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苏Hasselblad,或称之为,一个大部分摄影爱好者可望不可即的“贵族相机”。
曾跟随「阿波罗11号」,拍摄了人类首次登月照片;
从太空定格的地球首张证件照《蓝色弹珠》,也由哈苏拍摄;
为乔布斯、披头士、迈克尔·杰克逊……等留下许多经典人物影像。
哈苏的价格,更“贵”的名副其实。一台普通相机机身都要四五万起,如果再配上哈苏的专业镜头,都够买辆车了。
但你猜怎么着,
我,居然,不知轻重地,被种草了这个买不起的高端相机……
一、
哈苏影像,氛围感攻击
点开哈苏小红书,专业水准之上的摄影作品,是品牌笔记的主要内容。
日出赛湖畔
冰岛徒步
首先不说别的,这些影像直观个人的印象,就是“赏心悦目”的。
在徒步、citywalk、特种兵旅行风靡的小红书,哈苏的人文街拍、风光大片隐在信息流里,很容易就会把人骗进来点赞。
春天的绿意,夏天的云、秋日层林尽染、冬日静谧雪景……喜欢出门走走的人,一向对季节更敏感,通过这种方式,品牌“吸睛”的可能性也更大了。
更重要的是,这些质感影像所传递的氛围感,还能调动向往——让人对图中的目的地心神往之,也多多少少鼓起一些拿起相机去扫街、去旅拍的冲动。
在风光、街拍之外,哈苏的影像分享还覆盖人物、建筑、艺术等等不同门类。
凡此种种,则更多呈现专注中画幅相机的哈苏,拍摄场景上的适应性。告诉大家:户外旅行、城市扫街、人像摄影、商业拍摄……所有值得定格的瞬间,哈苏相机,全部拿下。
但说来说去,用摄影作品种草摄影工具的基础条件,是这些作品本身品质高、审美好,才足够吸引观看、代入沉浸。
这些哈苏影像,是谁拍的?
看下笔记配文就会发现,哈苏在小红书的影像分享,除了部分来自用户征集及知名的摄影博主,更多关联到
【哈苏大师赛】
。
或是哈苏大师赛的入围、获奖作品;或出自“哈苏大师”之手。
有同步哈苏大师赛的获奖作品
也有往届哈苏大奖赛经典作品回顾
2001年创办的哈苏大师赛,是全球颇有含金量的摄影大赛之一。比赛中获奖摄影师不仅有奖金,还会被赋予年度“哈苏大师”的称号。
从哈苏大师赛和哈苏大师身上找素材,“进水楼台”方便取材不说,也有一些内容上的好处:
产品层面,经由大师之手,对哈苏相机的“物尽其用”,更好展现哈苏“专业高端相机”的色彩、光感、画质优势。
用户层面,小有名望的“哈苏大师”们,是哈苏深入专业摄影圈层的种子用户,也是帮助品牌吸引更多摄影爱好者的KOL。
品牌层面,
哈苏大师赛,早已成为哈苏重要的品牌资产。
它代表着哈苏的品牌调性、审美水平,及其在专业摄影领域的不可替代。分享哈苏大师赛的作品、为比赛征稿,也是稳固品牌资产的方式。
二、
实力展示:哈苏之为哈苏两个特质
除了影像作品分享,哈苏小红书当然也有品牌露出。其中有两类长期不定时更新的内容,人气颇高。
前者拿捏了相机参数党的注意,后者则直戳相机颜值派的心巴。
1. 一亿像素的硬实力
摄影小白都知道,
图拍的乱没关系,二次构图就能拯救废片。
而哈苏身为中画幅相机,一大卖点就是它的一亿像素,可以N次构图。
一亿像素好在哪?
简单解释下,哈苏专注的中画幅相机,比普通相机超10倍的画幅大小,能提供更优秀的画质、更细腻的色彩。当然相应地,相机制造成本和技术门槛就更高。
一亿像素裁头像
一亿像素拆解风光
哈苏的小红书笔记里,“一亿像素”系列,常见1000+的点赞量。
分析其中因由,一是“二次构图”在小红书摄影笔记里,一直是比较流行的内容形式;二来,直白的对比,肉眼可见的硬实力,更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视觉种草。
这类内容的评论区,也经常看到“不愧是哈苏”的赞叹。
2. 取景器直出的高颜值
哈苏小红书的笔记内容,不光讲它作为摄影工具的能拍,也展示作为拍摄道具,哈苏同样出片。
更多时候,哈苏相机会以“取景器直出”的形式出镜。
第一视角,露出拍摄对象的同时,又有“我在拍照”的临场感、“我有一台XX相机”的分享意味,同样是摄影圈,大家常用的内容形式。
在“取景器看世界”系列里,哈苏都有特意露出品牌另一大卖点——腰平取景。
自胶片时代,腰平取景便是哈苏的一大特色。而今,不光500C等胶片机延续了后背取景器设计,哈苏热销的907X系列数码相机,支持显示屏上翻的设计,也保留了这个特色。
腰平取景,显示屏和镜头平行的角度下,拍相机更好看、更出片。所以哈苏党之间,也流行着一种“用哈苏拍哈苏”的土豪拍照模式。
哈苏则用这种方式,贴近用户内容偏好,也深化品牌可识别的外观标识。
哈苏小红书运营的两点经验
其实,不光是哈苏,相机品牌做小红书,都有先天优势。
图文笔记是小红书的大盘。换句话说,小红书上聚集了一群最讲究“出片”的人,他们喜欢旅行、citywalk,爱看人物影像、风光大片,也是广泛意义上“美的易感人群”。
而“出片”本就是相机品牌的专业所长。所以某种程度上,只要做好一个
专业摄影博主
,分享优质影像、出片技巧,小红书运营就做成了一半。
但对比其他相机品牌,尼康、佳能、理光等也在做着影像种草的事,哈苏还是有些不同。
1. 内容风格统一,审美一直在线
一是影像分享类的内容占比很大,二是有哈苏大师赛和哈苏大师们托底,哈苏小红书更能保证稳定且高频的审美调性输出。
品质影像持续输出,既能保证品牌在讲究“好看就是硬道理”的小红书,更多被看到;审美调性的统一,品牌的高端感不掉落,也更便于维系粉丝粘性。
2. 对流行敏感,且能化为己用
哈苏的小红书官方号,其实创建不过一年多。但却很明显对“用户爱看什么”比较敏感。
哈苏影集,是在旅行、街拍内容向大众情绪的倾斜;二次构图、取机器直拍,是对摄影圈层的内容偏好的贴近。后者还更进一步化为己用,与品牌卖点有了很好结合,并被系列化更新。
这点还表现在用户互动上。哈苏会不定时呼应节点、热点发起话题,邀请用户评论区分享自己的作品。
同样迎合了小红书图像社交趋势的互动笔记,效果也不错。
比如说到用户互动,像这类真切的用户诉求,品牌就从来不给回应……
【往期回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