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路的变迁,一座城的传奇,
几代人的故事,梦开始的地方。
全国70家电台联合人民日报全国党媒平台、
腾讯新闻、去哪儿网、芒果动听APP制作的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融媒体报道
《我家住在解放路》
全国正在热播!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辽宁锦州解放路,来听在这条路上的故事。
锦州的“解放路”原名“中山路”。
它是横跨锦州城东西的一条市内主干线。
经过几十年的变迁,如今的解放路两旁的商家店铺、单位企业和解放初期相比早已变了模样,但有一个地方几乎和解放路一样能瞬间唤醒“锦州人”的记忆,那就是锦州妇婴医院。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国家建设的需要,解放路的两侧兴建了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包括拉出第一根锦纶丝的锦纺,生产出新中国第一朵塑料花的锦州塑料花厂,锦州市妇婴医院也是在那个年代建在解放路上的。
(九十年代锦州妇婴医院)
李阿姨的父母都是当时的国营单位职工,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李阿姨的全家搬到了解放路。
李阿姨:
“
我家最早在解放路西边住,离妇婴医院不远。小时候生病去妇婴医院,记得里面举架特别高得有五六米,挺暗的,我一进去就害怕。
我56年前,就出生在这锦州妇婴医院,26年前吧,我儿子也出生在锦州市妇婴医院,这不我儿媳妇生孩子,我说去哪呀,还得妇婴医院。
不一样,我妈生我是人力三轮拉回家的,小伟我娘俩是他爸打出租车拉回家的,我大孙子那得坐着我家的小轿车回家。
”
(1985年锦州解放路
)
90年代初期正值国家经济转型升级,而锦州的许多大型国企由于体量大转型慢,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1992年全国掀起了“下海”热潮,李阿姨也毅然辞去了已经接班的国企工作和丈夫在解放路上开了一家小吃部,第二年李阿姨的儿子在锦州市妇婴医院降生。
李阿姨“记得生我家小伟的时候是93年日子就好了,妇婴医院以前的小楼重建了,建了一个前边五层,后边四层的楼,和以前比明显宽绰了洋气了。
妇婴医院下属儿童医院前院长李凤华:
“90年代的时候设备有进步,因为别人没有三维彩超,我们出现三维了,别人只能一个超生室,我们五六个超生室,儿科也成熟起来了,把新生儿的那块提出来了,新生儿的雏形ICU技术成熟了。我们设备也先进了,那个时候就开始有胎盘血回收、麻醉剖腹产、新式产床,新技术引进来了。
”
(1985年锦州解放路
)
2016年李阿姨的儿子结婚,由于工作的原因两个人决定在解放路东段新建的楼盘共筑爱巢。
如今,李阿姨的儿媳给她生了个孙子,为了给这位新的家庭成员提供最好的关爱,李阿姨不但聘请了金牌月嫂,还专门更换了智能手机, 在网上学习各种健康可口的月子餐谱外,李阿姨还学会了网购,开始给孙子网淘各种商品。
李阿姨:
“现在日子多好啊,孩子就是家里的希望,尽可能给他最好的呗,优生优育吗。”
(2019年锦州解放路
)
每一次走进妇婴医院都让李阿姨感觉到了巨大的变化:
新建的大楼更高了,环境更好了,设备也更先进了,现在生孩子从怀孕就开始筛查,讲究的是优生优育。
(现在的锦州妇婴医院)
李阿姨的儿媳妇:
“现在医院的服务特别人性化,记得我怀孕2个月的时候去医院做了个登记,医院就给我提供了家庭医生服务,除了每周固定的免费健康课外,还准时提醒你各项检查的时间,遇到什么问题医生也都能特别耐心的解答。”
李阿姨儿子:“而且我感觉现在医院药价便宜了,像这瓶AD钙医院的价格比外面的药房还便宜一块二呢。
”
妇婴医院下属儿童医院前院长李凤华:
“2000年到现在,近20年妇婴医院,无论是从业务能力上,环境上,人文科学上,人员管理上进步一大块。住院环境变了,现在有空调、电视、宣教都有,特别好啊!整个14楼是个分娩室,可规矩了。然后是16楼17楼是手术室,都是不用手开门的,全是脚踏的,足不出户,这屋里啥设备都有了,都给你查完了!现在我觉得患者在这住着都是一种幸福
”
(2019年锦州解放路
)
一家三代人,三次经历,同一家医院,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感受,他们用生命的延续同步着时代的脉搏。
这是李阿姨一家的故事,也是锦州解放路的故事,同时也是这座城市这个国家的故事,故事很美还将继续。
锦州的“解放路”原名“中山路”。
横跨锦州市市内东西走向的主干道。
约长8公里、宽60米。
道路设有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横跨锦州市中心,沿线有市政府机关单位、医院、学校、购物商城、文化艺术单位等。
锦州的解放路,伴随着锦州人风风雨雨几十年,它见证了锦州人旧社会的血泪史和锦州人在辽沈战役中的英勇不屈,也见证了锦州人为新中国做出的贡献和改革开放后锦城的欣欣向荣,更见证了以港兴市、锦城南扩的雄伟目标。
锦州的解放路是锦州在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的见证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