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小僧活
小僧不二的僧活、僧悟、僧诗、僧歌、僧段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小僧活

聊聊“和尚不作怪,居士不来拜”

小僧活  · 公众号  ·  · 2019-12-14 12:3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SANGHATALKS EP367






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俗语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某些现象,在这些现象的背后则揭露了人们的某些诉求。 “和尚”是佛教中的出家修道者,是佛陀教法的实践和弘扬者。 “居士”一般指在家的佛教徒,在这里也理解为为寻求“和尚”帮助的所有人。 “作怪”一般被认为是不同寻常的奇特行为,在这里“作怪”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被认为代表着与世俗社会的不同,包含神秘性或神圣性。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会听到或自己说这句话,但也许并不会细想这话背后的事儿,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哈。
有人就有人需要面对的问题,那些被推崇为伟大或值得纪念的人要么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要么解决了人们的问题。在中国社会的部分时期,人们看待社会的视角有自己的一套逻辑,这套逻辑的具体展现形式,有时被称为“巫术”,有时被称为“风水”,有时被称为“中医”,在很大程度上这些展现形式还不能或还未能被科学完全证明。能否被科学证明只是科学被“独尊”之后才出现的一个问题。在中国传统社会,无论是皇帝还是朝臣,无论是文人还是武将,无论是贩夫还是走卒,所最能够检验的方式就是“有没有用”,这种“用”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能否帮助维持国家的安定?他能否帮助构建社会的秩序?它能否带来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它能否解决吃饭穿衣孩子不哭的问题?它能否帮助解决灾害疾病等问题。当这种逻辑的展现形式 (也可能是非逻辑的)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作用,那它就会被人们记挂在心上,社会就会给予这种存在一定的空间和支持。
儒家的被独尊,得益于它的“用”,如它能够帮助当权者建立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所谓君臣父子,它能够帮助人们找到自己的坐标,所谓礼义廉耻。 儒家被认为偏向于出世的,在世俗或已知的领域里,给生活以身份的确立,给人生以美好的意义,给社会以积极向上、一片祥和的氛围。 之于未知领域,则“敬而远之”。 这份保留着的“敬”,帮助人们认识自己的边界,能在确定的领域内告诉人们,我们仍有很多问题解决不了。 这一份对“未知”的“敬”难能可贵,给予了那些含有“不可琢磨”的神秘色彩思想以生存的空间。
人在一生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关于社会和生活,关于群体或个体,关于存在和意义,比如为什么这个人生来就是皇帝,而我就是个瘪三? 比如为什么天下突然爆发瘟疫而我不幸中招? 比如为什么那个人突然疯了而我突然瘸了? 比如为什么那个看起来还不错的人怎么就难产死了? 比如为什么我们会生? 为什么我们会死? 我们死了该往哪里去? 还有没有一个继续漂泊的灵魂?


我们有太多太多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古代”人们相信这些问题是普通意义上的世俗手段所解决不了的,人们就会自然而然的寻求非世俗所提供的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 无论是诉诸于天,还是展望于神,这时候因果轮回,前世今生,修炼成仙,涅槃成佛等,给了人们诸多百思不得其解问题的启示或答案。 那时候虽然人们面临的问题比现在要多的多,但人们似乎要更幸福。 因为不论是以何种的方式,人们总是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解决掉问题。 举个例子,老王这几天出门老踩到狗屎,后来他每天出门的时候都特别注意,可还是踩到,他百思不得其解,这时候隔壁的老李告诉他,是否跟自己最近盖的房子有关系,新房子的厕所放在了室内,如果把厕所放在室外也许这个问题就能解决,老王一听有些道理,就重新改装,把厕所放在了外面。 果不其然,自从改装后,老王出门就很少踩到狗屎了,老王也因此深信,是他对房间的调整解决了他最近老踩狗屎的问题。
在以往,人们有更多在自己经验范围之外的空白,人们也相信在这些经验范围之外的地方是有解决之道的,并且愿意通过那些“非常”手段进行解决。 人们有自己的理性和经验,但人们不单单只是依照理性和经验,人们更清楚理性和经验的有效和无效。
宗教在社会里所承担的功能,一部分是世俗的,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如在传统社会统治者们一直需要面临一个权力合法性的问题,当然统治者可以通过道德、武力等层面建立,但仍需要有非世俗内容的宗教在“不可知”层面帮助确立权威,稳固秩序,武则天对佛教的友好态度就是一则很好的案例。 非世俗的层面是解决人们关于生、死困惑等问题,如上面提到的关于出身的问题,死后安顿的问题,突然而至不幸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似乎没有当政者相信这些“玩意儿”,权利的合法性不再需要通过“不可知”的东西帮助建立,一句“枪杆子里出政权”解决所有合法权的问题,甚至都不需要去管是否合法的问题,所以帮助统治者建立合法权完全不需要宗教的参与。 随着科学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中越来越依靠理性看待问题,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够被科学解释和解决,也能够用金钱溶解很多突如其来的变故。 人们越来越不相信那些“不可知”又“不可靠”的事物,也更少用这些东西解决问题。
从上到下的人们,都越来越觉得人是宇宙间最强大的存在,没有人不能解决的问题,乘着理性的飞船,拿着科学的尺子衡量着天地间一切的事物,人们通过科学,飞上了天,潜入了海,可以与百千万里外的人相见,人们通过科学控制了瘟疫,解决了粮食问题,让人类的生存、健康得到保障,让人类的寿命得到延长。 科学看似无所不能,我们看似再也无需依仗其他。 那些不能被科学测量的都被打包踢得远远地。 自此以后,人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唯有理性,唯有科学,唯有了手中的钞票。 越来越世俗化的社会,让人们不愿相信还存在非世俗的,神圣的东西。 宗教在这样的时代里越来越被认为是愚昧的体现,一个现代人应该是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
然而,在发达的社会里,仍然有很多问题是人们无法用普遍适用的科学,用世俗所能提供的手段可以解决的。 比如死亡的问题,比如失去爱和感到痛的问题,比如人生的方向和意义的问题……人们面临问题,在可见的范围内上下求索而得不到解决的时候,人们陷入了沉思,陷入了恐慌,陷入了抑郁。 那些有着非世俗气质的宗教在哪里呢? 难道没有一个人相信了吗? 那些“愚昧”的不完全相信科学的人呢? 他们会诉诸宗教寻求解决之道的吧?


