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百度百家
百度旗下自媒体平台,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原创自媒体平台之一。此为官方唯一公众号,欢迎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百度百家

摇摇晃晃的人间:余秀华的选择是真的通透,还是我执的虚妄?

百度百家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7-07-12 21:3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文 | 莎莎 邑人影院 (ID:yirenfilm)



有一天,女人或许可以用她的“强”去爱,而不是用她的“弱”去爱,不是逃避自我,而是找到自我,不是自我舍弃,而是自我肯定,那时,爱情对她和对他将一样,将变成生活的源泉,而不是致命的危险。——波伏娃


余秀华的出名,始于这一句:

“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一个中国,一个睡你。

一个民族,一个性。

《锵锵三人行》上,有嘉宾这样点评。

我看了一下网上对这首诗的评论,有一些真是挺扯的,不仅是肢解,更是扭曲的肢解。

一个女人的爱欲,犯不着扯上什么家国之类的宏大命题以凸显她的伟大和不寻常。

也犯不着死盯着“脑瘫”、“村妇”这样的身份字眼,涂抹上几笔廉价的同情与好奇。

我猜,这些余秀华都不需要。

这是一个很强大的女人,强大到可以自我剖析,自我洞穿。

我不知道有多少个漆黑的夜里,她是在与自己的交谈中度过的。

如果不是这样,她怎么能够把内心巨大的能量场转化成旋转着舞蹈着的语言,重重地敲击在键盘上,化作一行一行的诗。

摇摇晃晃的桌子。

摇摇晃晃的人间。



2014年,余秀华成名了。

在此之前,她只是一个在微博上写诗的普通人。

这样的人很少,绝大多数人都把目光锁定在眼前的生活和此生肉身的安顿上。

这样的人又许多,也许就在穿街而过的人行横道、熙熙攘攘的车站机场,和你擦肩而过的那一个陌生人,他的内心就是一片不见底的深蓝大海。

我们隔着无形的屏障,无法见心见性。

余秀华却隔着有形的屏幕,把自己的内心袒露出来。

世间那么多的人,看客居多,呼啦一下,声音潮水一般涌起,把这个女人托举到舞台上,更多的人围上来观瞻。

没有一颗强大的心,早就害怕,躲起来了。

余秀华拒绝了许多的采访。

但她还是会主动站到镁光灯下,接受各种各样的询问,再真诚而狡黠地给出令人感叹的回答。

脑瘫只是造成了身体的倾斜,却完全无碍于她精神的丰盈。

这真是一个强大的女人。

酸梅汤沿着桌子一滴一滴朝下滴,像迟迟的夜漏。一滴、一滴……一更、二更……一年,一百年。真长,这寂寂的一刹那。 ——张爱玲


余秀华真的很强大。

她直面自己的内心,抒写怕与恨、爱与欲。

单单是袒露心迹,就是了不起的。

要知道,大多数的女人,是封了印的。

生而为人,最基本的欲望和需求却在一点一滴中消磨,真实而残酷。

张爱玲最擅长描画这种无望的凄冷。

一个苍凉的手势里,是一个女人幽闭的一生。

多少女人的一生是在幽闭中度过的。

按道理,余秀华比大多数女人更有理由幽闭自己。

从十九岁那年,她的母亲为她招赘了一个身体健康的女婿开始。

一个自幼脑瘫的村妇,能和一个健康人组成家庭,生下一个健康的儿子。

此生有靠。

这样的生活,应该满足了。

但余秀华并不满足。

她的内心春江水满,跌宕腾挪。一个人活成了一个丰富的世界。

她认为她的婚姻是一个错误。

于是在成名之后,她耗费了大量的心力在离婚上。

摇摇晃晃的婚姻。

摇摇晃晃的人间。


余秀华的母亲并不理解女儿。也许她至死都没有理解。

一个踏踏实实过日子的男人不就很好了吗?

一个勤勤恳恳在外打工挣钱的男人不就很好了吗?

