫,让江志强对电影看得更透更远。
“如果你像我一样,读完两万个剧本,你也能形成一些作出评判的功底。”江志强曾经说。
在江志强看来,IP热不热、类型好不好、卡司大不大、导演牛不牛都不是决定影片好坏的根本因素。
《捉妖记》就是最好的一个例子。
它没有《小时代》的粉丝基础,没有《盗墓笔记》的热门IP,没有张艺谋那样的国际大导,也不是什么被市场验证过的吸金类型,它在上映前普遍不被看好。
江志强认为,下苦功夫发掘自己的IP才是最健康的。要想打造一个现象级IP,只要有一个好的创意,搭配职业化的编剧、导演、监制,同样能够逆风而上。
《捉妖记》就是江志强拉上导演许诚毅、香港电影人袁锦麟一起,把《封神演义》《山海经》《聊斋志异》等等一大堆传统神怪故事翻了个遍,聊出来的IP。
但是,江志强并不抗拒IP,真人版《葫芦兄弟》的制片人就是他。此前江志强就表示过:“我都想拍热门IP电影,但是我觉得不应该盲目。”
小黄人本来不过是《神偷奶爸》里的一个配角,出来只有两分钟而已,但是观众太喜欢小黄人了,用这个角色再配以优秀的制作团队,就可以发展成一个大电影。
“我有一个秘密武器,就是多去影院看。”
江志强每周都会去影院两三次,和观众坐在一起观看影片,观察现场观众的反应,了解他们喜欢哪里,不喜欢哪里。
“一定要听观众讲,有些电影已经讲完了,你再拍大家会骂你的。比如我跟李安拍《卧虎藏龙》,我们都不觉得这个戏应该有第二集的。过分消费一个东西不可取。”
果然,一语成谶,这个预言,在打着《卧虎藏龙》续集旗号的《卧虎藏龙2青冥宝剑》身上得到了验证。
尊重观众,也包括要尊重团队。市场天天在变,不同年龄观众的占比和口味都在发生变化,团队可以让江志强看得更清楚明白,他表示百分百尊重团队的意见,永远会听他们的意见之后再做出选择。
“制作费多少,这个都是虚的,观众不会理你。你告诉我这个电影花多少钱有多贵拍成,烂片还是烂片。”
能让观众称赞的电影,才会是好电影。
江志强屡次强调自己根本没有建立一个王国的野心。
尽管他的百老汇院线是香港院线的龙头老大,票房占据香港电影市场的半壁江山;尽管是他让华语电影大卖海外,一手撑起好莱坞两大电影公司华语地区的影片发行;尽管他创造了《卧虎藏龙》《色戒》《英雄》《狼图腾》《寒战》《北京遇上西雅图》……无数热片爆款。
公司人数虽少(百度百科200余人),但业务版图从制作到发行相当完整。当被问及这一切是否精心布局过,江志强回答:
“不,我从来没有设计过版图。”
虽然早在1979年,安乐就制作了电影《惨痛的战争》,还刷新了香港的历史票房纪录,仅次于成龙的《师弟出马》,但整个80年代,安乐仅制作出品了三部电影:《田鸡过河》(1983)《性,命知多少》(1983)《冷血屠夫》(1985)。
安乐的主营业务仍然是经营院线和发行影片,只是目标已经不在局限于香港。安乐早早地开启了北上之路,大陆第一家香港院商投资的电影院——南国电影院就是安乐投资的。
让江志强义无反顾投身制片的是这样一件事。
90年代港片渐渐没落,影院靠好莱坞电影得以为继。当时江志强找来一位好莱坞发行人,提出以50万美金购买《本能》5年的版权,最终因对手出价更高未能如愿。
第二年,江志强在购买《洛丽塔》版权时,再次遇到了这个发行人,对方要价高达100万美金,江志强咬咬牙同意了。
令人气愤的是,第二天,当他上门付款的时候,发行人突然改口要价120万,还留下了这么一句话:Come back when you grow bigger!(等你强大了再来!)
这让江志强耿耿于怀:100多万美金,可以拍两部港片了!
多年以后,当《卧虎藏龙》大获成功,美国同行第二天出现在他的办公室时,他也临时抬高了价码,临别时同样说了句:Come back when you grow bigger!
