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校在大连郊区,风很大,女生占了近90%,俗称大连大风女子学院。难得的是,女生们虽然都爱美,但学校风气很好,大家不怎么攀比。我从高中开始住校,生活简单,不会去思考自己的零花钱在同龄人中算多算少。大二那年,家人送了我一只三万的 LV 包,背着它上学也没有收到任何不妥的评论,现在想想,同学们大概觉得我背了一只假包。
虽说从不在意他人的穿着打扮,在家里见惯了奢侈品的我在看到用假货的人还是会不由自主地给出 “虚荣”、“装逼” 的评论。另一方面,我并不觉得款式单一又不实用的奢侈品好在哪里,我和宿舍里的其他女生一样,更愿意在淘宝上买一些可以完全满足自己需求的大众品牌。
化妆品还是得买真的,脸皮可以不要脸不能不要
2013年,我来到英国,留学的生活完全颠覆了我对奢侈品的理解 —— 国外的款式和品牌比中国多太多。我忽然发现自己错怪了这些大牌,不是它们丑,而是自己之前没有见过好看的。再加上初到英国,还不习惯英镑汇率,看到所有东西的标价都比人民币少了一个0时,几乎一大半时间都处在力所能及地购物中。
相较于国内,奢侈品在英国的街头更为常见。关注奢侈品的品牌和价格成了我坐地铁时的唯一乐趣。看到被随手扔在地上的 LV 袋子,似乎没人觉得拥有奢侈品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但同时,财富和阶级的概念在我的世界观里变得逐渐清晰,因为有钱没钱永远是相对的,更贵的包意味着处在更高的地位,只是我不明白拿爱马仕的他们为什么还会选择地铁这样接地气的交通方式。
伦敦女人几乎人手一个的 LV Neverfull 购物袋,用来装泳衣、鞋子、尿布......
英国的留学生圈子有各式各样的人,有靠个人能力拿到国家助学金出国读书的,有工作赚够了钱出国实现自己学生时代愿望的,还有家里经济条件不错,出国体验生活的。不准确地说,我属于第三类,因为在 “富二代” 中,我算不上一掷千金的土豪。纸醉金迷的伦敦,美好的东西太多,我无法拥有的也太多。
不过,这些 “觉悟” 还是没法说服我放弃奢侈品,作为一个天秤座,我真的太喜欢好看的东西了。阻止我的罪魁祸首是两只越狱成功的龙猫 —— 因为我忘了关笼子,它们在家欢脱地跑了一个星期,咬坏了我所有的包和鞋子,旅游完回到家的我只能坐在一堆奢侈品尸体中大哭一场。事件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我没有包背,没有鞋穿,也不能在短时间内买一堆来填补这个空档。
都是假的,很暖和
买假货的念头就是这个时候萌生的,在微博上搜 Chanel、LV、Gucci,网红爆款只卖原价的十分之一。因为好奇,我加了其中一些微信号,从微商发的买家秀截图和反馈来看,绝对能够达到 “以假乱真” 的程度,但我却迟迟没有下手:一是担心假货做得太糙;二是觉得从中国转运到英国太麻烦;三是这些店铺实在太多了,我不知道该选择哪家。
没从悲伤中缓过来,我就拿着唯一幸存的真包去了土耳其。在这个神奇的国度,我走进了一家假包实体店。和任何奢侈品店一样,这家 fake 装修得金碧辉煌高冷无比,不同的牌子分区陈列,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假包 —— 然后发现我真的没法识别出它们与真品有何二致。我看到了自己曾经买过的价值一万八的华伦天奴纽约大道限量版,在我背了半个月左右它开始掉铆钉,看上去比假的还假。我偷偷抠了抠土耳其的假天奴,铆钉十分顽固。
到现在,我妈也不相信这是一只真包
因为看到了各种好看的限量款假包,我感觉自己走入了一个新世界,买了一只香奈儿、爱马仕和两条爱马仕丝巾,总价不超过一万人民币。第二天,当我拎着假爱马仕去棉花堡时,一路上被无数人搭讪,这大概是迄今为止假包带给我的唯一烦恼。
开发出假货市场之后,可买的东西实在太多了,除了包,鞋子衣服应有尽有。回到伦敦,只要能买到假的,我就不买真的。后来我发现,伦敦的一些二手交易平台也是鱼龙混杂,除了中国人,其他的亚洲人,欧洲人也开始打着 “二手” 的旗号大肆卖假货。因为买的假货太多,以至于如果我这些东西都是真的的话,有点太浮夸了。所以后来,在别人夸我东西好看的时候,我都会特别真诚地告诉对方这是假的,并且给他们推荐我喜欢的店铺。
土耳其假货店还提供全球邮递服务
这么说我大概是个不要脸的女生,事实也确实如此。我从小就特别不在意别人的看法,所以买假货这件事对我本身来讲,除了别人可能在背后议论我之外,已经没有任何其他的影响了。衣服虽然是假的,包虽然是高仿,但是穿在身上不会中毒,也不会过敏,我花几千块去买一个根本没什么设计感的杂牌,还不如花同样的价钱买一件又好看又耐用的假货,同时也省钱,有什么丢人的呢?(这是我的个人价值观,我一直怀疑我三观不正,请大家切勿学习。)
在我告诉别人我用假货的时候,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原来身边用假货的人根本不在少数,他们知道的店甚至比我还多。
用了两年假货,我虽然能分辨出一小部分东西的真假,但是大部分的东西我是根本看不出来差别在哪里。我突然意识到,我判断一个人用的东西真假,并不是通过这个东西本身,而是通过他的言谈举止。就像一个最肤浅的例子,一个开着劳斯莱斯的人穿着十块钱的纪梵希,哪怕衣服上的图案都印歪了,我可能也会觉得那是当季新品。其实每个人都在通过自己的眼睛在主观地判断事物,在这样一个浮夸的消费时代,也许大部分人都是因为视觉冲击做出第一判断。
假的爱马仕和真的 Gucci 钱包价格一样
我身边的很多朋友,如果他们不告诉我,我完全不会怀疑附属品的真假。“富三代才能培养出一代贵族”,这句话在我出国之后才深有体会,简单的物质富裕是没有办法立刻反馈到精神层面。虽说有judge他人的嫌疑,但在国外,无论什么场合,土豪、富二代、或者富几代,可以一眼辨别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