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票房,先要明确一点:这些“中仓影片”基本都是北美滑铁卢之作,甚至全球范围内也是失败的。当然,要排除一个特殊案例——《速度与激情7》,该片卖座的原因也非常特殊,跟主演遭遇有关,所以下面的分析在《速度与激情7》上基本都不适用的。
先奉上19部“中仓影片”商业性分析数据表:
我们重点关注是中美票房和影片制片成本之间的关系。先盘点一下分账规则:
1. 北美、澳洲、欧洲大部分地区都是遵循1:1的分账规则,院线分一半,片方分一半,发行方扣除发行成本后剩余钱流向制片方。比较常规的情况下宣发成本会达到制片成本的50%左右。举例计算:1亿制片成本的影片,出5000万的宣发费用,在这几个市场至少要3亿美元才能回收票房。
2. 历史数据表示,不考虑中国市场(中国仅在近两年才开始成为海外片主力票仓)的情况下,影片的全球票房约为北美票房的2-3倍,同时会有一部分DVD、衍生品等销售收入。欧洲、澳洲、北美等地区票房同步性较好,乐观情况下,北美票房与制片成本相当时,影片能做到收支平衡。这只是一种非常粗略的估算方法,不同类型、不同体量影片有很大差别,下面的商业分析暂以此为计算基础。
3. 中国分为分账片和买断片两种引进形式,分账片可以分得总票房的25%,买断片扣除各项费用后能回收到片方的票房大致在25%-30%间,和分账片实际差距不大,当然这些回到片方的款项里还应当扣除宣发费用。值得注意的是,买断片内地收益权被中国引进方买断,所以海外片方仅回收固定的买断价格,而非中国市场放映的全部收益。下面分析中暂且假设所有海外片方能回收相当于内地放映收益的25%(实际应当低于这个数值)。
4. 综上,我们对好莱坞影片影片收益的粗略估计方法为:收益=(北美票房)X1+(中国票房)X 0.25。
*这只是粗略偏乐观的估计方法,具体情况视影片而定。仅代表好莱坞片方的收益,这些中国卖座影片的买断方或内地合作方盈亏与此无必然联系。
上图是19部影片的商业数据:
1. 19部影片除《速度与激情7》外,北美票房均低于制片成本,一半影片北美票房尚不及成本的一半,不考虑中国市场的情况下都当算“扑街”之作,其中表现最差的《比例•林恩的中场战事》北美票房仅为成本的4%。
2. 《金蝉脱壳》、《极品飞车》、《暴力街区》、《速度与激情7》、《魔兽》、《惊天魔盗团2》、《机械师2:复活》、《极限特工:终极回归》8部影片中国票房超过了制作成本,其中除《速度与激情7》、《魔兽》、《极限特工:终极回归》外都是买断片。《速度与激情7》之外该项数值最高的是《极限特工:终极回归》,内地票房达到制作成本的1.71倍。
3. 图中估算出的收益显示,依靠中国票房能够收回收益除《速度与激情7》外仅有《暴力街区》一部,计算中国地区收益后接近回本的有《极品飞车》、《终结者:创世纪》、《惊天魔盗团2》、《极限特工:终极回归》,算是靠中国市场挽回了颜面。而《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即使内地的收益也仅能回收不足两成的成本。所以,抓不住北美市场,将翻盘的希望都寄托在中国身上目前看是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我们关注这些“中仓影片”都在什么时间节点出现,近年来在数量上有怎样的变化趋势,这些影片在中国喜欢选择什么档期上映,又和北美的上映时间有多大差别?下面,来一一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