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一本区块链
区块链领域第一深度新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疯狂区块链  ·  特斯拉股票还能不能买? ·  17 小时前  
疯狂区块链  ·  财务自由后你想干什么? ·  昨天  
白话区块链  ·  以太坊现货ETF持续流入,为何ETH价格却毫 ... ·  昨天  
疯狂区块链  ·  暴富靠的是什么?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一本区块链

区块链要颠覆互联网金融?

一本区块链  · 公众号  · 区块链  · 2018-04-19 11:59

正文


文  | 墨菲


在区块链风暴诞生之前,扛起变革传统金融大旗的,是互联网金融。


然而,从2013年元年算起,已经发展了5年的互联网金融,也陷入了瓶颈。


流量、风控、监管、信息孤岛、数据泄漏,各种问题,如鲠在喉。


如果让区块链和互联网结合,这两个技术会在金融领域,爆发出怎样的生命力?


01 互联网金融的瓶颈


发展5年多的互联网金融,在急速崛起之后,遇到了瓶颈。


我们拿大热的消费金融举例。


首先,是流量问题。大部分借贷用户,都把持在大的流量中介手里。


比如,去年现金贷发展火热时,流量平台、贷款超市,也赚得盆满钵满。一些小的现金贷平台,甚至对贷款超市的依赖越来越强。


“真正的持牌机构和资金端,对客户获取和把控能力比较弱。”DCC技术负责人Cipher认为,“现在这个模式也变相地发展到了银行同业里。”


目前,体量小一些的银行都对接了微众等大的互联网银行,微众巨大放单量背后,是中小银行提供的资金。



“实际上,背后的中小银行已经有了危机意识。他们发现,自己对市场未来没有什么太大的控制力,甚至会逐渐失去对整个市场的控制权。”Cipher解释。


其次,是数据和征信问题。


一方面,是数据使用的成本比较高。


“每次借贷审核,都需要调取外部数据;每个人在不同机构借贷,需要重复审核,风控的成本也会增加。” Cipher认为。


另一方面,数据孤岛问题严重,数据没有发挥出真正的价值。


借贷数据分散在中介、资金端甚至催收团队手中,即使是曾经的8家个人征信试点,数据覆盖率也不足。


对于用户而言,面临的问题就是数据泄漏严重,隐私受到侵犯。


而流量和数据这两个问题,也导致互联网金融出现乱象。


一是,定价难。没有数据,就陷入高收益覆盖高风险的循环。


二是,信用传递难。贷款流程进行的不顺畅,甚至使借贷双方陷入“博弈”中。


比如,我们常提到的中小企业贷款难,一方面是中小企业经营能力不稳定;另一方面,因为不知道下一笔钱什么时候能拿到,所以中小企业的还款意愿不强,甚至会故意“拖着”。


最终,导致平台增加各种风控环节,成本上升。


而这些成本,都将由借款人来买单。


两个问题愈演愈烈,互联网金融不仅没有完成消灭“信息不对称”的使命,反而让巨头和小平台之间出现巨大鸿沟。



02 探索突围


实际上,关于数据孤岛问题,互金行业已有了尝试。


比如,各个数据公司建立共享黑名单制;再比如,互金协会一直大力推动的百行征信“信联”。


但信联的愿景虽然美好,实际推动起来,也会遇到困难。


各家为什么要把最重要的数据交出来?信联是股权结构,股份如何分配才能公平?如果中途有新机构加入,有老机构退出,股权结构将如何调整?


某巨头公司曾表示,他们现在在“百行征信”中,只占8%的股份,“我们怎么可能共享数据,除非我们控股”。



如果仔细分析,如今各种推动方式,无非是想在做风控时,数据维度广一些,数据覆盖面大一些。


“信联的做法,是把各种维度先集中,再处理,最终形成一个多维的报告,供各家使用。” Cipher解释,“打破数据壁垒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让中心互联,另一种是让数据回到用户手中。”


Cipher向一本区块链描述了这样一种模式:


用户自己可以掌握自己的数据,包括运营商数据、航空数据、医疗、个人报告、历史借贷等各种外部数据。


在申请贷款的时候,用户只要将需要的数据,直接发给借贷机构,借贷机构简单验证后,就可以直接使用,决定借还是不借。


模式听起来有些陌生,但却是区块链希望实现的“点对点”借贷生态:整条链成为“公证处”,证明用户链上的数据和认证没有经过篡改;在这个生态中,用户数据可以在授权后,自由流通。


举一个现实的例子,比如我想去民生银行申请房产贷款,我要先去打其他银行的存款证明,打完之后交给民生银行业务员。


“原来这种纸质证明是一次性的,柜台给你敲个章,纸质流水单可以使用一次。微信已经在做类似的中心化的服务。”Cipher解释道,“申请一次,使用一次。”


如果是在区块链上,存款证明等数据,就变成了用户自己的数据,这份证明用户可以提交给任何方,很快进行验证。


而用户在其中,会感受到哪些改变?


这种方式,一方面减少了中间环节,借贷机构不需要再向数据中介机构寻求数据,让资金方直接变面对用户;另一方面也使用户对自己的数据拥有使用权,数据的使用更加规范。


最终,可以打破信息不对称,降低借贷成本。



03 生态建立


不过,这个区块链借贷生态的搭建,也会遭遇许多挑战。


首先,是数据真实性问题。在链上的数据可以做到真实、防篡改、可溯源,但如果上链前,数据已经出现造假问题,要如何解决呢?


“数据造假不是由区块链鉴别的。”Cipher向一本区块链解释,“造假也分不同情况。”


一种,是用户上传的数据是假的,这种情况,认证机构可以判断出来,留下“不做认证”或者“拒绝认证”的记录;最终会有“黑名单机制”,拒绝造假者进入整个生态系统。


另一种,是用户和认证机构联合造假,这个假的数据会被真正使用,造成实际的损害。这个时候,可以在区块链系统本身引入一些惩罚机制,甚至中心化的法院、仲裁等。


其次,整个区块链借贷生态,要如何搭建?


实际上,已经有很多区块链公司,在做区块链+个人数据的尝试,但如何扩展用户,成为难点。


用户数据不足,会导致信用认证出现偏差,最终影响风控结果。


“目前,我们采用2B再2C的方式。”Cipher表示,先去和一些中小机构合作。而之前的数据中介,从卖数据收费,转变成认证机构。


另一方面,也可以扩大数据的范围。之前担心数据泄露的平台,比如电信、医疗等数据,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做到直接还给用户;还有原本的资金方,也可以作为借贷数据的提供方。


但数据并不是越多越好,在金融领域,最有价值的,还是用户的借贷数据。


在金融这个复杂的领域中,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等不同领域,需要的数据不同,认证方式也不同。


而区块链只是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整个生态系统的搭建和运维,需要用户、认证机构、资金方等多方的共同参与。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疯狂区块链  ·  特斯拉股票还能不能买?
17 小时前
疯狂区块链  ·  财务自由后你想干什么?
昨天
疯狂区块链  ·  暴富靠的是什么?
2 天前
创业财经汇  ·  曾国藩: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