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2017年的重点任务,为今年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下面我们来一起看一下今年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一是积极扩大有效需求,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报告提出,全年将安排重点项目501个,年度计划投资2288亿元,要在产业、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方面保持有效投资力度。积极拓展消费需求,适应个性化、多样化消费升级趋势。全面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促进外贸创新发展。
二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产业成形成势。
在传统产业方面,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为抓手,落实“国际旅游岛+”行动计划,“点线面”全方位推进,发展多种旅游业态,打造全天候、全地域旅游目的地。推动房地产去库存、调结构、提品质,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在新型产业方面,支持六类产业园区建设,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支持医疗健康、会议展览、现代物流、低碳制造、文化体育等产业成长壮大。
三是统筹抓好“三农”工作,促进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
打造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王牌”,调优调精农业结构,拓展农产品流通渠道,提升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实施新一轮农民增收计划,今年实现农民收入增长8.5%。
四是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海洋经济。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推动海洋产业集群化发展,真正让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加强海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智慧海洋建设。
五是以“多规合一”为引领,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严格落实、管控省“总规”和各市县“总规”,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积极推进“海澄文”一体化综合经济圈、“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协同发展。
六是深化改革开放,争创经济特区体制机制新优势。
推进行政机构、商事制度、财税体制、国资国企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和空域精细化管理改革试点;扩大开放合作交流,利用好重大外交活动平台,加强与“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的合作,推动琼州海峡一体化发展。
七是加强生态环境修复,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在全省实施生态修复、城镇修补,持续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健全生态文明机制。
八是全力脱贫攻坚,建立健全稳定长效扶贫机制。
确保完成年度18.3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和11个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任务,把精准要求贯穿扶贫脱贫的全过程,层层压实责任。
九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推进“健康海南”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繁荣文体事业,保持物价稳定,推进军民融合发展。
两会声音:不文明行为如何治?委员呼吁立法树文明
黄英是一名从业20多年的环卫工人,每次清扫路面,最让她头疼的就是吐了一地的槟榔汁和随手乱丢的垃圾。
海口环卫工人
黄英 那个槟榔汁 卖槟榔的人:卖的地方很多,随地吐,很难清理,我们要拿涂料来刷半天,双创过后,吐痰,随便丢东西是少多了,但是还是有希望以后政府能够加强市民意识的教育。
车窗抛物、横穿马路、电动车乱窜乱闯、机动车不礼让行人、随手扔果皮纸屑、随地吐痰吐渣、在禁烟场所吸烟等等,这些行为,在我们生活中似乎司空见惯。对此,海南省政协委员叶英萍在今年的两会中,提交了一份《关于制定的建议》,建议在加强市民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制定《海口市民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用法律手段倡导、规范市民文明行为,约束、惩治不文明行为。
海南省政协委员
叶英萍:这是从双创有感而发的一个东西,国家政府投入很多很大,有成果,但是这些都是由外力来压,作为真正的主人,市民来说,他有没有把文明纳入内心作为自觉行动这还是一个值得考虑的,因为这是政策在摆着,大家在站岗放哨,如果一旦撤了以后,我们会发现好多东西又死灰复燃了。
叶英萍委员在提案中指出,将市民文明行为纳入到立法层面来进行约束,在国内外早已施行。2013年3月,深圳率先通过《深圳经济特区文明行为促进条例》。2016年,武汉、杭州、青岛3个城市也先后对市民文明行为进行立法。而海口作为海南的省会,国际旅游岛的窗口,更应该从细节上规范百姓的文明行为,以立法助力海口创建文明城市。
海南省政协委员
叶英萍:文明行为这个条例,更多是倡导性的内容,倡导老百姓养成一个习惯,对于不能做的,我们后面就跟上相应的制裁措施。对于好的文明行为,我们还给他一些奖励。我们在把条例写出来以后,然后让全民讨论,反过来让全民讨论,全民提意见,这本身就是个法制宣传,我们物质文明有了精神文明更应该提高。
而对于叶英萍委员这一提案,有的百姓认为没必要上升到立法层面,可是更多百姓还是表示赞同。
海口居民
李先生:罚款这个太啰嗦了,主要还是教育。
海口居民 高先生:这个应该可以。
记者:为什么?
