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杂学杂问
每天第一时间发布人气早读,各类知识,经验及信息的杂学交流分享平台。交流交友,互学互助为主题的综合人脉圈。知识&智慧,创意&经典随时掌握。不做“专”学问,只做“杂”分享。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运20起飞赴韩,接英雄回家! ·  3 天前  
新华社  ·  女厕排队之困,何解? ·  3 天前  
人民日报  ·  夜读十年特别策划 | 嗨,我在乎的人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杂学杂问

中国的汽车工业将永远停滞?这个“炫酷钢铁侠”就不答应!

杂学杂问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6-21 05:40

正文

一汽解放新J6在深圳正式发布。整车自重降至8.3吨,为同马力段行业最轻;能实现150万公里长寿命,这在国际市场上也是领先的。



  车迷们激动得不要不要的,纷纷在网上留言直呼“霸气”,说没想到现在“卡车都这么炫酷了”“有点像钢铁侠”……



  新中国成立时,我们连一辆自己生产的汽车都没有。上个世纪80年代,国外汽车大量涌入,有人曾预言,中国的汽车工业将永远停滞。而到2016年,我国汽车产量超过2811万辆,我国已连续八年成为世界机动车产销第一大国。


  厉害了,我的车!


12辆“解放”下线,

中国结束了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初期,有130多种汽车跑在道路上,但就是没有中国自己生产的汽车。

 

毛泽东曾经感慨:“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是时候改变这种状况了。

 

1953年7月15日,长春市郊孟家屯,万名建设者齐聚一堂,他们把毛泽东主席亲手题词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石碑一下下地打入土中。他们以制造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为己任,这一天,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创建。

 

1953年7月15日,毛泽东为一汽奠基题词

 

经过3年的努力,1956年7月13日,长春,第一批共12辆解放牌汽车下线。从此,中国结束了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


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下线

 

那一天,12辆解放汽车浩浩荡荡驶向长春市区,整个长春也披上了盛装,到处红旗招展,锣鼓喧天。成千上万人站在道路两旁,争先恐后地目睹国产汽车的风采。人们不断向车队抛洒五彩缤纷的纸花,没有纸花的就拿高粱、苞米、谷子往汽车上抛洒。


 

长身板、圆鼻头,

“大解放”承载几代人的集体记忆

 

在国内,解放汽车建功无数——


雷锋同志曾经驾驶过它;


1957年国庆阅兵中运载摩托化部队接受检阅的车是它;


自卫反击战中承担后勤运输任务的车是它;


唐山大地震中运载着救灾部队昼夜驰骋奔赴灾区的还是它……


人们都亲切地叫它——“大解放”。

 

涉水前进的解放汽车


天山公路上的解放运输车队

 

大解放装载地空导弹在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

 

解放卡车还曾被改装成消防车、洒水车,甚至是公交救急车。长身板、圆鼻头,“大解放”憨厚的模样承载了几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在国外,解放汽车曾经作为新中国的拳头产品,大量出口。如今,它的脚步遍布全球,品牌价值超过430亿! 


  甚至,在阿尔巴尼亚流通的纸币上,也曾出现解放汽车的身影。

 



永远停滞?

结果跑得越来越快、越来越远了



上个世纪80年代,国外汽车大量涌入,对于中国的汽车工业,西方媒体冷嘲热讽。有人预言,在先进汽车的冲击下,中国的汽车工业将永远停滞。


中国汽车人偏不信邪。针对当时汽车产品缺重少轻、少乘用车、少专用车、轿车几近空白的情况,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在载货汽车生产中提高轻型、重型车比重;在客车生产中加大轻型、大型车比重;增加了微货、微客新品种;大力发展轿车;开发多种专用汽车……中国汽车工业由此开始了重大历史性变革。


  如今,小轿车已经进入成千上万户中国家庭,成为普通的日常生活用品。


  2004年,一汽自主研发的解放奥威重卡下线。从此,解放汽车进入了世界重卡汽车的行列。

 


  而在与斯堪尼亚、沃尔沃、德国曼等世界著名重卡的竞争中,中国商用车也在国际卡车市场中抢下自己的份额。61年来,“解放”产量已突破600万辆。时至今日,解放汽车已经将产品出口至东南亚、中东、拉美、非洲、东欧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6年我国汽车产销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11.9万辆和2802.8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4.5%和13.7%。


中国的汽车工业不仅没有停滞不前,反而跑得越来越快、越来越远了……

 


为中国制造点赞!

来源:人民日报


杂圈BOSS
推荐阅读   

宿管大妈的黑板留言爆红,网友:您这样,毕业我们会哭的

10个小故事,短到极致,却动人到极致

手机正毁灭我们?每一幅照片都无比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