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先进的乳业工厂里,乳业流水线上的奶牛,一辈子没有见过公牛,却一辈子不停地生小牛,一辈子在不停地被挤奶。
奶牛根本看不到自己的孩子,小牛也见不到它们的母亲,一生下来就被母子分离。
若产下的是小公牛,小牛的下场是直接卖给屠宰场作肉牛(由于年龄太小,有些小公牛进场时身上还挂着脐带);或被培养成柔嫩的粉红色小牛肉。而养成过程极残酷,为使肉质柔嫩不让它长肌肉,将它关在小到无法转身的栏中,脖子上绑着绳链子限制它们站起。空间小到必须拱起背才能勉强卧下。并使它们缺铁,饲料成份、栏子绳链均不能有铁,肉色才会粉红。小公牛仅 3 至 16 周就被送入屠宰场。人们在餐桌上享用的小公牛肉便有一部分来源于此了。还有一部分小牛,直接进了生化工厂,变成了各种血清、蛋白和酶!
若产下的是小母牛,则它会步牛妈妈的后尘,必须不断地怀孕产子。而母牛泌乳年龄有限,奶量在生前二胎时最好。当产奶率下降后,大约 6 岁的时候,它们就会被送往屠宰场。
而牛的宰杀过程也是极其残忍的,《每十二秒》作者派奇雷特在书中描述:敲击者使用一个螺栓电击枪来使牛丧失意识,他把枪对准牛的前额,把螺栓头射进牛的额头,将它击倒。处于恐怖中的牛通常都疯狂地摆动它的头,敲击者通常需要放好多枪才能把牛放倒,因为牛在拼命挣扎。在移动生产线上的牛通常都被杀戮的现场吓呆了,神志模糊地走下传送带。在它们还有意识的情况下,它们的颈动脉和颈静脉被割断,在它们的血流完和死亡以前,在它们还有感觉的情况下,它们的尾巴和右后腿被切下。虽然大多数牛在被解体之前都已被击昏,但仍然有相当数量的牛在被解体前没有被击昏。
还有一个问题,当一头牛从斜坡上下来滑倒躺在杀戮区地上时,大多数时候工人们不会试图帮助牛站起来,反而会让它被后面其它的牛践踏,那些牛正被工人用电击棍从斜坡上驱赶下来。对动物来说,它们是在充满恐怖和可怕的虐待的环境中死亡。
在工业化的养殖工厂中,猪的命运同样悲惨,在过分拥挤的猪场导致各种触目惊心的溃烂、肿瘤。猪们互相啃食,有的嘴、脖子上咬开大洞,有的尾巴咬断血肉模糊。为了避免这些撕咬,有的猪场实施无麻醉无止痛手术,剪耳、剪尾、绞牙、绝育。电击后双腿瘫痪的猪痉挛着靠前腿爬回猪群。
没有饲养价值的一些小猪被扔在废水里苟延残喘。怀孕的母猪在妊娠舍度过妊娠期,妊娠舍是一个金属围成的空间,比母猪大不了多少。无法转身的母猪会有异常行为,并罹患腿部疾病和皮肤损伤。
海洋动物本来生活在自由自在的大海之中,但是,它们同样不能摆脱进入工业化养殖的命运。海洋动物在感受痛苦经历和恐惧的方面,其能力与猪、鸡和人一样,然而很多人却认为它们不过是会游泳的植物,甚至漠视海洋动物的生命。
在中国,大约有 50% 用于销售的鱼类来自水产养殖场,水产养殖场养的鱼比全世界养的牛还多。
它们数以千计地拥挤在池塘、水池或是沿海水域的笼中,承受着疾病、拥挤、互残和其他残酷行为所带来的痛苦。
在狭小的水域中,饲养这么多的鱼类动物,自然会导致排泄物的污染、致命疾病及寄生虫的爆发。鱼、虾以及其他动物都生活在这个疾病滋生的污水坑中,直到它们足够大时,被捕去宰杀。
而在事实上,40% 的养殖鱼类在它们还没被屠杀前就已经死了。每年有数百万的水生动物在中国水产养殖场饲养并宰杀,而且一般宰杀的方法包括割腮,或是从它们的池塘中将水排尽—这也都是在它们完全清醒的状态下进行的。宰杀海洋动物共同的方法包括:在它们完全清醒时,将它们移出水中窒息而死,或切掉它们的腮和胃。
