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12 月 20 日,参议院国土安全和政府事务委员会 HSGAC 主席彼得斯Peters参议员和哈格蒂在参议院提出了法案(S.3558),该法案与众议院(H.R. 7085)基本相似。
这两个法案由于引起行业龙头药明康德/药明生物股价巨幅波动,也点名了华大智造设备厂商,所以引起广泛关注。具体条款分析见
链接
。
S.3558最初在 1 月 31 日的HSGAC Business会议上
审议,Rand Paul 提了修订意见后搁置,推迟到美东时间3月6日,北京时间昨晚会议上审议
,最终11:1获得通过。
目前可看到
S.3558通过的是
Peters一份更新版本,法案建议引用名称:
“Prohibiting Foreign Access to American Genetic Information Act of 2024”,可直译为禁止外国获取美国遗传信息法案,基本可代表这篇法案目的所在。
1、后续立法步骤冗长,仍存极大不确定性
S.3558法案
后续尚需漫长的立法流程:择机排队等待参议院全体表决通过后,再交由众议院进行一读、二读,全体表决通过,再交由总统签字生效。
后续的不确定主要表现在:
A、美国国会老爷们假期多、选举任务重,各方利益纠葛可充分博弈,游说公司满天飞。所以整体立法尤其不易,大多数提案需要漫长周期讨论,要么无疾而终,要么通过版本早已面目全非。况且2024年大选年,重心是选举和表演。
B、预估本法案也会受到极大反弹。尤其是医药研发类项目周期漫长,更换研发设备/CRO/CMO成本极高、监管审批冗长且必然耽搁项目宝贵的时间进度,
从业务实操来看,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人员、预算以及其他承接方产能限制),
严重损害到不少大公司乃至无数美国中小biotech企业利益,必然受到医药游说集团、患者群体乃至科研机构的反对。
C、
2月28日,拜登实际已经签署了一份行政令
,保护国家及患者个人敏感数据安全,况且美国其他各项法规早已极为重视数据/隐私安全,新法案实际意义及迫切性并不高,更多是反华的象征意义。
2、潜在的收窄方向:删除具体公司、收窄限定范围
根据Biocentury报道,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主席迈克·加拉格尔(R-Wis)上周访问台湾时告诉记者,《生物安全法》可能会“缩小范围”;资深共和党人、肯塔基州共和党参议员保罗(Rand Paul)强烈反对草案,部分原因是他认为国会不应针对特定公司。S.3558的主题是禁止外国获取美国遗传信息,很可能应该限制的企业清单应该为临床实验服务、数据存储等可接触到美国人敏感信息的企业,这部分业务实际中国企业在美国基本都没有。
比如,药明康德实际主要业务大多是针对大药企、biotech的分子研发服务;
华大智造是上游基因测序设备提供商,本身根本不涉及到数据回传的问题。
在法案中直接点名企业显得很奇怪,也让行政机关灵活性受限较大,不知是否是通过捆绑中国标志性的知名企业,扩大该法案讨论度或者热度,增加提案人在选举年的曝光度?推测即便通过法案,也有可能将具体公司名称删除,实际名单通过后续行政机关所列清单体现。
3、最终对于企业实质影响很可能极为有限
药明康德作为CRO、CDMO,来自美国的合作占比较高,但由于行业特点,每个项目基本都是与合作的药企/Biotech/科研机构深度耦合捆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美国的法案要想短时间深度打击药明,也必然引起本土机构的巨大反弹。可操作性较为一般。市场很可能是惊弓之鸟,过度反应了。
华大智造是设备提供商,而非基因测序服务提供商。目前在美国营收占比较低,在2023年前三季度美洲营收1亿人民币,占总收入比重不到6%。即便极端情况业务中断,实际影响也较小。从股价表现也可看出,在药明系巨幅波动时,华大智造基本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4、国家应该给予生物医疗产业更多支持
芯片领域早已刀光剑影、炮火连天。但美国过往在生物医疗领域极为克制,几年贸易战期间连关税都鲜有涉及。
推测原因:
一方面是原料药乃至不少仿制药制剂对中国依赖程度较深,不说断供,即便供给边际收缩也可能对美国医疗机构和患者造成极大负面影响。(参考齐鲁制药被美国FDA紧急批准供应抗癌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