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那一座城
城市塑造了我们,我们一起探秘城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汇易咨询  ·  JCI大平衡表:2024年1-12月大宗进口 ... ·  16 小时前  
吉林药监  ·  【科普】 | ... ·  昨天  
吉林药监  ·  【科普】 | ... ·  昨天  
药明康德  ·  全球首款!脐血来源通用型CAR-T疗法IND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那一座城

城荐丨明代顶流艺术男团:雅院里谈笑风生,挫折中乘风破浪

那一座城  · 公众号  ·  · 2020-12-12 10:00

正文

双12狂欢盛典
抢150元购买福利包, 即领即用!


“我想开了。” 正德二年(1507),唐伯虎环望新修的桃花庵,花蕊林荫,小溪潺潺, 心里豁然开朗

虽然此时的他,历经 功名被革、夫妻反目,生活潦倒不堪 ,但却 不肯真正倒下

不仅建起一座世外桃源,还写下至今为人传唱的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 唐寅《贞寿堂图卷》

这种“在沉闷日子里笑出声”式的乐观 ,你是否觉得似曾相识?仿佛在另一位“愉快天才”苏东坡身上也看到过。

中国的文人画家都有一股, “任世道曲折,且看我乘风破浪”的劲。

和唐伯虎同一时代的 沈周、文徵明、仇英 ,都是凭借这股劲, 在充满杀戮混乱的明代,活出理想姿态。


这四个艺术青年, 用手中的笔撑起一个时代,成就整个中国艺术史 ,后人尊敬地称他们为 “明四家”


若没有“明四家”,全世界的博物馆的名画都要少一大半。


如果你想了解中国艺术,他们也会是你的必经之路。

即便不谈艺术,明四家们的励志故事,也能警醒被现实围困的你:

人生,就是要乘风破浪。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艺术是对抗枯燥的一剂良药,而文字能拯救日渐消沉的灵魂。

“明四家”文字作品不少,但多以剖析书画技法与理论研究为重点,晦涩难懂。

今天我要推荐的这套 《明四家》 既有传世名画的意趣品鉴,和诗词妙悟的采撷

还有关于这四个直男的轶事节录、以及对他们逸格的赞慕。


简而言之,这是 一套读着不犯困,轻松惬意得就像品尝下午茶一样的人物传记。

作者将人物与历史背景相融,把艺术家们创作风格的演变与他所处的环境相结合, 在写人物的同时也是写生活。

因此,相比其他明四家传,在这儿你能看到明朝历史的曲折、中国古画艺术的巅峰,以及一个灵魂的丰满与衰落。


论及阅读体验,这套书几乎完胜其他同类传记。每本书的插图都是来自 故宫博物院、东京博物馆等世界知名博物馆的馆藏名作。

多看几眼,都会被中国绘画艺术勾去了魂,太美了,看得人直呼过瘾。


工作闲暇或睡前静心时,随手拿起一本,你都会被优美图文引入到 风流飘逸、略显细腻 的明朝。

看见 唐伯虎立于桃花庵中,摸着老山羊胡子的沈周、成熟稳重的文徵明,以及默不作声躲在门角的仇英……


这个明代顶流艺术天团,拥有迄今无人能及的艺术造诣,也经历了落魄、离散、独孤等非人的苦难。

他们的人生经验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我们还能从他们的字画里,悟出怎样的哲思意蕴?或许翻开此书才知晓。


这套《明四家》在 让你窥得艺术源流的同时,也照见中国文人的精神高度。不论什么年纪读它都能使灵魂吸收养分。

庸碌超速的现代,我们缺少的恰恰是一套这样的书,使自己走进艺术,放慢脚步,静静欣赏高于生活的精神之美。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万万没想到,成为明代主流的士人,必须先充满“戾气”。

赵园先生在《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中指出, “躁竞”“气矜”“气激”无疑是士人在明朝这一政治暴虐时代的普遍姿态。

但是沈周很“peace”(平和)。

△ 沈周自画像

他成长于富庶的苏州,少年成名,在艺术道路颇为顺遂,甚至有机会在官场青云直上的时候, 他选择了隐居

沈周虽不像某些晚明文人那样叛逆,对传统愤世嫉俗, 却依然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尤其是过了而立之年的他,逐渐构筑出自己的精神世界。


他隐居乡里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相反,在他诗作中常可见关心民生的篇什。将沈周放在明代知识分子群体中, 他的平和与平淡,反而是他的独特之处


难为替沈周写传记的人,毕竟他的人生少了几分传奇色彩,也就少了谈资。

但段红伟所著的《在淡泊宁静中绽放:沈周传》, 在娓娓道出平淡故事的同时,又让人看到不平凡的生活选择。 某种意义上,段红伟也在做“非主流”的事。



很长一段时间,“唐伯虎点秋香”红遍大江南海,作为唐伯虎的朋友——文徵明也被“捆绑”上热搜,并且在《金装四大才子》中以一往情深的形象深受大众喜爱。

当然,剧中大多是虚构的,真实的文徵明既没有和郡主结亲,也没有飞黄腾达,他九次应试进士落榜!即便后来被人推荐入朝, 他放下执念,选择在诗酒酬唱、书画鉴赏中度过一生。


文徵明的才气,与唐伯虎同为“明四家”,也同为“江南四大才子”,可谓诗、文、书、画“四绝”。


再者便是文徵明的专情。身处江南佳丽地的年轻才俊们,如唐伯虎,风流不羁。可文徵明置身一众放纵不羁才子中,却能做到“平生不二色”。

世事纷扰,内心却不受打扰,文徵明能够自由地在自己的爱好和趣味中度过一生,这是幸运的。可能这就是文徵明的魅力——在漫长岁月中生磨砺出的这份从容不迫。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中国书画讲究的是“书画一体”,重视的是所谓“画外功夫”。这样说来, 位列“明四家”的仇英是个“异数”。

仇英是一名自学成才的漆匠,他的成名之作竟是当时文人不屑一画的“工笔人物”, 他一生不善诗、书,只专注于画,却能跻身“明四家”之列。


一代名臣、书画大家 董其昌,甚至评价仇英是“近代第一高手”。

与其说仇英是“天才”, 倒不如说他靠的是坚毅和果敢,守着那点执着,凭着一份匠心。

与其说他是“异数”,倒不如说他做到了平凡人难以企及的极致。


有时我们也会问:如果仇英不是漆匠出身, 而是如沈周、文徵明一样长于知识分子阶层,他的人生是否就不一样?



唐伯虎太有名了, 有名到很多人忽略了他的本名“唐寅”。

传说“唐伯虎”是风流才子唐伯虎,是放纵佯狂的桃花庵主。

他有一方印,刻着“龙虎榜中名第一,烟花队里醉千场”。 这是他前半生的写照,这样的他是那个万里挑一的“有趣的灵魂”。


但现实中“唐寅”是悲情潇洒文人唐寅, 是无处遣悲辛的六如居士。

他接连遭受宁王叛乱与科举案两大重创,名声扫地,一蹶不振, 在一个画家春秋鼎盛的年纪潦倒离世——终究还是千篇一律的皮囊。


倘若苏东坡的神话,是被士大夫的热爱和崇敬堆积起来的,那么唐伯虎的传说则带有更多的市井热情和理想,当然也包括了粗俗和色情。

风流才子是雅俗共赏的,士大夫是端着的, 风流潇洒的唐伯虎与穷困潦倒的唐寅,孰是孰非?答案也许就在你我之中。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