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市街头,梧桐树下,这里有一群人,他们长发飘飘,目光深邃,手中的画笔在纸张上游走,不肖一会功夫,“大作”已经成型“大师”取下画作,递给你时会心一笑:“十块钱,喜欢下次再来啊!”
相信大多数人对这个场景并不陌生,没错,是我们常见的街头素描。那么问题来了:这些作品是什么水平呢?
在这个问题上,大家很容易形成两派阵营,一类观点是:
我看着画得还挺像的
!另一类“内行人”听到“像”就急红了眼,鄙夷地说别人不懂得看画,不懂得艺术。
其实看到这些画第一反应判断像不像,这个并没有什么错,换做是拉斐尔、达芬奇也会觉得这很像,当我们说“像”时,只是在判断
结构和外观
。比如孩子长得像他们的父母,比如娱乐圈里那么多撞脸的明星。
她们结构和外观相似,这里“像”是形似,而容易引起大家联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像”,比如☟
他们结构和外观不相同,这里“像”是神似。今天我们讨论的街头作品,符合第一类,
他们通过对顾客的观察和描摹,
用自身的感受和理解来再现到纸张上,
这个就是写实绘画。
写实绘画最大的难题就是:
人肉眼看到的事物是立体的,即三维,
但绘画是平面的,对应的是二维。
要在平面里表现出立体,
重点是突出空间
,在绘画里,表现空间有非常多的方法,大家想想看最简单粗暴的方法是什么?(萃花友情提示:《两小儿辩日》)
相信有人已经猜到了:近大远小。
在空间上离我们近的东西显得大,
离我们远的东西显得小,
真简单,就是这么自信!但是,下面这张图明显不符合这个逻辑……
虽然红苹果最小,但是它确实离我们最近,离我们最远的梨,却是最大的,因此,
单纯用近大远小表示空间不严谨
。
那还有什么可以表示空间呢?我把容易分散大家注意力的东西抹掉,大家看看这组简笔画,是不是能Get到萃花的用意?
左边的苹果不完整,被右边的挡住了,在我们看来,右边的在前,左边的在后也就是说:
遮挡最直接地体现了空间,
至此,我们就破解了艺术家常用的“骗术”。不妨用这个逻辑我们来欣赏一下街头艺人拿来展示的作品。
如果有不认识他的也没关系,萃花找来了这张画的照片原型。
是不是很像?是啊,真的很像。但是这个画家仅仅是在描摹照片,在有线的地方画线,有阴影的地方画阴影。用平面去模仿平面,呈现出来的结果必然是看不出骨骼和肌肉的平面人咯~~~
既然是写实绘画,需要的是画家理解,
理解照片线和阴影背后真人的结构。
塑造所绘人物的结构的能力,是从事写实绘画艺术家的基本功。这个基本功,更重要的是
观察方法
。可能我这么说比较玄乎,我们还是看一组对比照来消化一下。
左边的画是不是感觉软绵绵,右边却有强有弱,产生了一种节奏感?我们细化到每一部分来看,首先面部☟
我们会感觉左边面部是一个大平面,而右边人物皮肤下藏着非常丰富的结构,突出的颧骨和深凹进去的腮。再对比看看下巴到下颌骨部分☟
有没有觉得左边的画显得非常简单,脖子和下巴之间少了一段空间?反观右边,是不是能感觉下巴离你比较近,脖子离你比较远?再回过头去看左边,发现他更平面了……有朋友会有疑问:街头艺人的作品好像用阴影衬托出结构了啊?
萃花想说:阴影相当于是做菜的调味料,一道菜好吃的前提是它得是熟的!没有结构单纯有阴影的画作没有意义,之前我分享过北宋李公麟白描的
《五马图》
☟