科学家发现,海洋中的鱼类、海鸟和其他动物都出现了大面积的营养不良,因为我们不但无休止地捕捞鱼类给人吃,还把它们做成饲料喂给其他动物。平均起来,一只宠物猫吃的鱼比海豹吃的还要多,养殖场的猪吃的鱼比鲨鱼吃的多,养鸡场里的鸡吃的鱼比信天翁吃的还要多。
但是,在众多海洋生物当中,鱼类不是唯一的受害者—海龟、鲨鱼、鲸鱼以
及海豚等海洋中的大型动物,也常常会死于远洋捕捞业之手。海豚以金枪鱼为食,所以常会被日本的金枪鱼捕捞者蓄意杀害。整个鲸群和海豚群都被包围并赶到浅滩区域,然后全部被人用匕首和砍刀屠杀,其中年幼一些得以幸免,却被卖到了水族馆囚禁起来,不得不为人类进行表演。
我们从海洋中索取的,远远超过海洋能够给予的极限。
如今工业化的大型拖网让海洋中的所有生物都无处可逃,除了预定捕捞的鱼类之外,每年都有数万只海龟、数不清的海鸟和上百万只鲨鱼误闯进拖网而无法脱身。事实上,全球的渔网捕捞上来的有四分之一都是这类牺牲品,它们受伤后再被重新扔进大海。拖网还会破坏海底的生态系统,千百年来静静孕育生命的美丽海床,被拖网拖过以后都是一片狼藉。
要想保护好珍贵的海洋资源,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吃鱼,就像姚明说的: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这句话不但适用于鱼翅,也同样适用于海洋本身。
集约化生产意味着畜牧业将更多、更直接地竞争稀缺的土地、水源和其它自然资源。而这一情况正在中国发生。
史密森学会的科学家估测,
平均每分钟有相当于七个足球场大的土地被用作动物养殖场。
非肉食的饮食,人均需要土地大约 1.5 亩,而含肉和奶制品的饮食人均需要 12 亩多。
2004 ~ 2005 年的农耕季,1173 万公顷的亚马逊森林被夷为平地,用于种植工业化养殖所需的作物,这些森林的消失给当地的野生动植物带来了重创。
全球大约 40% 的粮食产量已经用作牲畜喂养饲料,在最富裕的国家,该比例甚至达到了 70%。
如果人类直接食用这些谷物,能养活大约三十亿人口。而目前世界有一半人口挨饿或营养不良,粮食短缺持续严重,截至 2000 年已经上升至大约一千万吨。在美国生产的玉米当中,有 20% 由人类吃掉,80% 由家畜吃掉。
畜牧业需要巨大的供水量,美国将近一半的用水被消耗在生产农场动物上。这些水除了用于浇灌饲料和供数亿百亿计的牲畜饮用,还要用于清理养殖场、装运卡车和屠宰场的污秽。
生产一磅肉需 9500 升水,而生产一磅小麦的需水量仅为 95 升;这样算来,6 个月不淋浴,才能把吃掉一磅肉所消耗的水资源补上!生产饲料作物过程中对水的使用是不可持续的,包括抽取的地下水。倘若人们能改吃素食,美国所使用的石油数量将会降低 60%。
牲畜养殖产业需要利用大量的土地、谷物和水资源,因此对于环境会造成巨大的影响。屠宰场和饲育场是土地、水域和大气最严重的污染源之一。
中国的农场牲畜 ( 包括家禽 ) 一年排出废物总量达 27 亿吨,已经成为中国主要的水污染源。
化学农药和牲畜废物顺流而下,在中国南海已形成一片海洋生物难以存活的“死亡海域”,工业化养殖产生大量粪便渗入居民的供水系统,造成氮污染。地下水已经被硝酸盐污染得很严重,在地下水中的硝酸盐会引起癌症和红细胞过多疾病,对儿童的危害尤其严重。
在很多地方,渔场造成的营养物污染比人类自身造成的还多。这可是一大堆垃圾,这些污染物不仅仅是排泄物,更含有抗生素、化学物质、框架材料、残余的食物等等。它们随着大海遍布到了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