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 明
| 本文作者为
金融监管研究院 外汇部
,欢迎个人转发,谢绝媒体、公众号或网站未经授权转载。
3月22日,美元指数强势上拉,人民币汇率则被动承压下行,一举突破了此前维持近两月的盘整区间。其中,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跌破7.22关口,日内跌逾250点;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最低跌破7.27关口,现报7.2679,跌超500点。
2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始终维持7.17至7.20区间震荡,且月内最大波动幅度不超过200点。这与去年最后两个月回升数千点的波幅,形成鲜明反差。
此外,今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7.1004,距上一日波动62个点。
1.此次离岸人民币汇率出现波动部分原因也来自于
市场预期出现反转。
当地时间3月21日,瑞士央行意外宣布,将关键政策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1.5%,打响G10国家央行降息“第一枪”。瑞士央行意外降息后,瑞郎对美元汇率下挫。
需要警惕的是,年内美国经济软着陆的可能性在增加,同时下半年有再通胀风险。如果经济数据验证了上述情况,存在美联储无法兑现年内降息75bp的风险。一旦市场预期反转,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将再度上行,使得人民币波动放大。
2.日本股市大涨,
2022年以来人民币和日元作为亚洲区域重要货币的联动性较强,此前在预期日本央行退出负利率和YCC(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背景下,日元一度显著升值,也平抑了美元指数走强对人民币的影响。
3.国际金价大涨,以及欧洲股指走强,从资金逐利的角度来看,资金更愿意短期追入这些涨势强劲的品种,近期A股涨速减慢,对外资吸引力下降。
1.2024年1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外管局局长朱鹤新在“统筹开放和安全 扎实做好2024年外汇管理工作”中提到,
“合理引导外汇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
2.2024年3月6日,潘功胜行长两会记者会讲话: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今年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有望转向,美元升值动能减弱,国内外货币政策周期差趋于收敛,我国经济基本面持续回升向好,外汇市场参与主体更趋成熟,客观上有助于增强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有利于跨境资金流动平衡和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3.3月21日上午,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宣昌能表示,从下一段看,我国货币政策有充足的政策空间和丰富的工具储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下降的空间。市场解读为,后续可能还会有一定的宽松货币政策。
对于人民币后续走势,专家认为,人民币后续重回此前强势,仍待积极因素汇聚。这依然取决于内外部因素的合力拉动。美元指数走弱、宏观经济复苏持续夯实、股市表现进一步回暖等因素有望推动人民币汇率摆脱当前区间。
CNH,离岸市场人民币,即中国大陆之外交易的人民币。我国资本市场由于尚未实现完全开放,造成在岸和离岸市场中的人民币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因此就有了两个代码来做区分。
“CN”是中国的简称,CNY代表在岸市场人民币,与在岸市场相对应的就是离岸人民币CNH。CNH中的字母“H”最初指的就是人民币第一个离岸市场香港(Hong Kong)。
为什么还要分一个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呢?这是因为人民币还没有完全的国际化,这就造成了人民币在岸和离岸汇率的不同,他们又会如何相互联系呢?
1)国内换汇与国外换汇,两个市场的价格差别大,主要是因为价格形成机制的差异。
2)离岸人民币汇率,因为更加倾向于市场化,管制相对较少,所以波动更大。在岸人民币汇率,会受到央妈的影响,特别是当市场发生风险,央行会维护外汇的稳定而做出一些货币市场的调整。
3)离岸汇率、在岸汇率汇会相互影响,离岸汇率更多反映出市场的情况,在岸汇率汇反映出央妈态度。
4)在岸汇率和离岸汇率因为不相同,所以会产生一个差,一旦这个差过大,投机者就可以通过低汇率的一岸买进,通过高汇率的一岸卖出,从而进行卖出套利。
5)如果人民币大量的套利,又会很快的让离岸和在岸的汇率,两者之间差价快速减少。
2022年10月19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宣读上任后首份施政报告,专门就离岸人民币市场表示:善用全球最大人民币离岸中心优势,推动市场提供更多人民币计价产品。
从历史来看,香港具有成为离岸人民币第一大市场得天独厚的条件,
香港人民币市场最早形成于上世纪90年代。
-
1993年2月,央行一则关于国家货币出入境限额的公告,突破了个人携带人民币现钞出境的限制,限额虽然只有6000元人民币,但足以促使内地和香港的资金乃至经贸往来有了质的飞跃,人民币随着内地旅游探亲等活动流入香港,成为香港人民币离岸存款,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形态初现。
-
2003年12月,央行授权中银香港成为香港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并于2004年2月在香港推出人民币清算服务,为参与个人人民币业务的香港持牌银行提供存款、兑换、汇款和人民币银行卡清算等四项个人人民币业务,香港的人民币离岸银行业务正式开始。
-
2006年3月,推出香港人民币交收系统及人民币支票清算服务,香港人民币业务范围扩大。
-
2009年7月,人民银行六部门出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推动人民币离岸市场在香港加快发展步伐。
-
2013年,人民币债券业务的发行主体范围进一步放宽至企业,RQFII额度投资主体扩大到所有在港注册的金融机构。
-
2014年6月,制订推出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互联互通机制,被视为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迈出的第一步。
-
2016年10月,人民币正式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正式接纳为特别提款权(SDR)篮子货币,引发新一轮全球增持人民币资产的热潮,香港再次成为离岸人民币进入境内金融市场的重要枢纽。
-
2021年10月,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正式启动,让包括香港、澳门和广东省内九市的居民可跨境投资粤港澳大湾区内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
时至今日,香港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市场,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源源不断地通过多个方面不断拓展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基础功能。
虽然早在2004年,香港居民个人就能够在当地银行办理人民币存取款、汇款和兑换等业务,但是香港离岸人民币汇率的形成却开始于2010年。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推动下,香港人民币存量迅速增加,为离岸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2010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签署“香港人民币业务清算协议”,允许香港人民币业务的参加银行可以无需通过人民币清算行、开设人民币账户,使中国公民和外国公民都可以开展人民币业务。不过当时香港离岸市场中人民币兑外币的交易相对分散,并没有能够形成相对全面反映交易价格的汇率。2011年6月27日,香港财资市场公会(TMA)正式推出了香港离岸市场中人民币兑美元的即期汇率定盘价,从总体上相对准确反映了香港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平均水平,也进一步推动了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快速发展。
离岸人民币因为市场发展时间短、规模较小,同时受限也较少,受国际因素、特别是海外金融局势的影响较多,能够更充分地反映市场对人民币的供给与需求。
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主要通过两个渠道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