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左岸读书
致力于美好的阅读体验。
51好读  ›  专栏  ›  左岸读书

龙抬头

左岸读书  · 公众号  ·  · 2024-03-10 20:01

正文

文/白头翁

眼下仲春,二月初二,传统节日,神龙抬头。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

“龙”是指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传说龙抬头节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于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据说,这便是龙抬头节的由来。

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龙抬头”,意味着阳气生发、万物生机盎然。故自古以来,人们在龙抬头时节,会举行敬龙祈雨、放生,以求一年吉祥丰收,并将龙抬头时节作为一个纳祥转运的日子。在我国流传着“二月二,拜村社;龙抬头,祈丰收;八月二,祭村堂;龙收尾,送龙归”的说法。

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二正处在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惊蛰”、“春分”之间,这期间气温升高,有俗语之说“龙不抬头天不雨”。这个时节,雨水增多,万物复苏,到处一片生机盎然,所以古代文人也留下过许多颂扬“龙抬头”的诗篇。

最有名的要数唐代诗人白居易写下的《二月二日》:“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诗意是:二月二日新下了一场雨,雨后天晴,草芽菜甲一时间儿都长了出来,一群身着轻衫牵着骏马的青春少年,在十字津头一字排开并肩行走。诗中充满着一派春意盎然的诗情画意。

龙抬头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具有古代农耕文化的重要特征。人们通过观察天象、气象的变化,掌握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从而进行科学的种植和耕作。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敬畏和对神灵的崇拜逐渐形成,并演变为各种传统节日和习俗。

龙抬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当天,人们通过祭祀龙神、舞龙灯等仪式,表达对自然界的敬畏和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此外,龙抬头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文化”观念。人们通过各种习俗和仪式来祈求吉祥如意、丰收和平安,这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龙抬头作为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节日之一,包涵了对自然界的敬畏和感激之情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这为当代社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启示: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美好目标,将“龙抬头”这个传统节日永远传承下去,成为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行文至此,口占七绝一首,且为甲辰年“龙抬头”之心记:

又逢二月龙始头,

民祭青龙五谷求。

滋润田园虽一雨,

迎来岁岁稻花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