算是报了当年的“一箭之仇”。
“电影是个长期的赌博,我就赌到我退休为止。”
第一次让江志强赌上全部身家的,是李安的《卧虎藏龙》。影片的预算成本为1500万美金,当时资金筹备极其困难,没有华人愿意投资这么大一笔钱来拍摄一部武侠片。雪上加霜的是,当全体演职人员在新疆准备就绪的时候,台湾投资方又临时撤资了。
走投无路之下,李安把自己的房子都抵押了几近破产。江志强也放手一搏,把所有的资产都投了进去,并向银行担保贷款,用一年的时间游说哥伦比亚公司提前支付了600万美金的发行费用。
结果如何呢?江志强通过自己多年来积累的口碑和人脉,将《卧虎藏龙》发行到了全球各地,全球票房近2.3亿美元,夺得了包括最佳外语片在内的4项奥斯卡大奖。
江志强说:“我这个人不相信规律,我往往都是跟人家背道而驰的。”
让江志强第二次豪赌的是张艺谋的《英雄》,这一回他又把所有财产都压上了。在江志强的推动下,《英雄》的总投资额高达2.5亿。
当时张艺谋告诉他,不要幻想中国的票房,能够个300万就够了。但是,江志强对中国电影有信心,中国观众有信心,对张艺谋的电影品牌有信心。
最终,《英雄》的全球票房共计1.77美元,国内票房2.5亿,拉开了中国商业大片的帷幕。
第三次豪赌是去年的《捉妖记》。《捉妖记》从2009年开始写剧本、筹备,到最终上映总共历时七年。江志强找来ILM(工业光魔),制作出美国水准的特效。
该片因男主角柯震东吸毒一事,险些腹死胎中。江志强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换角、重拍,增加了7000万的投资,使影片的总成本高达3.5亿元人民币,成为安乐影业史上投资额最大的一部电影。
江志强再一次地赌上了全部家当,用他自己话来说就是:“我这次是真正的Show Hand了,如果输了,我可能会一无所有。”
结果,江志强又赢了,《捉妖记》的最终票房高达24亿,华语电影无人能敌。
这样看来,江志强堪称电影界的赌神,电影人把看做常胜军师,媒体也在打造他无往不利的商业传奇。很多人认为把片子交给他发就等于拿到了通往海外市场的“通行证”,就一定稳赚不赔。
江志强觉得这个想法有点莫名其妙:
“电影能大卖,不是我的功劳,是导演拍得真的很棒,这是他的本事。”
他曾经这样回复媒体:
“我发行过大卖的电影,也发行过不卖座的电影,但为什么媒体不拿来说呢?这可能也是媒体的问题,只关注成功的部分,忽略掉失败的一部分。”
2002年江志强投资的田壮壮《小城之春》,在商业上就并不成功,在此之前投资的《蓝风筝》还使得田壮壮被十年禁拍。2009年,江志强信心满满地找来袁和平,合作拍摄了《苏乞儿》,结果反响平平,总票房只有4897万。
在江志强的心里,赢了一部,不用太高兴,输了一部也不用太伤心,因为这个游戏还在继续,只有当一个人退休了,拍不下去了,才知道自己是赢了还是输了。
“说到底拍电影就是个赌,因为我想全世界没有一个人会说拍电影是稳赚的。”
同样是赌,江志强的心态却很平和,他不是盲目的赌徒,对商业有自己的理解,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不跟风,但我会很小心。”
有人说,江志强像极了《捉妖记》中的顶级天师,并不以上层建筑的标签为准则,而是有自己的商业判断。
江志强曾表示,自己拍的电影都会很紧张,都会亲力亲为,这位大佬并不像媒体所塑造的那样“运筹帷幄”,踏实务实才是他的底色。
今天的电影宣传的招数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要在宣传上的创新多花花脑子、多想想办法,把观众吸引过来。
“我很重视宣传,我觉得一个电影拍好只是完成了任务的一半,另外一半是怎么把这个电影宣传好。我本身是做了20多年宣发,一个好电影没有宣发好,是白费了制作人的心血。”
大数据调研、互联网营销江志强都热情拥抱。以前立项都是靠经验,现在则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技术进行一些科学性的调研,这与江志强一直以来的电影营销不谋而合。
他说:“作为一个电影人,尤其是拍商业电影,你必须根据商业数据,准确掌握它的走向趋势。现在年轻观众都是玩互联网,互联网可以掌握很多年轻人的数据。”
但是,他还说:
“不可以完全用科学的方法来去拍电影,毕竟我们是在艺术创作。”
知道技术的重要性,却不唯技术论,是江志强的清醒。
这难道不让那些满口互联网思维、大数据、大IP,围绕着一个又一个的烂片疯狂炒作的电影人汗颜吗?
一部电影的成功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仅仅质量精良是不够的。江志强像一个强大的磁场,总是能把这些因素都吸收了过来。
还要举《捉妖记》的例子,重拍后的《捉妖记》投资方希望不要到暑期档扎堆,但江志强坚持要做。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部电影的观影人群以10—25岁为主,是暑期最有时间和精力的人群(放假的学生和带小孩的年轻父母),《捉妖记》里萌萌的胡巴、偶像井柏然、奇幻幽默的元素,恰恰就是这些人的心头所好。
为什么江志强能够在商业上这样成功?