我们来看看宗教吧。 以佛教为例,佛教的主要继承者们在干什么? 他们在这个越来越世俗化的社会里也不得不跟着潮流走向世俗。 自从科学主义的泛滥,他们也开始寻求科学的解释佛经。 迎来商品经济的冲击,他们开始为了站稳脚跟纷纷下海; 自从统治者们不再依靠他们对权利的合法性背书,他们开始为稳固秩序与其他俗世各派争风吃醋。 自从人们越来越关注身体,他们也发展出各种慈善、医疗服务。 而这些,都是可以被替代的,都是世俗的组织、团体可以做的,并且做得比佛教界好的多的多。 眼看佛教界的领袖们忙于各种政治事务,忙于发展各种产业,忙于开办各种艺术、文化活动,这些事原本应该只是“圣徒身上的一件轻薄斗篷”,但如今有些人“假戏真做”已迷失其中,“斗篷”俨然变成了一座“牢笼”。 而另一边,非世俗的内涵却束之高阁、冷落一边,甚至那些想要致力于宗教非世俗性的人被认为是不合时宜的,不断遭到排挤压制的。
为什么“和尚不作怪,居士不来拜”? 当居士或一般的人走近佛教,他们并不需要佛教的法师们告诉他们母猪的产后需要护理; 不需要向他们寻求感冒发烧不孕不育的治疗方案。 当然,也不需要给他们讲解如何赚钱,这个经商的大老板们比法师们厉害多了,也不需要法师们与他们哲学的思辨,这点大学里哲学系的老师更胜一筹,也不需要法师们教他们如何吃素养生,这点一个江湖郎中可能还会更专业。 普通人来到寺院需要的是什么? 他们需要“红墙”之外的需要,但他们更需要“红墙”里的需要。 不说寻求解脱那么高深,他们更大程度上想要寻求一种心灵的安宁,一种世俗里寻求不到的体验。 他们渴望在寺院、法师、佛法这里找到世俗手段无能为力的解决之道,寻找世俗力量所不能安顿的身心安顿之法! 当然,很多世俗的问题在这里也能找到世俗性的解决,但神圣之道唯在此方才有。 “怪和尚”是不同与世俗,是世俗走向糜烂,走入穷途末路之后仍存的希望。 神圣性、非世俗性的道才是核心的部分,这不可替代,也无法替代。 迎合世俗只是佛教面对环境的一种缓冲,无论是跟随政治动向、文化需求,还是经济趋势,只是一种不得不的外在手段而非目的。 紧守佛教的神圣,体悟和实践佛法的修证道路才是佛教在这个时代所能提供的最不一般、最有力的良药。
一个深刻体证和善于非世俗“治疗”手段的出家修道者,在这里就自然比一个会写学术文章,会弹琴画画,会做生意,会当官,会管理,会卖弄文笔和口才的“和尚”更值得拜。
圣殿里佛龛被打扫的一尘不染,檀香木的佛像闪烁着神圣的光辉,信徒们匍匐的跪在下面。 没有这檀木他们不知该跪向何方,而没有檀木里的虚空,他们再如何跪也一无所有。


图片来自: MG


和菩萨私人的一些事儿

活着死去及欺骗

咦,怪状!

走错的路

信仰的迷醉

天下头等大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银幕穿越者  ·  郭敬明电影,这个标签是把双刃剑
8 年前
乐趣微生活  ·  超市收银员,营销手段很毒辣啊【NO5】
7 年前
穿衣搭配女王  ·  生活顺其自然,老天自有安排。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