只要他心里还有家,只要他还愿意养儿子,更重要的是,只要他在,起码家是完整的,余秀华可以名正言顺地老有所依。

但是,面对这个沉浸在诗的自我中的女儿,母亲再多的劝慰和担忧都是无用的。

2015年,余秀华去到许多地方,接受各种各样的采访,也参加了专门讨论她的诗歌研讨会。

之前她一直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自由。

之后她想要现实世界的自由。

她不要在不合拍的婚姻中困顿、困顿、困顿。

我要每天做我最喜欢做的事,听令我精神愉悦的音乐,看令我精神愉悦的电影,读令我体会到美和快乐和感悟的书,去爱一个人和被一个人爱,感受那种刻骨铭心的激情,那种自由奔放无拘无束无边无际的激情。只有这样,我才能在我的30000天即将结束时,坦然面对最后的日子,并毫无遗憾地离去。 ——李银河


《摇摇晃晃的人间》,记录的就是余秀华离婚的历程。

没有剧本,没有彩排,没有任何的事先沟通。

摄影师就这样旁观着,以影像记录下了余秀华的生活点滴。

人前的热闹,人后的吵闹。

生活永远比戏剧更精彩。

人性的复杂纠结绝对超出想像。

银幕上,余秀华和她丈夫的格格不入扑面而来。

一个只在今生今世,衣食住行。

一个却念念不忘诗意的世界,精神的饱满。

依照弗洛伊德的理论,一个人的欲望过于强烈而无法满足,就会化作艺术。

余秀华不仅把欲望化作了艺术,而且是欲望高涨的艺术。

这是她丈夫无法理解的。

一个对自我精神足够重视的人,往往会被烟火人间当作是精神病。

几个男人一边喝酒一边谈论女人,配着热气腾腾的火锅,那场景看起来又好笑又扎心。

几乎没有人支持余秀华离婚的决定,尤其在她出名之后。

她在乡间小路上奔跑。

摇摇晃晃的奔跑。

摇摇晃晃的人间。


争取离婚的余秀华,显示出了超常的霸气。

狠狠地踹门,狠狠地喘气,狠狠地骂人。

每一下狠狠的动作里,都有着坚持的决绝和义无反顾的勇气。

余秀华母亲的身体越来越差,如同一切的母亲一样,对自己的女儿有着难以抑制的挂心和安排。

可是,一起生活的人,血脉相连的人,也未必能真正进入彼此的内心啊。

我们朝夕相处,我们各自分离。

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出租车上。

终于离了婚的两个人都如释重负。

两个人都在笑,发自内心的,解脱。

那笑极富感染力,多真诚的两个人。

那一幕长久地印刻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可是,当真正的分离来临时,一个简单的铺盖卷,就是男人在这个家庭生活了十几年的全部印记。

那一刻,悲伤弥散了出来。

生活,还真是悲欣交集。

哪里有绝对的黑与白,爱与恨,必须和一定。

所有的毅然决然,其实都在乎内心。

执念而已。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


离婚后的余秀华,心灵是自由而洒脱的。

这个原本应该闭锁在家里仰人鼻息度过残损一生的女人,依靠丰盈的精神,拥有了物质上的独立。

而物质上的独立,又成全了她精神上的自由。

离婚,其实是一个生命的仪式。

这个仪式代表的,是挥别过去,迎接未来。

朋友说,这部片子女人更容易看懂。

其实哪有什么懂不懂。

都是在别人的故事里,为自己的人生悲喜。

这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余秀华走了。

每一步都摇摇晃晃,每一步都如在云端。

可每一步却又那么踏实、沉稳、自在、笃定。

摇摇晃晃的脚步。

摇摇晃晃的人间。


这篇影评写得很艰难。

我实在是不知道有什么样的态度,可以说服自己,只给出一个单一的声音。

我的心里一直是众声嘈杂。

随着潮水的方向走吧。

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那么多的确定一定以及肯定。

只不过,当我们找到了确定一定以及肯定之后,内心才不会摇摇晃晃。

如余秀华,相信自己的选择,相信自己的未来。

一切都在内心。

只是不知道,余秀华的选择,是真的通透,还是我执的虚妄?

时间的荒野上,有一个风姿绰约的女人。

她回眸一笑。

她往前走,不回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