海口居民 高先生:因为这个可以促进海口市民文明提升。
海口居民 陈女士:人们也都是抱着侥幸心理,如果这方面立法成熟了,规范了人们自然而然习惯了,也就去遵守这方面规则了。
从法律角度来约束市民的不文明行为,促进百姓养成文明习惯,叶英萍委员《关于制定的建议》这一提案,更主要的是以法律的普遍约束力,来倡导市民文明。不管这一提案最终能否落实,我们也都希望每一个市民都能以心中的文明标准来约束自己行为,做文明市民。
两会声音:加快研发可降解农业地膜 实现农业绿色发展
海南是全国冬季菜篮子基地、热带水果生产基地,然而,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不可降解地膜,造成耕地污染,对此,省政协委员曹兵建议,加快研发可降解的地膜,以现实海南农业绿色发展。
地膜具有保水、保肥、防止杂草等作用,促进了海南冬季瓜菜增产增收,然而,农用地膜使用量不断增长,废旧地膜的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以聚乙烯为原料的普通地膜,在自然条件下需要200至400年才能分解。
海南省政协委员
曹兵:到使用比较多的农田去看,一抓起来一大把残留,都比较难降解,长期间残留物,肯定使这个农田质量会下降,对生态环境也有很大的危害。
对此曹兵建议,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鼓励降解地膜研发与生产的政策,制订生物降解地膜创新工程或专项研发计划,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综合实验和应用推广,扶持生物降解地膜企业、行业的发展。
海南省政协委员
曹兵: 一方面我们尽快试验一些可以降解对环境危害小的地膜产品,另一方面尽可能也要把使用地膜回收回来,促进我们农业生产向绿色发展,保护我们的青山绿水,实现绿发展。
曹兵还建议,应根据海南各地区的生产实际,确定标准,对生物降解膜的使用实施差价补贴 。
提案议案追踪:城市公共自行车逐渐普及
继续关注去年提案议案的落实情况。近年来“绿色环保,低碳出行”的理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在去年的全省两会中海南公共自行车的管理、设置问题,也多次被委员代表们提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在过去的一年里海南公共自行车又有那些发展。
2013年,海口市启动公共自行车项目。目前全市共设置了235个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点,多数集中在交通便利、人流较多的路段,远离市中心的路段则相对较少。去年两会中,九三学社海南省委员会就提出,要增加公共自行车的投放量,科学规划站点,加强管理运营,让公共自行车成为海南的城市名片和风景。去年两会结束后,海口市政府也立即起草《公共自行车承建运营管理协议》,明确管理标准和考评细则,每年对运营服务和车亭容貌等进行考评。承担运营工作的海南洋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也对车亭、车辆进行了升级改造。
海口居民
陈先生:好像摆了一种新款的,原来是简易一点,现在就比较豪华一点,这个挺好的。
海南洋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党维纳:除了我们第一批投入的红色单车之外,出现了一批比较新的,分为橙色跟蓝色的自行车,进一个月之内 ,我们还会投入一批新的自行车辆。
党维纳介绍,海口市公共自行车原有4000辆,去年两会结束后,根据委员们建议他们也立即投放了1000辆新车,并计划逐年增加新车投放量,在2020年前在全市达到8000辆公共自行车的投放标准。除此之外,一些市民可能因为办卡而不愿意选择使用公共自行车,因此在去年,公共自行车系统也和海口市公交系统进行了融合,联合了一卡通公司共同推出了公共自行车便民一卡通,扩大了便民卡的使用范围。
海南洋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党维纳:这张卡不仅可以实现公共自行车还车的功能,另外还具备刷公交车,乘坐公交车的功能,还提供了一个购买功能服务,像加油卡的支付。
海南洋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党维纳:同时,海口市还引进了魔拜单车、快兔单车等共享单车企业,共享单车不需要办卡,没有固定停车桩,也可以让市民畅享绿色出行。而海口市公共自行车新网点的铺设,也在逐步开展。
海南洋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党维纳:因为当时政府规划审批的是300个服务网点,目前我们建成是200多个,下一步还是要建够300个服务网点 ,才能实现整个公共自行车网点市内的全面规划。
目前,海口市公共自行车租用一小时内免费,超过一小时按阶梯递增标准收费。海南洋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也表示,目前他们也计划实行完全免费租用制度,让海口市公共自行车真正做到免费,公益,解决城市“最后一公里问题”。
经过一年的建设,看来我们海南的公共自行车行业确实有所发展,也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让我们的城市能切实做到绿色出行,让公共自行车成为真正的海南城市名片和另一道风景。
您点一个
小编工资涨5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