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军武次位面
《军武次位面》节目官方公众号,军事文化的推动者,军迷每周的节日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军武次位面

二战德军的中国旅——德国陆军第一九五旅

军武次位面  · 公众号  · 军事  · 2017-05-30 19:37

正文

国光旅被软禁欧洲,德械旅成了真德军…!



故事的缘起,可由1936年德国国防部部长办公室主任冯莱希瑙将军访华开始。当时冯莱希瑙曾建议,以德国之军备全面装备国军六十个完全德制的陆军野战师,并派遣正式之军职人员前往中国协助新制陆军的编成。这个计划因为各种主客观因素的不成熟与各种限制而未能付诸实施。



但是莱希瑙将军并未放弃以德国军备装备中国军队的念头,他认为,既然大规模全面性的“德国化”中国军队在现阶段无法实施,但是一支旅级单位的完全德制部队的编成,应不是难事。在他的热心推动下,德国军方高层同意以德国武器、器材、火炮、车辆、甚至包含德造军服装具,装备一整个中华民国陆军步兵旅,并且接受德国各级教官的密集训练,以真正建立一支名符其实的纯正「德制」之新式陆军。



由于现阶段国府的“德制新式中央军”的编练,主要还是由中国军官担任,所以施加于中国部队身上的德国方法和德国制度,可能还是参杂了中国人的陈旧的色彩。有鉴于此,德国军方认为,为了达到「完全德国化」的水平,这支部队不太可能在中国训练,最好是在德国境内编成、接受武器装备、受训,并在成军之后,和一般德国部队编在一起,共同生活、操演,才能完全融入在德国的精神和制度之内,等待一切都经过德国军方的严苛检验之后,最后则带着全套的德国武器装备器械,返回中国。这一套全德式部队的编练计划,德国官方赋予灰姑娘(Aschenputtel)的代名。



南京国民政府方面对于「灰姑娘计划」是乐观其成,为了编成这一支部队,军政部特别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的士官兵为核心,挑选优秀人才前往,人选条件中最严苛的条件,除了体能状况外,当属士官兵的教育程度,这一批基干人员由于需要外语的训练,故最好应具有中学以上的学历。以当时的年代而言,这样的条件可说相当严苛,军中符合这样条件的人员毕竟有限,还须向外招考中学毕业生,以优渥的待遇引诱他们自愿参加。在军官干部方面,中下级军官则以中央军校近期的毕业生为主,不足额的军官也向民间大学招手,从民国二十五年底项目计划开始进行,一直到抗战爆发前夕,所有预备前往德国受训的人员才算正式到达定位。



这支部队在出国前先行编成一个没有装备的旅,号称「国光旅」,他们在七七事变爆发直前,由上海出发,八月中抵达德国汉堡,由德方人员接待前往格拉芬渥训练场,随即进行编组。「国光旅」的编成,几乎占用了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的核心成员,总队大量失血,经此一变动,教导总队已非当日的教导总队,素质因着众多精锐干部与兵员的调出而下降。为填补总队内优秀人员的大失血,军政部特别将教导总队与以改编,扩充为九个团的规模,但是其整体素质始终无法恢复到最初教导总队最高峰时期的标准。这也是尔后在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时,教导总队以国军中央部队之最精锐的身分,而仍无法挡住日本帝国陆军的原因之一



在德国格拉芬渥尔教练场的「国光旅」,编成了两个德国步兵团,以及若干特科部队。由于国光旅乃一特编之联兵旅(以当时的术语,称之「混成旅」),因此该旅除了两个步兵团外,其余特科部队皆为摩托化,甚至还有一个战车连。先是一九三七年十月,第一个步兵团的装备拨交中国部队手中,年底第二个步兵团算是编实,随着德国装备的到达,德方的教练人员亦到位,该两个步兵团随即展开德制教练。第二年三月,工兵队与通信营编成,比较难产的应是国光旅的摩托化部队,亦即侦搜部队、战防部队、以及战车单位。最先成立的是战防营,该营仅有两个连,各连有Pak35/36三七战防炮十二门,三七战防炮很快配发至国光旅,但是牵引三七战防炮的克鲁伯L2H43(6X4)轻型越野载重车直到一九三八年六月始到位。



这个时候,国内的战事正如火如荼般进行着,国际上的变化亦方兴未艾。由于希特勒决心放弃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而和日本结为轴心同盟,中德关系出现了重大转变。在华德国军事顾问团被迫于民国二十七年七月离华,一切军售案除已经签订者皆告停顿,在德国的「国光旅」在这种政治气氛之下,角色变得颇为尴尬。


最初希特勒以及积极支持德日义轴心的德国外长冯李宾特罗普,意欲在德国境内的中国部队尽速出境,而友华之军方人士同情中国抗战,积极争取纳粹高层同意让「国光旅」带着全套装备含火炮车辆一并回到国内,以有助于中国之对日抗战,军方游走最烈者,当属「灰姑娘」案之提案人冯莱希瑙将军。由于冯莱希瑙将军与纳粹党关系良好,颇受希特勒的重用,在他的游说下,希特勒不表意见,但示意「不反对」国光旅以全编装的型态回到中国,也就是说,希特勒是默许了这个建议。


正当国光旅安排回国之事宜几近就绪,准备离境的前夕,计划突然生变。德国外长李宾特罗普受到日方的压力,开始插手干预,准备扣留国光旅的武器装备。由于冯莱希瑙将军这时已经调往担任陆军野战军团司令官,无法在该议题上展现过多的影响力,以致原本预计拨给中国部队装运船只被大量删除,剩下船只仅够人员运输,车辆火炮装备遂不得已而被迫留下。



面对如此的变动,德国军方大感讶异,赶快进行协调折冲。这个时候,「国光旅」的问题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外交问题,反而演变为德国政府内部不同单位之间的权力斗争,情况越趋复杂,导致「国光旅」回国之遥遥无期,原本国府期望这批受过德国完整军事训练的高素质人员尽速归国,投入抗战行列,即便空手归来,都对国内已严重失血的、素质日下的部队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德国政府内部复杂的权力倾轧,耽误了这批人员的回国日程。


在这段时间之中,「国光旅」只得暂住在德国营区内,过着「集中看管」的生活,所幸由于德国军方过去和「国光旅」人员密切的互动,许多德国军人已经将这批中国军人视作「同袍」(Kameraden),仍在暗中给予其特殊的方便与支持。


所以国光旅人员虽然在行动上受到禁锢,但生活上还是获得德国军方优渥的接济。在这段监管时期,国光旅部队仍继续进行严格的操练,以保持战术战技于最巅峰的状态。




自中德外交关系破裂起,「国光旅」滞留在德国境内已尽六个月了,这个时候已经是1938年年底,希特勒对于一支中国部队停留在德国的事实,已经渐渐感到不耐,根据1939年初的一次总理府内的内阁会议中,传出了一个令友华的德国军方人员震撼的消息,那就是在日本的强大压力下,醉心于轴心同盟建构的纳粹高层指出必须尽速解决在德中国部队的问题。数个处理在德中国部队之方案被提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人员直接遣返,但是这一方案却为日本方面极力反对,由于这一批中国部队人员素质优秀,训练精实,所以绝对不可让他们回到中国战场投入和日军作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