当行业人和媒体们连篇累牍地分析讨论时,江志强却给出了的一个简单至极的答案:顺其自然。
真正热爱电影艺术的人,不会把目光盯在钱上。
“我从来没根据是赚是赔来评估我的电影成绩。”
江志强更看重自己为电影做了些什么。
电影圈内流传着这样一个小故事:之所以如此节约,出差制作经济舱,江志强是把省下来的钱全都投给不赚钱的艺术影院了。
1996年,江志强投建的第一家艺术院线——百老汇电影中心开业了,中心隐匿于香港油麻地的闹市里,是香港少数播放非主流电影的戏院。
影院的旁边,是间以著名导演库布里克命名的咖啡书店,会定期举行新书发布会、小众音乐会和实验剧表演,现在已经成为了文艺青年的朝圣地,香港的文化地标之一。
2009年,江志强以同样的理念将艺术院线带到北京,投建了大陆第一家艺术电影院——当代MOMA百老汇电影中心。
江志强说:“对我们做艺术影院的,我觉得最大的挑战性就来源于风气,但是将来中国老百姓越来越多人会喜欢这种类型的电影。”
尽管艺术片的观众有限,尽管影院仍在亏损,但江志强不会将其关闭。
“艺术电影也是很重要的东西,它会给观众一些呼吸和营养。”
在2013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江志强表示,令他“最引以自豪的电影”是《海洋天堂》,一部关于自闭症患者的故事,尽管该片并没与什么票房成绩可言。
江志强发行和投资艺术电影从90年代就开始了。
在发行方面,将台湾王童的《无言的山丘》、刘怡明的《袋鼠男人》,大陆何平的《炮打双灯》、黄建新的《背靠背、脸对脸》等片引入香港。
在投资方面,参与制作了大陆严浩的《天国逆子》、田壮壮的《蓝风筝》,台湾李安的《饮食男女》,这也是江志强第一次与李安合作。
近些年的《最爱》《亲密》、包括前文提到的《海洋天堂》等等也是江志强投资制作的。
为什么要这样做?江志强想得比一般人要远得多:
“今天的观众可能将来就是我们的电影工作人员,甚至还可能是我们的老板,如果你现在不给机会让观众看到这些电影,培养他们对艺术片的眼光,那以后对这类影片的认识可能也就不一样了。”
江志强对新人的扶植可以说得上是不遗余力,他不计回报地投资新导演的作品,成为了不少千里马的“伯乐”。为了给这些新人保驾护航,他还会利用自己的在圈内的威望和影响力,拉来顶级巨星来为新人助阵。
什么样的新人能够入江志强的法眼?
“首先看人品,其次才是剧本和才华,人品一定是第一位。”
但是他也强调:
“看他们对电影有没有认识,因为电影真的是要讲才华。”
2012年,陆剑青和梁乐民第一次做导演拍了《寒战》,江志强比他们还兴奋:
“我们现在要做,而且还会做大,我去请演员!”
于是他拉来了梁家辉和郭富城做主演,刘德华做客串,电影最终在大陆获得了2.54亿的票房,并且一口气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9项大奖。
2010年,江志强为薛晓路找来李连杰拍摄了处女座《海洋天堂》,虽然票房很不理想,但江志强并没有将此作为是否投资一个导演的依据。
2012年,江志强再次投资了薛晓路的《北京爱上西雅图》,找来汤唯做女主角,票房达5.2亿,刷新了国产爱情片票房纪录。
江志强曾说:“我这人比较看重的是我帮对了人没有。”
事实证明,他帮对了。
江志强懂电影,懂商业,却不愿意把电影彻底地沦为商业,他所追求的不是最赚钱的电影,而是能够影响人生的电影。
当母亲问他拍到什么时候,他的回答是:“拍到钱赔光了就不拍了。”
他曾表示,身体想过退休,但精神上没有想过。
这份初心,最为难得。
热 门 文 章
直接点击即可查看
✦ 高晓松:去你的“老子贵”,陈凯歌早该没戏拍才对!✦
✦《余罪》常书欣:小说牛逼,编剧二逼,剧情傻逼 ✦
✦ 好莱坞编剧教父为中国电影挑出16个致命缺陷 ✦
✦ 独家策划:中国电影人最喜爱的100部电影 ✦
✦爱奇艺VP张语芯:就爱做大戏,部部是爆款✦
✦ 他是中国第一编剧,也是贵圈第一毒舌✦
精 彩 回 顾
直接点击即可查看
CAA | 漫威 | 宫崎骏 | 毛片儿
常书欣 | 方励 | 郑宸 | 罗杰·科曼
诸葛小花 | 周铁东 | 非行 | 张昭 | 张恩超
郑志昊 | 柴鸡蛋 | 幕斯 | 苏晓 | 韩志杰
甘薇 | 侯鸿亮 | 张语芯 | 白一骢 | 梁振华
毒药小视频 | 8月摘评 | 毒药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