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建筑
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建集团),正式组建于1982年,是我国专业化发展最久、市场化经营最早、一体化程度最高、全球规模最大的投资建设集团之一,位列世界500强第9位。股票代码601668.SH。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白鲸出海  ·  ChatGPT官宣周活过4亿,TikTok重 ... ·  2 天前  
阿里开发者  ·  GPU是如何进行算力管理的? ·  3 天前  
白鲸出海  ·  跨境电商 “卷” ... ·  3 天前  
白鲸出海  ·  一款伪直播应用,赚了百万美元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建筑

承载城市文化的窗口:青岛胶东国际机场T1航站楼丨“中国建筑大奖”卓越奖⑮

中国建筑  · 公众号  ·  · 2024-08-12 19:55

正文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意识的居所,是栖居的诗学。中建集团深入实施“一六六”战略路径,塑强设计领先优势。为繁荣建筑创作、增进技术交流,提升行业品牌影响力,集团微信为您带来“中国建筑大奖”评选的20项卓越项目奖(设计类)获奖作品巡展。


本期一起了解下青岛胶东国际机场T1航站楼的设计理念吧。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被定位为:“区域枢纽机场、面向日韩地区的门户机场、环渤海地区的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机场。”项目位于青岛市胶州市中心东北11公里,大沽河西岸地区,北侧紧邻胶济客运专线,南侧紧邻胶济铁路。该场址于青岛市市域范围内位置居中,距离青岛市中心约40公里。项目占地16.25平方公里;建设2条平行远距跑道,按照国际最高4F运行等级设计,长度均为3600米。中建集团旗下中建西南院承担了该项目的设计任务。



缘起海洋  一气呵成


在方案创作伊始,中建西南院设计团队对航站楼的意象选择颇有斟酌。一座城市的机场便是它的文化窗口,当人们透过机窗,随着飞机缓缓降落,俯瞰航站楼时,便产生了对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经过多番思索,设计团队决定还是从海洋中寻找灵感,最终结合航站楼的功能特征,提炼出海星的形态,展示青岛的海洋文化。它宛如一颗璀璨明珠在青岛的“三湾三城”的核心区域闪耀。


航站楼造型融合仿生学设计理念,五个指廊与大厅融为一体,俯瞰犹如岸边的一颗海星。鱼鳃状的侧天窗将自然光线引入室内。大厅的室内吊顶顺应空间形态,以渐变的波浪形式在整个室内空间延续。



组成“海星”形状的五个指廊,让机场成为了国内首批采用五指廊构型的新型机场,以富有张力的连续曲面将极具向心力的五个指廊与大厅融为整体,实现大集中与单元式的合理平衡。创新的构型充分发挥跑道间距2184米的距离优势,以48万平方米的航站楼承担了近机位74个(总机位数174个)。




绿色机场  低碳节能


中建西南院设计团队在概念设计时,按照“规划导引、安全第一、功能齐备、便捷舒适、环保节能、协调美观、质优价公”的原则,遵循民航局四型机场建设行动纲要:平安是基本要求,绿色是基本特征,智慧是基本品质,人文是基本功能。


设计团队强调对青岛气候特征及航站楼运营特点的适应,为旅客营造一个舒适的低能耗空间。室内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分区域分时段控制,降低能耗;东西向玻璃幕墙采用电动遮阳帘设计,不同季节和时段实现通透率动态控制;电动开启窗与排烟窗、大气环境监控联动,充分利用青岛过度季节长的特点,进行自然通风。


此外,航站楼全面应用温湿度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针对高大空间室内热环境特点,采用以辐射地板为主要显热处理末端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提高了供能系统的可靠性,实现经济性、节能性双优,被列为“十三五”国家重点课题——“公共交通枢纽建筑节能关键技术与示范”的示范工程。



青岛气候特点,具有海洋腐蚀性和高风压性,对航站楼屋面有极大的考验,新机场采用不锈钢焊接屋面,面积达到全球最大,经过2年以上的实际使用观察,防水和抗风揭的性能优异。


人文机场  高效舒适


设计团队以综合高效为根本出发点,采用单元式与集中式综合的方式向心布局,通过兼具创造力与经济性的五指廊状构型,集成流程空间,整合运营资源,在提高旅客出行舒适度的同时,增加工程建设经济性。机场的每个基本单元将旅客从值机厅至登机口的步行距离减至同等规模机场最小(<500米),各单元可灵活分配,便于各基地航空公司独立运营,方便快捷。同时,向心布局整合形成中央航站功能区,最短的中转流程,有力提升了机场的枢纽竞争力。


设计强调机场与轨道交通的便捷换乘,形成了高地铁线路下穿航站楼的系统格局。航站楼大厅下数条地铁、高铁穿越,高铁共有6条线路,其中中间两条为250km/h速度的过站列车;城市轨道方面,有2条轨道快线穿越。设计创新性采用结构空腔+定制隔振支座的技术策略,将轨道与航站楼这对矛盾体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提升了综合换乘的效率。



设计团队还充分秉承人性化设计理念,给旅客舒适体验。设置与地面齐平的值机皮带,便于旅客摆放沉重的行李;具有青岛特色的标识系统设计,采用中文、英文、日文、韩文四国语言,为经常往来青岛的国际友人提供便利;设置大型中央景观区,舒缓旅客候机的焦虑心情;从旅客落客到登机全程无障碍设计,所有无障碍卫生间均采用电动门设计;卫生间内配置更衣间、婴儿支架、低位洁具等多种人性化设施,还为家庭旅客提供母婴室和家庭卫生间。



智慧机场  系统便捷


设计以“集中指挥、分区管理、专业支撑”的规划理念,采用以机场运行中心(AOC)、航站楼运行中心(TOC)、外场运行中心(OMC)为分区管理核心,以安防、信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运营管理模式,同时建立外部接口系统和信息集成平台。在实现与民航电报系统、空管信息系统、航空公司系统以及总局计划系统等外部系统的数据交互的同时,也为运营管理部门提供运营准备支持。



机场设计过程中,设计团队还高度关注智能化设备的应用,随着设备的推陈出新,方案也及时的优化调整。


设计为旅客提供的两段式值机设备及高灵敏的自助托运系统,在安检区前增设预安检闸机和人脸识别系统,将安检区80%的人工柜台调整为自助验证柜台,同时登机柜台配置自助登机通道,与人工通道共同运行。此外,针对工作人员,还设置有自动回筐系统,防回流员工通道门,减少员工压力,节约人力投入。


平安机场  安心出行


青岛机场航站楼严格实行分区管理,各区域设置封闭管理、安全检查、通行管制、报警、视频监控和防爆等安全措施。旅客流程做到国际旅客与国内旅客分开,国际到达、出发旅客分流,国际、地区中转旅客在登机时安全检查。



在设计空间上,包括入口、安检区、国际出入境等区域预留足够的空间和可能性,保证安保可以根据需求升级。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正式投运后,为青岛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提供交通网络支撑,使青岛更好地承载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等重大国家战略,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



责编 :邵雅青

核校:崔   融
审核:汪时锋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
内容来源:中国建筑融媒体中心
素材来源:企业文化 部,科技与设计管理部 ,中建西南院

更多精彩阅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